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征文第16篇】陈庆礼||故乡的年味
文艺众家第三期主题活动征稿:故乡,那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时间:11月19日至12月18日。形式:散文、小说、书法、绘画、摄影。欢迎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发表在平台的作品,除了打赏的稿费外,点击率达到一定数量还将有奖励。家中的学童也可投稿,我们有一个文艺小星星栏目。 投稿信箱:2084791183@qq.com
陈庆礼 我的老家在苏北农村,那里过年,就象老家的人一样,沿袭着古老的习俗,浸透着纯朴的民风,充盈着浓厚的乡情,散发着一股来自微山湖畔,大运河边和黄河古道上的泥土气息。 记得小时候,一入腊月,年就开始从村里那两盘饱经沧桑的老石磨上悄悄地转动起来。那时过年,虽然乡亲们的生活比较艰苦,但家家却要蒸上一些白面馒头、黄馅团子和黑菜角子,足足够过年待客和自家人吃上半个正月的。因此推年磨数量大而集中,全村百来户人家需要抓龟排号轮番作业,几乎整个腊月,两盘坚硬沉重的石磨白天黑夜不停的旋转着,带着父老乡亲们走向新年。 当时,我家老少四辈,十三口人,是村里数得着的大家庭,母亲会及早动手做准备,她把平时不啥得吃的积赞下来的麦子全部拿出来,放在院子里压水井傍的大石槽内,淘洗搌净凉干,再从东屋的水泥缸里、柳条囤中弄出许多玉米、谷子、山芋干等杂粮,挑捡晒干,装了满满几大口袋,让父亲、大哥他们扛到家后维科大爷家磨房排队等待。我家的年磨通常需要两天时间才能推好,如果赶在夜里交接,我常常会拖着磨棍老想打盹,但总又在母亲的哄骗下,想着推完磨就能吃上香喷喷的白面馍馍,精神抖擞地攥紧磨棍,跟着大人们围着磨道推起来,似乎觉得是在一圈圈的走近新年。 推年磨的同时,家家户户还要清扫整理房屋,挑一个艳阳高照的好日子,把家里的东西全挪到院子里,用鸡毛掸子或秫秫苗子,一遍遍地打扫墙壁和房顶,扫去沉积一年的灰尘,然后一件件地擦试家具等物品,再搬回去,适当调整位置,立马新鲜许多。收拾好的屋子,也敞亮了许多,买张年画挂上,过年的感觉就有了。 推完年磨,清扫好屋子,接着蒸制发馍馍。在我的记忆里,老家人过年操办的三大项蒸馍、过油、剁馅子,要数蒸馍最隆重。每年我家要蒸上百斤面的发馍,父母亲提前多日做好充分准备,开蒸的头天晚上,父亲用温热水和好面,盖上棉被棉袄之类,然后放在锅屋柴火窝里等待发酵。第二天,一盆盆发了酵的面,像一朵朵硕大的蘑菇,刹是喜人。母亲看见直说“真好、真好!一切都发,一年都发”。立即高兴地脱掉小棉袄,卷起衣袖,用她那灵巧的双手分别团揉出一个个俊美的发馍,好似展览馆里别致、精美的工艺品。 姐姐、哥哥们轮番负责烧锅,他们双手抱着风箱的把手抽拉,把一捆一捆柴火填进灶膛,火苗吐着红红的火舌在灶膛里跳动,变成袅袅炊烟缭绕在房顶、屋面,一股股热气腾腾的五谷香味从厨房里冒出来,弥漫在小院里,飘在村子的上空,飘向遥远的田野,年的气味就有了。 年越来越近,村里有的人早就买好了大红纸,找人为自己家里写几幅春联。每年这时候,村里最忙乎的两个算是贵德大爷和庆珍哥了。腊月二十过后,邻里乡亲就登门向他们求字。贵德大爷是个有大学问的人,老私熟先生,毛笔字写的很有功力和品味。写春联象写字贴一样认真,要面子的人家都找他写,常常忙到年三十上午,自家的事一点也顾不上。庆珍哥的毛笔字没有拜过师学过艺,是自己创的,写起来随便涂抹,不顾章法,但红纸写上黑字看上去也美观大方。庆珍哥为人写春联既执着又热情,年还没到就老早备好笔墨纸张等着,不论男女老少,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因此村里绝大多数写春联的任务,都由他来完成。这时,村里会不时的发出一阵阵“咩咩咩”的羊叫,“哼哼哼”的猪嚎和“哌哌哌”,“汪汪汪”的鸡飞狗跳声,还有村南庄后坑塘里人们车水抓鱼取闹的欢声笑语,都是为了年。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一大早起床,首先把院落里里外外彻底打扫一遍,然后给猪羊鸡狗添上足足的食料,人过年,也不忘让动物跟着享乐,乡亲们很早就懂得与自然界和谐了。吃午饭前,各家拿出写好的春联,买好的门神、灶王爷画像,按顺序一张张贴好,刹时,整个村庄被渲染的红红火火,焕然一新。鞭炮声也噼里啪啦的响起来,此起彼伏,年味越来越浓。 三十晚上,古称除夕之夜,在外漂泊的游子们大都回来了,与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只有这顿饭才叫年夜饭。无特殊情况,三十晚上是不许串门的,辛苦一年的庄户人家,这一晚过的最开心、最踏实。人人愿望以前的所有烦心事都已成为过去,祈祷一切美好如意的生活将从此开始,全家围坐在暖烘烘的火炉边,嗑着花生瓜籽,说着贴心话,相互结伴熬年夜。屋外欢庆的鞭炮声响彻夜空,星星点点的亮光在村里各个角落里闪烁,年的气氛更浓了。 大年初一,在老家人的眼里才算年真正的到了。天还没亮,吉祥的鞭炮就唤醒沉寂的村庄,各家早早的打开户门,接受一波波拜年的人流,亲人邻里登门给长辈们拜年,必须磕头、作揖,这一古老的习俗一直在当地流传,一切真诚的祝福都包含在恭恭敬敬的动作中,他温暖了亲人长辈的心窝,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情谊。 人们不论在赶集上店的大街上,还是走亲串友的路途中,相遇见面都要亲切的道声:“过年好”、“新年发财”,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底,都沉浸在年的祝福声中,家家包裹在年的欢乐气氛里。 在年的轮回中,父母一年年的老去,自己一年年的长大。自从离开老家,生活在城市里,每年都要过年,那些古老的习俗,繁琐的礼节渐渐少了,品尝着一年比一年丰盛的年夜饭,不知为什么,总也吃不出当年粗茶淡饭的香味,更感觉不到了当年那浓浓的年味。 【作家档案】 陈庆礼 陈庆礼:江苏沛县作协主席,曾在《人民日报》、《江南时报》、《扬子江诗刊》、《词刊》《雨花》、《寮望》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投稿后请务必加主编微信:1391042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