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YO员工因虚报数据被裁?记者实地探访其上海办公室

26天前,有着酒店业“拼多多”称号的连锁酒店品牌OYO在成都“官宣”了自己的品牌,公布了自己2019年的目标,但不到一个月,互联网社交平台便传出了OYO“被爆裁员”“部分团队缩减一半”的消息。

对此,OYO方面回应《IT时报》称,“我们绝不会向不讲诚信的行为妥协,也绝不会容忍持续的绩效不达标。”为了匹配“OYO酒店2.0”这一战略,保障业务发展,我们将持续稳固提升公司的组织能力。未来,OYO酒店将持续广纳更多具备挑战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各方人才加入我们的大家庭,截止到本月底,OYO酒店的员工数将增长至约8500人。预计到2019年底,OYO酒店的员工规模将达到约1万人,2020年将超过1.5万人。

不讲诚信?绩效不达标?OYO在这一个月以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因虚报数据被裁员”?

6月24日,有媒体报道称,“连锁酒店品牌OYO中国公司从上两周开始,各地的开发团队(BD)和运营团队(OP)团队开始大规模裁员。其中BD团队全国大概两三千人,直接要裁掉一千,而OP团队也要裁员一半。而这一裁员的命令直接来自OYO印方派驻中国的高管阿努基(Anuj)”。

通过互联网职场论坛脉脉等,《IT时报》记者看到,早在5月7日,便有认证为“OYO酒店员工”的一位员工在该论坛发布了被离职信息。“OYO公司,被离职,原因:因为数据造假(领导要求),目前没有任何一个人出面给说法。”该“OYO酒店员工”道。

此前,在《IT时报》记者报道的《OYO:下一个ofo,还是下一个拼多多?一文中,一位在海南经营几家酒店的加盟商西姆(化名)告诉记者,加盟OYO后不仅没带来客流,还要每月上交佣金。一气之下他拒绝给OYO上报数据。OYO则以直接开除运营经理来挽回西姆的两家加盟酒店。而第二任运营经理和区域经理面对西姆抛出的难题,为了自己的工作业绩,他们给出西姆一个上报数据的解决方案——虚报酒店数据。“运营经理少报入住量,区域经理则做点小动作,让总部认为这就是真实数据,我们的佣金比例也降低了。”西姆道。

6月25日,记者就虚假上报数据一事向OYO方面进行了核实,但截至记者发稿前,OYO方面尚未进行答复。但OYO就裁员一事的声明中提到:“我们绝不会向不讲诚信的行为妥协,也绝不会容忍持续的绩效不达标。”

在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看来,在很多公司早期疯狂扩张时为了粉饰业绩,会要求一线的职业经理人在开店、营业额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指标。只有公司的数据好看了,才能提升公司估值、吸引更多的融资。但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指标也给职业经理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致使他们在操盘时为了获得好看的数据报表,会有意无意地夸大数据、上报虚假数据,否则会面临被辞退的风险。实际上在很多行业都会发生类似的现象。但是在整个业务进入正轨之后,这种情况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公司需要在此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实地探访OYO上海办公室 员工确认有裁员

为了了解OYO裁员的详细信息,6月25日,《IT时报》记者前往OYO上海公司一探究竟。

OYO上海办公室(IT时报摄)

在上海杨浦区移动大厦,OYO占据了其中的五层楼的办公室,仅在一层楼的出口,1分钟内就有10人进出。有一位员工向《IT时报》记者表示,这一区域的员工大多从事的是技术相关的工作,员工人数有300-500人左右。对于上海办公室是否出现了裁员现象,对方表示,近期是有一些人被裁掉,但具体数量尚不清楚。

OYO上海办公室(IT时报摄)

但据另一位OYO实习员工表示,“最近如果有部门的同事在‘划水’,不管是实习生还是正式员工,被老板看到都可能会告知部门经理,并考虑裁掉这样的‘划水’用户。” 对于“划水”的具体概念,该人士解释道,“一小时午休照常,但如果KPI不行、还经常在加班就可以看出在‘划水’。”

一位就职于OYO的员工杨北北(化名)曾向记者表示,公司的考核标准非常严苛,销售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ABCD四个档,如果连续两个月进入C、D档,则要进行PIP考核(绩效改进计划),业绩仍通不过PIP考核,则会被辞退。

除此之外,记者发现,除了5月7日OYO员工在论坛上发布“因为刷单被裁员”的信息之外,在5月10日、14日均有不同员工在该论坛上发布被辞的信息。直至近日,OYO员工“被离职”的消息集中爆发。不少身份被标记为“OYO员工”的用户在互联网职场论坛上发帖表示,“深圳100号人,已经找各种理由面谈20+人”“第一批2000人,我是20日晚上知道的。HR和我说21号中午12点之前必须自离,否则审计就给你记一笔。离职的理由则是竣工单没有在量那一行打钩,造成公司损失。”“华东区域OTAM,HOO,OP,BD都被通知了离职,19-20日这几天通知的。”

在贴吧、微博等社交平台搜索关键字“OYO”,《IT时报》记者均看到了不少自称是OYO的用户于近期发布的裁员信息。

对此,OYO酒店于6月25日回应称:“考核一家公司的标准是持久的业绩增长,OYO酒店的企业管理文化是业绩导向、数据驱动,绩优者上,有力者为。正是遵循这一原则,OYO酒店会继续在快速奔跑中,不断海纳百川,提升组织能力,吸引优秀匹配人才的加入。”

