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外交风云·第三节:拜占庭外交

大家好,欢迎来到一界oneworld。在上期《世界外交风云》中,我们领略了古罗马帝国的“强势”外交。

今天,让我们继续跟随历史的步伐,谈谈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的外交。

拜占庭帝国对于外交的重视程度几何?在外交上又做了哪些创新?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听外交学院副教授樊超老师为大家一一解读。

与古罗马的赫赫武功不同,东罗马帝国武力值不如古罗马时代那么强大,身处在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上,所以各个民族的迁徙非常频繁,尤其是,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

从公元6世纪开始,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匈牙利人,还有更加生猛的俄国人,不断从北方的草原出现。

可以说拜占庭帝国是永远处在四面环敌的状态下,但是它却奇迹般地延续了一千多年。而西罗马帝国只持续了不到100年,就灭国了。

拜占庭帝国的长久生存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归功于他们对外交的依赖,在外交技术上的创新。

在拜占庭帝国时代,外交不再仅仅是对外交往时的一套礼仪、规范和手续,它还是关乎帝国生死存亡的保命武器

在与周边蛮族的战争中,拜占庭帝国发明了许多新的外交技巧,对后世外交技术的发展,留下了重要的启示。

01

国际形象

首先,拜占庭帝国刻意塑造自己高高在上、无可攀比的国际形象,对邻国和蛮族产生震慑效应。

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拜占庭帝国确立了基督教的信仰,这样,皇帝就成了神权和世俗权力的复合体。

尽管他在现实中只是统治自己的国度,但在宗教理论中,皇帝就是上帝的代表,帝国就是世界的中心。

拜占庭帝国不停地向周边国家和蛮族强调,拜占庭帝国高贵于其他一切国家,受到上帝的庇佑和帮助。

正因此拜占庭帝国方能国运长久,而周边小国或部落,则会经常性被灭亡,此乃差距也。

拜占庭帝国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打消周边部落和国家进攻帝国的心思。

言外之意便是,周边的劣势国家应当彻底放弃进攻拜占庭帝国的想法,甚至应避免在身份上与之攀比。

因为连基督教主教也支持拜占庭帝国。

保加利亚曾经有沙皇——西蒙,与拜占庭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争霸,其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入主拜占庭,所以也曾想使用罗马皇帝的称号。

结果,他被拜占庭皇帝嘲笑了一通,:“不要觉得你武力强大就能用这个称号,这是猪鼻子插大葱——装相!

而君士坦丁堡教区的主教尼古拉斯的警告更吓人,他对西蒙的行为曾批评道:“这是对罗马帝国的亵渎和攻击,是要激怒上帝的。”

为了给帝国打造高高在上的国际形象,在宗教维度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拜占庭帝国建造了很多美丽而宏大的建筑,制定了繁复庄严的外交仪式。

比如建造了美轮美奂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气势恢宏的君士坦丁堡。

当然,只有建筑本身还是不够的,还要配合着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效果的外交礼仪。

有一次,俄国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出使拜占庭,就被带去参观圣索菲亚大教堂,东道主就安排他们欣赏演出,主题是天使与拜占庭帝国的祭司一起庆祝的节日。

目的就是为了说明,拜占庭帝国才是受到上帝眷顾的

外国使节的觐见仪式竭尽华丽之能,同时也配合着虚张声势。

拜占庭的军力本已衰弱,但是为了震慑外国使节,一定会在外国使节来访之时专门安排一场检阅仪式。

检阅时边让同一支队伍,穿戴着各类的铠甲,反复循环地出现,以故意制造一个假象,即拜占庭帝国拥有无穷无尽的威武之师

此外,为了显示皇帝的魅力和神秘皇帝的王座宫殿里还配置了很多机械装置。

有在树枝上鸣叫的小鸟,通往宝座的阶梯两旁有机械狮子,能发出恐怖的吼叫、能摇摆尾巴,王座可以升降移动。

当使节来觐见的时候,既能看到这些华丽的玩意儿,也要按照规定,长时间对着皇帝鞠躬。

此时,皇帝的宝座就会升到半空,等使节们起身站直的时候,皇帝正好高高在上。

其实这就是逼着使节们仰视皇帝。

除此之外,在觐见的过程中,使节不许跟皇帝对话,要游说君主,得另行安排时间;皇帝穿着华丽的衣服,全程都得保持威严不动。

使节觐见之外的其他活动和待遇,也都是精心布置安排的。就保证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只让外来使节看到那些彰显帝国强盛的东西。

