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男子网球为何发展艰难
美网开赛在即,锦织圭伤退,郑炫尚未起势,卢彦勋沉迷于挑战赛不可自拔,今年似乎少了些亚洲男子网球的看点。哦对了,还有个杉田祐一,算是“新生代”老将了,最近状态不俗,大有取锦织圭而代之的势头,可惜,关注度太低。至于中国男网?再等等吧。
前几天在家附近的球场碰到学校的网球教练拉练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准备参加一个月后的市民运动会。比较大的那位今年18岁,身高体壮的,正在美国读高中,就叫他高大壮吧;年纪较小的那位今年才15岁,不久以后也准备去加拿大留学,就叫他瘦快灵(两个孩子家里条件都不错,这也许也是为什么网球被称之为“贵族运动”,难以推广的原因)。高大壮毕竟是在美国待过一阵子了,饮食比较好,力量足回球重;但瘦快灵腰胯力量应该不错,居然也能和他有来有往,而且节奏很好,有点像吴迪。在同教练的交流中得知,两个小朋友都是练的“童子功”,现在就算和年数再长一点的选手打也能不落下风,高大壮的正手制胜球甚至比一些省队球员更快更重。言语中不乏对自己弟子的夸赞之情,但表面还是要做一个严师,一直在批评两个孩子懒散的脚步。到此可以给出对这两位的评价,击球强于业余,脚步不够职业——简单说来就是,业余虐菜,职业未满。家长把他们送出国的原因我也可以猜到一二,一来可以让他们接受更好的网球训练,二来他们将来也可以凭借网球特长进入到北美排名不错的大学,一举两得,而且风险极低。
从这件事情也许可以窥探到中国男子网球止步不前的原因。首先,教练队伍水平不足。这里所说的不足,倒也不是说国内教练们一无是处。教小孩子打打基础,或者参加国内比赛还是可以的。问题在于国内大多数教练并没有参加国际巡回赛的经历,所以在指导职业选手时,他们并没有太多经验办法指点弟子们该如何应付那些高排名选手,也就屡战屡败了。论教练的重要性,天才如费德勒也在职业生涯晚期请了两位重磅教练——埃德伯格和柳比西奇。两位教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埃德伯格助使他开发出S.A.B.R(罗杰的偷袭),而柳比西奇则改良了他的反手抽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费德勒的竞争力。柳比西奇以暴力单反著称,埃德伯格则是那个时代的上网高手。可以说两位教练都把自己球员时代最擅长的东西教给了费德勒。并不是妄自菲薄,国内教练在这方面相比较欧美教练相去甚远。
当代的锦织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张德培,哪一个不是在欧美网球体系成长起来最终在男子网坛拥有一席之地的呢?而且这二位都是典型亚洲人身材,并不高大强壮,但胜在跑动和快节奏击球。
另一方面,网球作为一项烧钱运动,并不是每家每户都能玩得转。装备,场地,教练,外出比赛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锦织圭如果不是借了索尼东风,花了重金被尼克网校悉心培养,也许现在就没有亚洲一哥了;张德培当年也是倾举家之财,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最后才获得了成功。放眼国内,虽然喜欢赞助体育事业的企业不少,但终究是要以盈利为基础的,他们更喜欢把资金投入到群众基础更好的足球、篮球或者是羽毛球上。网球与之相比,得到的回报就相对少了很多,毕竟网球在中国还是小众运动,不太吃得开。或者像上述讲的那两个小朋友一样,家庭富有,负担得起每年动辄百万的支出。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把网球当做是出路,最多就算是某种媒介,是进入某些领域的敲门砖罢了。
最后还要说一点就是国内职业选手和别国选手的处境并不相同。国外低排位(世界排名100开外)大多处境艰难,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已属不易,毕竟曝光度不够,不受赞助商青睐,也就没有高额代言费。而偶尔状态好打入大满贯正赛,也不过和赞助商签个短约,解决短时间内的支出问题罢了,并不能改变其根本处境。反观国内,选手们排位都在百位开外,现阶段处境也不容乐观。但是别忘了,他们背后有地方队和国家队支持,这给了他们最根本的保障。就算职业生涯并不出彩,大不了退役了当个网球教练,训练训练地方队小队员,时常外出陪打或者参加个小比赛捞点外快,生活不也很滋润嘛。就像是一个死循环,一代又一代原地踏步。
或许,破釜沉舟,转机才会出现。(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马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