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我们的爸爸好像不是一个人,我和你也不是一个人”。《我的姐姐》,一部关于姐弟感情的电影。
文/如海
《我的姐姐》可能是春天3月以来,最好看的一部电影。感人、催泪,触及社会热点和痛点。有姐姐的人,更值得去看一看这部电影,一定会共情和流泪,情到深处的感触,感同身受的温暖,都会击打在你柔软的心上。
有些不可思议的是,这部电影的评分被观众腰斩了。豆瓣评分先是7.9分,一路冲高,之后因为电影的结局观众很不买账,回落降到了7.5分。主角是童星出身的张子枫,表演可圈可点,曾在《唐山大地震》里表现不俗,在这部电影里,她没有太多瑕疵。观众主要不满意的地方是电影开放式的结局,暗示姐姐不计前嫌,猛然间成了圣母,和“娘道”一样,变得“姐道”,姐姐与弟弟的妥协和和解,太不现实和过于圆满。这,不是人性的真实表达,不是观众想要的结果。
先说说电影的大致内容(谈不上剧透),从电影名字观众都能猜出,它要表达的一定是姐弟之间感情的变化,从陌生、隔膜到重归于好,到皆大欢喜地让人泪流满面。至亲之间的情感,无论曾经有多大的伤害、不解,甚至仇恨,到最后一定是和解,血缘的力量足以化解所有的决裂。《我的姐姐》里,张子枫饰演的安然有一对重男轻女的父母,想着让安然假装残疾,以方便有理由生育二胎,但结果未能如愿。安然的父母对安然不好,甚至私自修改了她的高考志愿。后来,国家政策开放生育二胎。安然上大学后,她的父母不顾自己的意愿生下了第二个孩子,聚少离多,安然和弟弟的关系并不亲近。安然工作之后,变故发生了。安然的父母因为车祸去世,因为“责任”,安然似乎天然地应该承担起照顾幼儿园弟弟的重担。姐弟俩的生活、矛盾以及抉择由此展开。弟弟因为娇生惯养不懂事,姐姐也不愿意抚养弟弟,一直为挑选合适的领养家庭而努力。姐弟的相爱相杀,成了电影里最催泪的情节。故事的结局是:一心追求梦想的姐姐,牵起弟弟的手,走出了领养弟弟那户人家的家门。姐姐是可以不管弟弟的,她有报复的权利,也有为自己的理想而奔赴的理由。父母重男轻女,姐姐从小就被欺负和歧视,弟弟出生的晚,和姐姐也没有太深的感情。道德绑架姐姐毫无道理,何况,她还有自己读研究生的远大梦想。所以,观众反感皆大欢喜的结局。而更为震撼的是:电影是根据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真实的情况是,弟弟被领养了,姐姐过上了自己的生活,姐弟从此相忘于江湖。现实,击穿谎言之后,是不是很具有讽刺意味?所以,观众不买账无可厚非。这场姐弟亲情的上演,完全是导演和编剧的一厢情愿。还有一点,这部电影的导演和编剧都是女性。在一个男权社会里,一部女性发声的电影,终究还是以女性的宽容和妥协,来展现一段所谓的人间真情。它的终极意义又在哪里呢?电影的分数走低,好似是咎由自取。人们发出灵魂拷问:凭什么牺牲理想的,一定是姐姐呢?我也有一个大姐,心直口快,说话不太中听,但心地很善良。我还有一个二哥,从小我和他在患难中一起长大。我父母是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但在对待三个孩子的问题上,不但没有重男轻女,反而很照顾生活上相对比较弱的姐姐。我们长大后,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工作、生活,虽有一些观念上的分歧,但感情很深。而我的父母,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其乐融融的一家,共享天伦。姐弟之间感情的深浅,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时候。如果是一起长大,相互照顾,有共同的欢笑和泪水,感情一定是真挚的。七零、八零生人的姐弟感情,都包含着共同患难的情愫,深切而弥足珍贵,能够为了彼此付出很多。而放开二胎政策后的当下,七零、八零乃至九零生人,很多成为了两个孩子的父母。她们忽然间迷惘了:为何自己的两个孩子,并没有自己小时候那样懂得姐弟、姐妹和哥弟之间的深情呢?相反,她们随时要为孩子之间不厚此薄彼而努力,为平衡两个孩子的公平而殚精竭虑。否则,孩子会怪罪她们。越发物质和现实的世界之下,和孩子谈感情,许多父母已经力不从心。自私和狭隘,不懂得感恩和付出,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本该单纯的孩子们心上。这是令人悲哀和惋惜的。回到电影的讨论中。安然的父母是值得批判的,甚至负罪,因突如其来的车祸离世,可能是给予她们最大的惩罚。然世间的事并非全然如此。道德层面的歧视,往往无可奈何。重男轻女的父母依然还很多。姐弟的矛盾和冲突,其根源我认为还是在重男轻女,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顽疾。一些世俗的观念,往往在助长难以遏制的重男轻女思想。今天,在北方的一些地方,重男轻女现象比我们想象得还要严重。社会学家李银河对这部电影给予了高度评价。“《我的姐姐》给我们讲了一个好故事,不但合情合理,而且充满悬念,引人入胜。姐弟俩从陌生、隔膜、相互嫌弃到彼此沟通,演变过程清晰,丝丝入扣,到最后是分还是合的抉择关头,竟令人潸然泪下。开放式结尾更是绝妙一笔,令人浮想联翩,欲罢不能。”李银河对电影的评价很高,称其为一部立足于坚实的社会现实基础之上的、揭示社会伦理及其变迁的深刻之作。李银河的欢呼里,我认为有她认为的电影揭示现实的入木三分,但电影真正对于现实改变的力量依然微乎其微。当然,寄予电影能触动和改变重男轻女,本就是一种奢望。我赞同说《我的姐姐》是一部好电影,不需要从社会学的高度,单单从一般老百姓看完电影后,能够有点滴的触动角度,就已经功不可没了。最起码,要懂得教育好姐弟之间好好相处;能够把内心的重男轻女巧妙地伪装起来,起码也是一种功德。朋友圈里,时不时地出现朋友或者同事晒出二胎的照片。梦想双全得意笑,一胎之后尽欢颜。“终于'好’了”,“这下儿女双全了”,类似的欢欣鼓舞扑面而来。该恭喜她们呢,还是该恭喜她们呢?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往往结尾都很不现实。我们所面对的真正现实,才是我们不断地挣扎、努力所需要改变的。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每天读你意料不到的文字。
青春、梦想,诗和远方
主张俗世中,不俗的精神生活
文字原创温暖,必定值得与你为伴
一日不读琴深如海,仿若三日不知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