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密尔顿与杰斐逊的交锋:决定美国命运的世纪大辩论
人民是完全可以信赖的,应该让他们听到一切真实和虚伪的东西,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倘使让我来决定,我们应该是有一个政府而不要报纸呢,还是应该有报纸而不要政府,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托马斯.杰斐逊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但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并没有多长时间享受胜利的喜悦。他们深知,这场战争的真正目的,不仅是驱赶作威作福的英国政府,更在于建立一个与旧大陆迥然不同的新型国家。
他们之所以反抗英国,就在于英国不尊重他们的权利与自由,波士顿倾茶事件不过是表面上的导火索,美国人真正厌恶的,不是英国政府加税,而是英国政府不经他们的同意就擅自加税,并剥夺他们贩卖私茶的权利。美国人坚信无代表不纳税,既然英国议会中没有殖民地的代表,那么英国政府针对殖民地的所有法令都是非法的、无效的。既然母国不曾给予他们同等的公民权,那么他们也无须对母国尽责。
因为对于自由近乎偏执的追求,美国人对于大政府有一种天然的恐惧,因此,美国领袖们起初讨论的重点,都在于如何限制政府的权力,如何防止出现像英国政府那样强大蛮横的政府,为此,他们甚至甘愿牺牲政府的效率。
其中,最为极端的反政府主义者就是托马斯.杰斐逊,他是美国第一任国务卿和第三任总统,他最大的名言就是:如果让我在报纸和政府之间进行选择,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在杰斐逊看来,中央政府本身就是邪恶的存在,美国应该是一个由各州高度自治的农业国。
而另一位领袖,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则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未来的世界迟早是工商业的天下,而工商业需要强有力的政府,一个国家需要外交和财政,这些都需要一个高效的中央政府进行统辖。
杰斐逊和汉密尔顿的观点截然相反,他们两人遂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他们论辩的结果决定了美国今后的历史。
一、工商业重要还是农业重要
汉密尔顿与杰斐逊的第一个分歧,就是关于美国经济的看法。
汉密尔顿坚信,在不远的将来,工商业,尤其是工业,一定会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柱。虽然刚独立的美国有90%的人口是农业人口,只有不到5%的人居住在城市,整个国家的经济支柱完全依靠农业。但汉密尔顿依然相信,未来的美国一定是一个由制造业、贸易和城镇化共同驱动的商业共和国。
(美国杰出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后来死于决斗)
汉密尔顿坚信,美国的存亡取决于能否打造一个强有力的制造业。一个强有力的制造业能为美国打造强大的军队让他足以自保,同时,制造业还会带动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飞速进步会加速国家的繁荣。
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提到:一个商业为本的共和国可以收获更多成功,银行家可以把资金投入使用效率最高的领域,企业家可以发明出新的机器。经济的发展也将促进社会品行的进步——原本受出身限制而只能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将获得充分开发个人能力的机会。
他曾写道:“当一个社会中拥有了所有可以想象得到的产业时,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从事专业工作。
而杰斐逊则认为汉密尔顿完全是胡扯,他认为美国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广袤的土地,这土地不断吸引农民前来劳作,而农民的劳作繁荣了这个国家。他甚至说:“农民是最高贵,最具德行的群体,创造历史的是在泥土中劳作的人,而不是骑在马上的绅士。” 他认为美国的成功仰赖于自耕农的高尚品德和自律精神,一个由无数农村组成的自治社会才是美国的样板,而汉密尔顿主张的工商业只会破坏农村,并产生大城市,而城市生活一向会使人堕落,他甚至将城市的市民称作有害的暴民。
二、强政府还是弱政府
因为对经济的看法不同,这直接导致了两人对于政府的看法也大相径庭。
