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季陶书法超逸清雅

清末民国政坛上,戴季陶的名字是响当当的名字。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当时年仅11岁的戴季陶即进入成都留日预备学校,并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秋赴日本,入师范学校。光绪三十三年(1907)秋,升入日本大学法科。那时的戴季陶已显露出政治家的才华,他曾联合在日本大学肄业的中国学生1000多人组成同学会,并当选为会长。宣统元年(1909)夏天毕业回国,投靠江苏巡抚瑞瀓,被委任江苏地方自治研究所教习。翌年春赴上海,任职《中外日报》。后转入《天铎报》,旋任主编,以“天仇”笔名撰写社论。兼替于右任主办的《民呼报》撰写评论。这期间,他写了不少批评时政、抨击清廷腐败的文章,词锋犀利,言辞激越,深受读者欢迎。1911年春,戴季陶被官府通缉,逃亡日本。后转赴南洋槟榔岛,任《光华报》编辑,仍大力鼓吹革命,并加入同盟会。同年10月,辛亥武昌起义后,戴季陶初与蓝天蔚等人参与了东北民军起义的秘密策划和准备工作。上海光复后,至上海参与创办《民权报》。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戴季陶以同盟会记者会员的资格首次谒见。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命戴季陶随行。1912年3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戴季陶仍回上海从事《民权报》工作。至年底他在《民权报》上刊发了162篇文章,后集成《天仇文集》出版,其中不乏揭露袁世凯专制野心的激越檄文。

1913年2月,戴季陶随孙中山访问日本。宋教仁被刺案发生后,他受命在上海、南京进行反袁世凯军事联络活动。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参加《民国杂志》编辑工作,并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浙江支部长。1916年4月,随孙中山返回上海。次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任戴季陶为法制委员会委员长,旋又兼任大元帅府秘书长。随后,军政府改组,孙中山被排挤回上海,戴季陶同行。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戴季陶与沈定一在上海主编《星期评论》周刊,曾以工人运动的同情者姿态,热心研究劳工运动,报道世界工人运动和中国工人的情况。1920年与张静江、蒋介石、陈果夫等合股设立恒泰号,为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经纪人,一度获利甚丰。但好景不长,次年即遭经营失败,他复又追随孙中山,继续政治生涯。

1922年10月,戴季陶受命入四川,任联络川军工作。次年12月回上海。1924年元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和宣传部长。4月任大本营参议,5月兼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等职。这期间,他对孙中山主张国共合作和“联俄、联共、扶住农工”的三大政策十分不满,因此在广州任职期间曾三次离粤返沪。直到1924年11月孙中山自粤取道上海赴北京时,他才勉强随行。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戴季陶是遗嘱签证九人之一。

这之前,戴季陶是竭力从事反对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反对袁世凯称帝,其政治思想基本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笔者曾有七言绝句称戴季陶:

若言经商称季陶,革命则把天仇叫。

著作署名用传贤,木村藤吉讨袁号。

关于“木村藤吉”的别号,1914年1月,戴季陶与陈其美等从日本神户乘轮至大连时,声讨袁世凯时用的化名。

这之后,戴季陶打起孙中山“真实信徒”的招牌,以孙氏思想的理论家自封,在上海建立“季陶办事处”,从事反共著述。1925年4月,他鼓动黄埔军校右派组织了“孙文主义学会”,5月,他在国民党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建立纯正三民主义”的“最高原则”。6月,完成《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一书,7月,《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一书脱稿。他在这两册著述中,歪曲、篡改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论,形成所谓“戴季陶主义”,成为资产阶级右翼和国民党右派反共的思想武器。这期间,戴季陶紧跟蒋介石,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屡任要职,任过南京筹备国民党中央党校教务主任、中山大学校长、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长。1928年10月,被任命为国府委员和考试院长,并任院长职长达二十年之久。

戴季陶自33岁后开始崇信佛教,法名不空、不动。自三十年代以后,戴季陶虽然仍居高位,但实际上已无重大活动,只是享着国民党元老的荣光。他尝以国难严重为由,发起“修建仁王护国法会”,以“诵经护国”抗日,并且在考试院开设佛教道场。民国期间的《论语》杂志中刊过一则《考试院题壁》小文:

考试院因试而不用,兼且院长戴季陶长斋伴佛,提倡开设道场救国,以至院等虚设。院中人不耐烦,也有作诗题壁者曰:

考场做道场,且莫争登金榜;

试院当僧院,大家来敲木鱼。

同种杂志上,另有一则关于戴季陶任考试院长时的趣事,文不太长,姑且全文录出。题目曰《半楼先生》:

