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缘何称紫塞
闲读《千字文》,读到“雁门紫塞,鸡田赤城”,看了注释,才知紫塞是指长城。那么,长城缘何称紫塞呢?
我们先来看塞。塞是个会意兼形声字,本意是堵住器物的塞子。塞做四声读时,用以指边界上险要的地方。汉语里有许多词汇跟塞有关,如关塞、塞外、边塞等。成语中有一个塞翁失马,这个塞翁可不是指一个姓塞的老者,而是指住在关塞的一个老头。长城始建于西周时期,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举全国之力,修缮连接秦、赵、燕三国的长城,长城自此成为中国北部最重要的边界。古人把长城统称为塞,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称长城为紫塞,并非《千字文》作者梁朝周兴嗣的独创。西晋崔豹在《古今注·都邑》里讲:“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南朝宋诗人鲍照在《芜城赋》中也说:“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崔、鲍两人都早于周兴嗣,可见至少在西晋时已有了紫塞这个称谓。
崔豹说长城土色皆紫,得名紫塞,说得比较隐晦。杨绛曾说:“我国各地土色不同,有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等。长达万里的长城下,土尽紫。为什么呢?筑长城的老百姓有生还的吗?一批批全都死在城下了。'尸骨相支拄,不全都烂在城下了?老百姓血肉之躯掺和了泥土,恰是紫色。这种泥土里花开紫色,真是血泪之花了。”
想起《義勇军进行曲》中有一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想来也是与前人暗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