病人唇焦舌干、高热昏迷,老中医只用两味药就治好了,佩服!
大家好,我是琐碎人生,我不是医生,我只是一个搬运工。
本医案来自清末名医傅松元先生所著《医案摘奇》。
傅松元 (1846-1913),字耐寒,一字崧园,江苏太仓浏河人,世居太仓鹿河,曾祖兆公始迁浏河。
自其五世祖五叙公行道以来,代有医名。传至耐寒已第八世。耐寒秉承家学,善用古方,声誉更隆,人以危候见邀,辄一剂而知,再剂而起。故有“傅大刀”之称、“傅一贴”称谓。所著有《医经玉屑》二卷、《医案摘奇》四卷、《舌苔统志》一卷,由其长子傅然,字雍言,亲校付梓,刊于1930年,名《太仓傅氏医学三书》。
医案为本人翻译而成,本人才疏学浅,初学中医,难免错讹,望大神不吝赐教。
西北乡朱茂昌的母亲,五十多岁了,邀请我去诊病。我于午后到达他家,却发现他家中静寂无声,好像无人在家。我询问其邻居,邻居答:“病人已经不可救药了,家里人都去集市上买东西给她置办后事哩。”我说:“咱们进去再看一看吧。”
于是我和那个邻居一同走到屋内,发现朱母仰卧在床,目闭,用口喘气,身灼热,脉数疾,唇焦,舌黑且干。我说:“看来病得很严重,但是还没有死。倘若此时无人看护,再过一两个时辰,即使不死,也真就无药可救了。”然而我现在下方拿药,这里离集市很远,等到把药买回来,也恐怕治不好了。正寻思间,我忽然想起刚进门的时候遇上一个人提着竹篮在跟人交谈,经询问得知那个提竹篮的是附近豆腐店里的人。我急忙让邻居去豆腐店里要一块石膏来,他居然要来了四两多,又让他赶快再去采一百二十支竹心。
我嘱托邻居将石膏搥碎,和竹心一起,用水两大碗,浓煎,澄清晾凉,不停地喂朱母喝,喝完加水,再煮再喝,等到朱母有了知觉,渐渐清醒了,扶起侧卧,倘若身上出汗,病就可以减轻。
第二天,朱茂昌跑来感激涕零:“我母亲喝了三碗汤,出了一身大汗之后就热退而愈了。倘若不是先生到来,又让邻居及时给我母亲服药,恐怕就见不到她老人家了。”
我这才知道有很多病人因为家人疏于照顾而致死的,不可胜数。
【医案总结】
1、病人症状
身灼热,脉数疾,唇焦,舌黑而干。
注:脉一息六至为数,一息七至为疾,一息八至为极,一息九至为脱。常人脉一息四至或五至,幼儿脉一息七至为常脉。病人脉数疾,说明还没有到“脱”的地步,病势虽然很严重,但倘若遇上傅松元这样的名医,就还有救。
舌黑而干,傅松元所著《舌苔统志》云,“舌之黑者,为水克火,古云死现舌”,是说将死之人才会看到这种舌象。青赤黄白黑,木火土金水,黑为水,舌为心之苗窍,红为心苗之正色。正常舌色应为淡红舌、薄白苔。舌色淡红而不是正红,是因为淡红是有胃气之象,正红乃无胃气之真脏色,真脏色现,主病危。更何况现在是黑舌,连一点红色都没有了,可见病已极危矣。
2、用药方剂及药性
石膏四两(约148g),竹心(即竹叶心)一百二十支。
浓煎,澄清晾凉,频服。服后清醒,身大汗者,预后良好。
注:石膏,性大寒,清热除烦,主要用于治疗实火之证,虚火之证禁用。
竹心,为竹叶的叶心,性寒,能清热除烦,主要用于治疗烦热口渴,口舌生疮。
另淡竹叶,别名竹叶麦冬,也能清热除烦,主要用于治疗小便不利,灼热涩痛。
3、清朝度量衡换算
清朝一钱约等于现在的3.72克。
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g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
还应特别指出,1929年和1959年的改制中,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仍袭旧制不变。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3.7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