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辉诗词选
邓辉
邓辉诗词选
邓辉先生为人坦荡,重情重义,骨子里渗透着桀骜不驯的率真。文如其人,他的作品,平实中透着真气,跌宕间凝聚着忧思,字里行间洋溢着松竹情愫。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是言志抒情的文学,是思想感情的艺术结晶。思想是诗的灵魂,感情是诗的生命。情就是人内心对外界事物之感应,是由物象到精神世界之升华。真情的基础在于真实,从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诗才能真实感人。没有情就没有诗,就是韵语诉说。所谓有感而发,就是言为心声,至情至真。邓辉诗是也!
邓辉先生的诗集,涉及题材广泛,关切国是、针砭时弊、吟咏人生、点染山川、体恤民情、耕耘田园之作涵盖其中。
诗词创作的高下,艺术手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手法的妙用,能令读者在阅览和鉴赏中产生审美愉悦,以至共鸣。下面一篇《秋思》,其艺术手法凝结着浓浓的情,深深地感染读者,可圈可点:
首先,以煊染烘托起兴:“阴晴时乱序,连日雨霏霏。”秋雨绵绵,往往惹人愁绪。此处以哀景衬愁情。
其次,以虚实结合打开画面:“夜梦秋声至,朝观落叶飞。”“夜梦秋声至”为造境,“朝观落叶飞”为写境。时间转换自然,可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再次,以远近相交的画面点缀:“异乡云岭瘦,故土锦鳞肥。”“异乡云岭瘦”为近景,“故土锦鳞肥”为远景。景物远近同框,空间转换,张驰有度。颈联,不仅相承颔联秋色,并为尾联作了很好的铺垫。
最后,以情景交融手法作结:“雁阵高天唤,羡他如约归。”以“雁”字出,以“羡”字结。把乡思、乡愁之情巧妙地涵盖在意象之中。
反复吟诵,作者自始至终都是在用意象说话:阴晴随着时序,连日阴雨霏霏;昨夜初梦秋声将至,今朝就看到漫天落叶飘飞;身在异乡感觉云岭都是那么消瘦憔悴,怎比得家乡秋来鲤鱼肥;仰天遥闻大雁在呼唤,羡慕大雁如约回归。隐约藏匿着作者思乡心切之感,此处景中含情,情在景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含蓄,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技巧。诗人能应运用委婉的笔触,凝练的语言,自然体现在诗中,且达到“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清·沈祥《论词随笔》)的艺术效果。看看《春夜登山寄人》:
吟咏人生,恰是诗歌永久的情结。此篇总体看似写景,实则借景言情,借景感悟人生。读者稍加体味,便觉“深文隐蔚,余味绵长。”(刘勰《文心雕龙·隐秀》)
首联写景,没有用天空一片晴朗,没有一丝云彩,直接描写春汛的到来,而是非常含蓄地写着“羞云怯自归”。
颔联即景即情。从景而言:当月亮退落的时候,天空显得清瘦;花的绽放,是根叶养料充足。此处“花来叶里肥”,应该是别有洞天。据诗人讲,他之所以如是写,还有另一层意思,花开了,绿叶也肥大了,意在红花也要绿叶扶。也与月升到中天,显得小了的情景相对应。出句和对句正是古人常吟的花前月下。人若没有光芒,就会空虚;人若有实力,才会绽放。凝练而情景交融的语言,令颔联首先不俗!
颈联“因风香远散,就势鸟高飞”,大有寓意——“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先秦·荀子《劝学》),巧妙化典,将舟,换成了鸟,其主旨不言而喻,就是善于借物之外力,人生哲理在此也昭然无遗了,堪称佳句!
尾联顺势而结:此刻作者正躺卧在葱茏的山顶,欲将眼前所见、所闻、所感,吟成诗句寄予远方的朋友,成为卿卿的梦境。浪漫的设想,余音袅袅,让读者自己去咀嚼!
清新凝练,言约蕴丰,是邓辉先生诗歌的语言特点。诗的高境界就是冲淡。冲淡,不是直白,而是流畅平白,朗朗上口,是“意深词浅,思苦言甘”。(袁枚《续诗品》)作者的一篇《车过缙云巴岳山隧道》就有冲淡之美:
五律前两联写境,语言行云流水。车朝着险峰飞驰,远望去,云和地相连,接着“碧树参天去,青山扑面来”。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入诗,没有临唐摹宋。
第三联一转:“惶惶车撞壁,惴惴意登台。”巧用内心思维表达:担心车是否会撞壁,赶快穿过险峻,登上平台吧!一语道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尾联意象豁然大开:“忽见神仙洞,坦途峰底开。”经过艰难险阻,迎来柳暗花明。旨意在寓意人事,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有希望达到胜利的顶点。
作者车过缙云巴岳山隧道,面对扑面而来的绮丽景色,深深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其精神也随之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的境界,自然之美与心境之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了如水月镜花般的洋溢冲淡之美的诗境。
通览邓辉先生的诗作,给我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或借鉴之处。其诗歌,多用简约的文字寓情于美好的意象,借助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韵语去诉说告白,可谓佳作连连。期冀不日将来,会有更多脍炙人口的佳句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