同时,OYO方面还表示:“近期,我们发布了‘OYO酒店2.0’。为了匹配这一战略,保障业务发展,我们将持续稳固提升公司的组织能力。未来,OYO酒店将持续广纳更多具备挑战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各方人才加入我们的大家庭,成为见证历史的一员。预计到明年,OYO酒店的员工规模将超过10000人。”

目前,OYO的裁员数量尚不得知,部分被裁的OYO员工表示,他们没有拿到任何补偿。

一位此前就职于长沙的OYO员工向《IT时报》记者表示,“公司单方面解除了很多员工的劳动合同,但是目前没有任何补偿,我们已经在走仲裁程序。”另一位陕西员工称:“全国各地都在裁一线员工,已准备走法律程序。”

针对OYO方面给予被裁员员工们的补偿及降薪问题,6月25日下午,《IT时报》记者向OYO方面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记者发稿前尚未接到对方回应。

新进员工工资降一半?

OYO一边在大幅裁员,另一边也在大量招人。在智联招聘的官网,输入关键词“OYO”,记者看到目前西安、赣州、苏州、徐州、石家庄、兰州、杭州等地均有OYO的招聘,招聘岗位正是目前传闻中被裁掉的职位,如业务拓展经理、销售经理、运营驻店专员等,薪资在2K-10K不等。

不过,有OYO员工在互联网平台上表示,进入“2.0”之后,底薪比原先降低了很多。

在贴吧“OYO吧”记者看到,6月14日,一位名为“tyangue”的用户发帖表示,自己准备入职OYO CLC Partner(简称CP)职位,在向“吧友”“取经”时,一位就职于OYO的贴吧用户“*、小开”在下方评论道:“CP的工作职责是维护业主关系兼收佣金,6个月试用期之后转正较难,主要是在这工作六个月对以后工作没有什么帮助,你说你是在酒店管理公司但是别的酒店根本不认这个品牌。分区域一般CP底薪6-8K起。但是现在进入2.0之后,底薪2.5K,低底薪高提成。4月份之前入职的底薪都很高,现在这个底薪有点开玩笑了。”

此位OYO员工口中的所谓“2.0”即“OYO酒店2.0”模式。早在今年5月30日在成都举办“OYO酒店战略升级发布会暨业主盛典”上,OYO正式发布了“OYO酒店2.0”,探索“规模化+精细化”并举的发展路径。OYO酒店CRO(首席收益官)朱磊此前曾向《IT时报》记者表示,“OYO酒店2.0”会把OYO的收益与酒店业主的营收深度捆绑,两者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朱磊道:“对于2.0的模式来说,比如这个月酒店保底收益是在10万元,我们保障这家酒店业绩不低于10万元,作为这10万元收益保障的对应条件,我们对于这家酒店的每间房、每个渠道、所有的价钱要能够控制,这是个合作机制。我们已经跟业主说清楚了,业主的每间房是我的,我爱怎么卖是我的事情,但最后我给业主一个保证,这个保证是到了月底业主至少会拿10万块。另外,在收益保证之内有一个服务费用,收益保障之外有一个共享的费用,共享的提成会是我们主要的利润来源。”

扩张背后“后遗症”?

裁员、降薪,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是OYO疯狂扩张后的“必经之路”。

2017年,OYO在深圳上线,以加盟费免费、保证金免费、店员培训免费、运营经理费免费等方式吸引中低端酒店加盟。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个“外来物种”便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内第一大单品牌酒店,中国第二大、全球第六大管理酒店集团。

面对OYO的迅猛扩张,一度使得OTA平台紧张不已,他们担心OYO在掌握了国内大量酒店客房资源后,会变身为OTA的竞争对手。于是携程、美团纷纷下线带有OYO前缀的酒店,还推出了跟OYO非常类似的业务,如轻住、OYU等。

不过很快,这一问题就被OYO用钱解决了。为了打通OTA平台,OYO每年向美团支付保底4亿元(每家店5万元,8000家酒店)的通道费;每年向携程支付将近2亿元的通道费。除此之外,OYO仍将向美团和携程另外支付佣金。

通过OYO酒店官网,记者在OYO酒店城市地图上看到,当前,OYO已经拓展了320+个城市,覆盖了10000+酒店,500000+客房。从5月1日-5月25日期间,OYO2.0模式新签约150家酒店,已经有55家酒店上线。6月1日起,OYO就已经在全国每一个地级市启动接下来的OYO2.0模式。

但实际上,在OYO2.0模式前期需要消耗大量资金。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OYO每个月的成本消耗达1.5亿元,人力成本占很大比例。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OYO中国的团队人数扩张了约75倍。除此之外,OYO还有进军美国市场的计划,更有消息称,OYO实际上也在等待最新的融资。但对此,有OYO内部人士表示,“最新的融资一直没消息,投资美国等海外市场,由此公司不得不极大缩减成本,进行部门人员优化。”

前期的疯狂扩张,后期裁员、降薪似乎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发展初期的常态,但这也是疯狂“烧钱”背后的后遗症。提及“OYO模式”,梁振鹏认为,裁员、降薪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缩减成本的一项措施。但无论是自营、代管还是何种形式,当酒店的生意不好的时候,这一模式将难以持续。对于酒店的经营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提升酒店的客单价和入住率,毕竟让加盟酒店赚钱才是OYO最大的价值,也是其商业模式在中国立足的根本。

(IT时报记者吴雨欣、徐晓倩对此文亦有贡献)

编辑:挨踢妹

图片:IT时报(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