考试院长戴季陶先生,因第二届高考及格人员分发在迩,尚未与各生谋面,特定于一月八日起,分别传见,面加询问经历及工作之感想,藉觇各生之志趣。至第三日下午,为第三日之传见,由秘书领导至宁远楼,先为被传委员至厅口一鞠躬,院长及陪同官均答礼,然后一一就坐,旋即按次询问。及询至考生刘剑白前,院长询其经历及以前之工作感想毕,后询其曾读何书。刘不假思索,率然答曰:“我家有藏书楼一座,我曾将此楼之书读完半楼。”院长闻之,莞尔笑曰:“此生可锡以嘉号为‘半楼先生’!”一座抚掌。

综观戴季陶的政治和崇佛生涯,民国期间有为其得一公式如下:

今后革命动向=孙文主义哲学基础+唵嘛呢叭咪吽

以上皆为罗嗦,大概烦了诸位看官。下面话归正题,说说戴季陶的入南社和他的这件书法作品。

戴季陶是较早加入南社的社员,据柳亚子《南社纪略》记载,他的入社书是第115号。郑逸梅在《南社社友著述存目表》中记载戴季陶有五部著述:《天仇文集》、《天仇丛话》、《孙文主义哲学基础》、《青年之路》、《日本论》。戴季陶在上海《天铎报》、《民权报》任职期间,南社盟主柳亚子曾以青兕为笔名,在《天铎报》上发表万余言的公开信,把袁世凯骂得狗血喷头。

关于戴季陶的书法和绘画,笔者有诗赋赞:

既是高官又文人,书宗北魏入能品。

画擅兰竹偶山水,皆得子泉之逸韵。

“子泉”是戴季陶的书画老师,台湾商务版的《民国书画家汇传·戴季陶》云:“(戴季陶)画以兰竹为多,偶写山水,亦有韵致,颇得其师刘子泉薪传。”刘子泉名钰,北京人,任职内务府,所见古人名迹甚多,最善临古。《汇传》中是这样称誉戴季陶书法的:“工书,能画,书宗北魏,入能品。”

来看戴季陶“入能品”的这小轴书法。这是幅写在红笺纸上的小直幅,51×22cm的小轴。书写内容:“蕉雨墨池吹黛绿,梨花春露泻鹅黄。可钧先生雅属,吴兴戴传贤。”钤印“戴传贤”(白文)和“季陶”(朱文)。裱边左下方钤了两方收藏印:“梅轩鉴赏”(朱文)和“书法九重天”(白文)。“梅轩”是上海著名收藏家梅旭明、梅亚斐夫妇的斋名。他们收藏书画颇富,上海远东出版社曾出版过《梅轩珍藏中国名家书画选》,并在2006年9曰13日进行了专场拍卖会,我从中拍得了十几件书画,这已是后话了。

戴季陶的这屏小轴书法行书,是以北碑铺的底,颇有些清劲豪迈之势,基础很是夯实。戴季陶为政客,但骨子里文人的味儿还是很重的,加之书写的内容又是雨露春花的情调,所以在用笔上,颇有几分飘逸和洒脱泻于楮上,这大概就是古人常讲的书卷之气和文人性情吧!章法安排上亦见巧思,像是专业熟手:一行半行正文和两短行署款,错落得很是有序,极显游刃有余。两方印章是钤在白宣纸后贴在名款下的,印章刻工上乘,为高手所为。通篇看上去舒畅妥帖,非泛泛之辈可以为之,忍不住让人发出赞叹之声。

戴季陶生于1890年,一作1891年,名良弻,字选堂,又名传贤,季陶是他常用的字,号天仇等。原籍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1949年2 月11日在广州服药自杀。

于 建 华 简 介

于建华法名智凯,别署不器斋、染丕室、无住庵、种瓜得瓜庵、不歌楼、闻乐不乐斋。1962年9月生于河南郏县,祖籍山东省文登。工书法篆刻,富书画收藏,精书画鉴定;研究佛学,参修禅宗;善诗文,多著述。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宗教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原印社副社长,漯河观音阁书画院院长、漯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洪丕谟年谱》、《洪记书坊》、《平常心是道》、《近代名家书画藻鉴》、《名家扇书扇画漫说》、《无住庵谈字论画》、《丹青遗痕弥足珍》、《闲敲棋子赏书画》、《中国佛门书画家图典》、《书情画趣》、《拍回书画细赏玩》、《小篆入门》等。

于建华  书法作品

于建华  扇面作品

于建华  作品

智凯居士作品—无量寿佛

即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此画中无量寿佛红衣端坐于蒲团之上,神态宁静安详,庄重肃穆,似在传经说法,又似在参透禅机。上题禅句,亦为玄妙法门。配上飘逸灵动的字体,使得扇面妙意横生

于建华《行草》对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