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II 闲话费纳之争丨复仇无门
纳达尔缺年终总冠军。
而且这个冠军荒来得有点长,到目前为止已达12年之久。赛事已经自北美搬到东亚再搬回西欧(休斯敦→上海→伦敦),连名字都改了(MC→WTF)——纳达尔仅仅端了两次盘子而已。
欠缺这个冠军头衔的后果很严重。
某些严厉的批评家因为纳达尔缺少年终总决赛冠军这个短板,直接将其踢出了GOAT的候选名单。而同为ATG级别的球员,费德勒和德约的年终总冠军数量都已达6个之多,而且室内赛战绩都相当惊人。相形之下,纳达尔仅两进决赛的成绩实在是有点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事实上,如果不考虑赛制中BO3和BO5的区别,单从球员阵容来看,要拿年终总冠军的难度堪比大满贯——在大满贯赛事中前八种子在正常情况下最多只需要击败三位前八种子即可夺冠。而在年终总决赛中,实际上至少得四次击败前八球员才行——不是我较真,在历史上好像还没有哪个男子球员在Round-Robin阶段只赢了一场还能在半决赛和决赛连胜夺冠的。当然WTA是另外一个世界,齐布尔科娃在年终赛创造过只赢三场就夺冠的奇迹,但在ATP这厢尚史无前例。
考虑上述因素后,以纳达尔的硬地实力,他缺少年终总冠军也就不那么令人惊讶了。
书归正传,费纳才是我们故事的主角。
前文书说到费纳二人连续两年在迈阿密上演高光对决,但却是两人硬地上极其罕见的在同一项赛事连续约会。在2004-2008差不多5年的时间里,两人在硬地上居然只遇到过5次!而在这几年里,费德勒创造了令人发指的三年单赛季均三个大满贯以及若干恐怖硬地和草地连胜记录。
很多球迷欣赏纳达尔“Never say die”的比赛态度。但依我看来,费德勒才是真正的“Never say die”——尽管一次又一次的打进泥地决赛,一次又一次的铩羽而归,但还是不折不挠的要在泥地赛季到纳达尔的地盘上去踢馆。虽然其间也有终结纳达尔泥地81连胜变态记录的高光时刻,但总体上讲还是战绩太过惨淡,留下一打的亚军盘子和越来越离谱的H2H记录。这段悲伤的故事以后再续。而最让费德勒感到苦恼的是,在自己最擅长的硬地上,大部分时间身为二号种子的纳达尔几乎走不到他面前,连复仇的机会都难得。
且看2004-2008期间两人在硬地上的交手记录:
1、2004迈阿密3rd Round
2、2005迈阿密 Final
3、2006迪拜 Final
4、2006上海大师杯 Semi Final
5、2007上海大师杯 Semi Final
有评论说的好:纳达尔必须要状态炸锅才能打进硬地决赛,而费德勒之所以能打进决赛,仅仅因为他是费德勒。
按当时的赛事配置,理论上两人每年大致有2次二级硬地赛+6次硬地大师赛+2次硬地大满贯+1-2次年终硬地对决(如果同组可能两次相遇),5年间大致有50次左右的硬地相遇机会。但,只相遇了5次,刚好一只手能数完。在这5次对决中,居然还有两次是在大师杯这种特殊的Round-Robin特殊赛制下发生的。如果把这类“强制相遇”的比赛放一边,在费德勒5年巅峰的跨度里,两人其实只相遇了3次,这实在是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正如本回书标题所说,对于在泥地上屡次输给纳达尔的费德勒而言,大师杯才是他复仇的最佳场地,因为此时纳达尔几乎避无可避。
但遗憾的是,每年最多就一次,还得看分组和纳达尔是否退赛。
费德勒复仇无门。
在上海大师杯的两次半决赛对阵中,费德勒完胜6-4 7-5(2006)、6-4 6-1(2007)。但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
若单论年终赛的战绩,纳达尔直到费德勒职业生涯最低迷的2013年才赢了一次,其间在2010年进过一次决赛,三盘输球(3-66-31-6)。而在2011年的Round-Robin阶段甚至还吞蛋落败(3-6 0-6)。
因此要说起来,纳达尔在2017年硬地上表现“神勇”,但3连败给年近36岁的费德勒,多少有点还账的意思。今年两人在硬地上的交手次数,已经赶上了费德勒巅峰期两人的交手次数。或者换句话说,在那些年里,如果纳达尔的硬地水平再高一些,而不是半路就被冈萨雷斯、罗迪克、达维登科等半路就做掉的话,从两人的硬地水平看,我有理由认为H2H应该不是现在这样的一边倒。或者说,费德勒泥地水平再烂点,不要老是杀进泥地决赛又老输球,H2H也肯定不是这样。
话说回来,从逻辑上看,能够总是杀入泥地决赛端盘子的费德勒总比连泥地决赛都进不了的费德勒要好得多,遗留问题只有一个——H2H。但再看H2H,真还有那么重要吗?(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夕阳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