不让他们接触本国的民众,也不让到处闲逛,万一看到破败的景象,就继续没法威慑外国人。

第二个原则,外来使节必须对拜占庭帝国表示尊重。

越是吹捧拜占庭帝国的使节,待遇越好,而一旦被认定是轻视了帝国,那就会经历悲惨的遭遇。

有一次教皇派使者出使拜占庭,但国书里只提到了希腊皇帝,拜占庭皇帝就认为教皇这是不认可拜占庭是世界的中心,于是乎使节愣是被扔进了监狱。

为了打造帝国高高在上的国际形象,东罗马帝国还设计了一套“帝国中心论”的国家间关系的等级制度。

周边民族或国家可以获得帝国的封号和高官厚禄。

这些封号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但被册封的小国要向帝国提供服务,这都会写进条约里,而且要被当作是浩荡皇恩。

尽管这种关系带有明显的不平等色彩,但还是有很多国家甘愿被纳入这个体系,因为罗马帝国遗留下的名声实在是太过显赫了。

02

宗教同化

拜占庭帝国之所以在对外关系中频繁使用宗教手段,是因为除了它能塑造帝国高大的形象之外,还能发挥宗教同化的作用

拜占庭帝国不但一刻不停地向外部世界传播宗教信仰,在有军事行动或外交行动的时候更是让宗教配合。

一旦有国家接受这一信仰,也就失去了对拜占庭动武的意愿。

最有名的、也是效果比较明显的一次宗教同化,就是俄罗斯人接受了东正教信仰。

当时俄罗斯还只是“基辅罗斯公国”,当时他们信奉多神教,但是由于宗教特别影响统治者的统治,所以当时有位叫作弗拉基米尔的大公,便想改革宗教,于是到处考察。

这件事被拜占庭皇帝知道后,就以最盛大的宗教仪式来接待考察团。

那么成功的契机是什么呢?

有一年拜占庭发生的军事叛乱。

罗斯大公,即弗拉基米尔便向当时的拜占庭皇帝瓦西里二世趁机谨言称,只要皇帝把女儿安娜公主嫁给他,他便派出6000精兵帮助平定叛乱。

但事后,皇帝便后悔了。由于他的赖账,弗拉基米尔大公出兵占领了边界的科尔松地区,以逼迫皇帝兑现诺言。

拜占庭皇帝便托辞佛拉基米尔是异教徒,只有皈依基督教,才可以与公主成婚。

谁曾想弗拉基米尔一口答应。他直接在科尔松接受洗礼后,便带着安娜公主和拜占庭神甫、圣像、法器等回到了基辅。

此后弗拉基米尔便下令要求整个公国国民均改信基督教。

但是如此众多的人口如何进行洗礼?

于是便把基辅市民全部赶入那第聂伯河进行集体洗礼。

在接受了宗教同化之后,罗斯教会便成为了君士坦丁堡牧首辖区的一部分。

罗斯教会的高级神职人员都由拜占庭派遣,而教会又对罗斯公国的各类事务具有管辖权、审判权。

所以,拜占庭在国力衰落之后,几乎就是完全依靠宗教的手段对罗斯公国施加影响,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

聊完了拜占庭帝国依托“帝国中心”形象和“宗教同化”进行的外交活动,下一期,我们将带大家一同回到文艺复兴时期。

这一时期,外交形式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近代外交最早的雏形又是如何产生?我们下期再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