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宋]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〇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注释】
这首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前后,当时词人五十七岁左右,罢官闲居上饶。
“灵山”,在今江西上饶西北。
“齐庵”,灵山中的一处胜境,有长松茂林。
“时”,当时。
“偃湖”,词人作此词时,灵山中正在修筑的一个水库。
“叠嶂”,重叠的高大山岭。
“东”,此处用作动词。意即向东行进。
“叠嶂西驰”三句是说,巍峨不断的群山像万马狂奔,先向西驰骋,最后又折转过来,要向东反扑。
“惊湍”,指迅急的涧水。湍,急流。
“弓”,用作动词,指呈现为弓背状的弧形。
“正惊湍直下”四句是说,湍急的涧水从高处直泻而下,冲击着山石,水花如珍珠弹跳溅起;小桥拦腰横架在涧水之上,拱形的侧影宛若弯成一张弓似的初弦月。
“合”,应当,该。
“投闲”,被抛掷在闲散境地。
“多事”,多管闲事。
“检校”,核查,察看。又,宋时有“检校官”,是正官外的加官,虚衔而已。原官加“检校”二字,仅标志地位的提高,实际职权并没有扩大。
“老合投闲”三句是说,我老了,合该被朝廷罢官,置于闲散;可老天爷偏让我多事,来管这片松林。这是发牢骚,却出之以幽默。
“吾庐”,我的小屋。指自家坐落在灵山齐庵的别墅。
“龙蛇”,喻指松树。松树枝干夭矫,树皮斑驳块裂如鳞片,形似龙蛇,故称。
“风雨声”,喻指松涛。松林受风摇动时发出的飒飒响声,听起来像是风雨交加。
“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有取于宋石延年《古松》诗:“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
“见面”,露面。
“爽气”,山林间清爽的空气。
“朝来”,早晨前来。
“三数”,三四、三五。
“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世说新语·简傲》篇记载,东晋时,王徽之在车骑将军桓冲手下当参军(将军的幕僚),桓冲对他说,打算关照他,让他升官。他却不答理,眼睛望着高处说:“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辛词即从王徽之语化出。
“争先”二句是说,晨起看山,云雾开处,群山争先恐后地露出重重面容。其中有三五座峰峦最为突出,清爽之气向人扑来。
“谢家子弟”,指东晋及南朝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谢家的青年男子。他们多风流倜傥,仪表出众,气质高雅,不同凡俗。
“磊落”,指形象俊伟。
“相如”,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
“庭户”,门庭。
“车骑”,车马。
“雍容”,从容不迫,很有气派。
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客游临邛(今四川邛崃),“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有车马随从,气度从容大方,人也标致丰美)。“相如”二句用此典故。
“雄深雅健”,雄伟,深邃,高雅,健拔。
“对”,面对。
“太史公”,指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他曾任太史公(主管记载史事、编纂史书的官员)。他的名著《史记》,原名也作《太史公书》。
按,唐代韩愈评论柳宗元的文章“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见《新唐书·柳宗元传》。“雄深”二句,由韩愈此语化出。
自“似谢家子弟”到这里,都是赞美“三数峰”之词。
“新堤路”,新筑的堤坝,坝上是路,故称。
“新堤路”三句是说,走在新堤上,很关心偃湖蓄水工程何时才能竣工,好让山间平添一番烟水濛濛的新景致。
本篇押用一部平声韵,韵脚分别是“东”“弓”“松”“中”“重”“蜂”“容”“公”“濛”。
此词是稼轩山水词中的精品和代表作。
起三句,用奔腾旋折的万马来状写群山磅礴回转的气势,化静为动,先声夺人。
下片采取博喻的手法,叠用谢家子弟、相如车骑、太史公文章等一连串比拟句,为姿态横生的林峦传神写照,使得自然景观也染上了人文色彩。
历来的文学作品多以山喻人,辛词反过来以人喻山,便有“熟悉的陌生感”这样一种美学效果。
全篇重在写山,于水着墨不多,仅上片中、下片末两处稍作点缀。但一为溪涧,一为湖泊;一出于纪实,一出于虚想;一以险急跳荡见奇,一以平缓潋滟称胜——亦相映成趣。
模山范水之外,作者也没有忘记写人。“检校长身十万松”七字,见出词人的将军本色。即便是解甲归田了,看到魁梧密集的长松茂林,他仍情不自禁地联想而及自己往日统帅过的精兵悍将。
然而,如今所能提领者,惟此无知之林木耳。
戏谑的言语背后,又潜藏着一片悲凉。可见他英雄失路的愤懑不平,并未能消释在山光水色之中。
这是他的山水词与忘怀世事的高人逸士的山水诗词在“质”上的根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