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历史以未来:31年,38节女神
本文关键词:31年,女神
今天有个丰盛的夜晚——两位已经卸任、博物馆职业生涯均超过31年的博物馆馆长亲临现场,一位菲利普·德·蒙特贝罗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任时间最长的馆长,历时31年(1997∼2008年)。
一位是邀请人: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1978年从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毕业,同年就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一路从图书文献处干事做到文献处长,2008-2016年接任台北故宫副院长、院长,四十余年工作生涯几乎全部奉献给台北故宫。
全程英文演讲,同传器需身份证领取,我因出门太急忘带,只好考验自己荒芜已久的听力,好在有中文ppt,联系上下文,拼命抓住一些单词,意思也能听个大概,所幸老头语速适中,听了十几分钟后耳朵慢慢能多听到一些内容了。
以下为讲座部分图片内容分享。
有两张老馆长说得比较多,第一张就是这个,反复出现的词语就是“政府”和“money”,虽然人家是艺术馆馆长,但重点是馆长,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给博物馆找钱。
还有一张,最后说。
好了,老馆长讲得最多的一张来了,就是这个:
老馆长有一个很大的担心:
随着科技进步,尤其是摄影和网络的发展,以后大家是否都不会亲自去博物馆了?在讲座结束后提问时间他也抛出了这个问题,人太多,我在楼上听完全程,虽然是没有提问机会,但我倒真的挺能理解这个担心,尤其是结束的时候推荐人冯院长也上台了,
我的问题很简单,2个:
1、前几年去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个问题:即使是出于对文物本身的保护和安全考虑,博物馆为啥要展览真的给我们看?许多展品其实大多数普通观众根本无法辨别真假,尤其是一些书画作品,有许多仿品和赝品,连专家都不一定能看出来,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
许多艺术品的欣赏门槛其实挺高的,那么如果博物馆拿一些仿制品来展览,普通人又有几个能看出来?前段时间去上海博物馆亲身体验了一把珂罗版印刷,我当时就想,博物馆如果用珂罗版复制的书画作品展览,有多少普通观众能看出来?可是如果去了博物馆都不能看到真的,我们又何必去博物馆看呢?
2、第二个问题我不知道是否合适,既然卢浮宫都跑去阿布扎比开分店了,大都会博物馆展品来自世界各国,不知道大都会是否有这样的想法和计划,等到条件成熟的时候,把这些展品在未来无偿地送还给原属国?
毕竟,所有的文物都是在他们自己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归宿,在异国终究是客人啊。这个观点并不是我一时起意,而是在山西旅行,参观唐代木结构寺庙南禅寺的时候,当地的文物工作人员跟我谈到的观点,时机成熟的时候,让文物回家,是所有故国人们的心愿吧?
讲座结束的时候,收到一位损友短信,我才想起来今天是三八节。
是否能给历史以未来我不知道,但我倒觉得这样有趣有料的讲座是大补药,如经常服用一定能早日成女神,哈哈。
己亥二月初二于沪上柔慈阁
2019.3.8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