发展工商业远比发展农业要复杂,需要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他需要政府发行货币,对经济进行调控,还要和外国进行谈判,协定关税,保障贸易的畅通。而制造业的发展更需要政府对于私有财产和知识产权的强力保护。同时工商业的流通需要政府建设强大的基础设施。
工商业的行业属性决定了美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因此汉密尔顿的政见,几乎全是如何构建一个强大高效的中央政府,包括:以英格兰银行为模板成立一家中央银行,管理一个强健的货币体系;通过征收关税增加财政收入;建设一个统一的市场,鼓励社会劳动分工;让一位“精力充沛的执行官”来强化商业准则的执行。这些都是相当有远见的举措,对于增强美国国力,促进美国的现代化,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虽然汉密尔顿的计划非常完美,但是杰斐逊却对此嗤之以鼻,他认为汉密尔顿的行为无异于暴政,正在重复英国人的暴行,他坚信汉密尔顿的政策只会让政府和投机商人的权力越来越大,并让他们凌驾于人民之上,而最终他们会奴役整个国家。他认为美国应该维持独立前的状态,甚至应该继续加强州的权力,他理想中的美国是一个以自耕农为基石,实行各州高度自治的农业国,这样一个原始朴素的国家,当然不需要强大的中央政府。
(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起草者之一,大庄园主)
杰斐逊如此憎恶汉密尔顿的立场,以至于称呼他为:“一个苏格兰流动商贩下流的私生子。”但是杰斐逊绝不会想到,此时他还在侮辱汉密尔顿,但等到自己成为总统时,竟然成为了汉密尔顿的坚实信徒。
三、汉密尔顿胜出:杰斐逊也成了联邦信徒
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的冲突如此之大,以至于他们的政见完全相反,这里面或有私人恩怨(杰斐逊一向嫉妒华盛顿对汉米尔顿的宠爱),但更多的还是理念上的巨大冲突。汉密尔顿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生在一个单亲家庭,而且幼年丧母,他自己一个人四处打工,才得以糊口,这使得汉密尔顿对于工商业极有好感。而杰斐逊出生在一个农场主家庭,家里良田万亩,奴隶无数,这使得他非常痴迷于农业和奴隶制。出身于闭塞乡村而且生活优越的他起初并不能理解汉密尔顿的良苦用心。
但是在杰斐逊成为美国第三任总统后,他反而理解了汉密尔顿,并逐渐推行汉密尔顿的政策,成为了自己政敌的信徒。因为美国面临的实际情况使得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的中央政府,其中首当其中的就是债务问题。
独立战争结束时,美国国民收入下降了30%。美国政府还欠下了多达5100万美元的债务,而1812年的第二次独立战争,更是耗费了1.58亿美元。而当时,英美正在打贸易战,这使得关税,这一政府财源的重要来源,完全被切断,为了挽救政府的财政,要么建立统一的征税制度,要么发行国债筹措资金,而这两项,都需要强大的中央政府。面对这些难题,杰斐逊只能沿用汉密尔顿的政策,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没有强力的中央政府,美国不可能解决财政问题,甚至连一支军队都无法维持,这样虚弱的美国,不可能保障自己的安全与发展。杰斐逊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就职演说说,他开始澄清自己和汉密尔顿一样是个联邦主义者,并且和他没有原则上的冲突,而他在任总统期间最大的功绩就是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当时,拿破仑以1500万美元(相当于每英亩3美分)的价格欲将路易斯安那出售给美国。但当时的美国财政困难,无力购买,而且很多议员还认为兼并领土是非法的,于是杰斐逊绕过国会,强推法案,并且举债购买路易斯安那,这才让美国领土扩大一倍。
(对路易斯安那的兼并改变了美国的未来)
事后证明,这一决定无比正确,对美国的未来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杰斐逊在意识到形势的严峻后能迅速调整策略,执行汉密尔顿的方针,将国家利益放在个人恩怨之上,不愧为伟大的总统。
虽然杰斐逊最后与汉密尔顿在政见上达成了和解,但是这不意味着两人代表的争执就此结束。杰斐逊代表的美国南方依然固守农业和奴隶制,与强调工商业和自由雇工的北方差异越来越大,这种差异最终导致了南北战争,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流血。
汉密尔顿与杰斐逊的争执,在今天的共和党民主党身上,仍然依稀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