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和高考语文试题有三大不同,这是初三毕业生暑假突破高中语文学习瓶颈的发力点!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星宿文化也算奇葩一朵。
比如,文昌星与文曲星同样是聪明才智的象征。
文昌偏重于刀笔功名、典章制度、文喜契据方面,较属于经世致用的理性学术追求。
文曲则偏重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方面的才艺研讨,较属于有生活情趣,感性内涵者。
在中国传统文化视阀下,凡是能在高考“登科及第”的状元,通常会被认为受到了“文昌星君”的庇佑。
在我看来,每年全国近70人受“文昌星”加持的状元中,同时受到“文曲星君”青睐的状元,才算得上状元中的状元。
上周有感于湖北状元唐楚玥高考语文146,这十年难遇的超高分,加上受到当下语文教育各种尴尬现状的刺激,我写了篇文章——
2020高考证明:状元和状元的最大分数差是语文,真正顶尖的高中,比拼的是语文!
时至今日,已经有了近7万的阅读量,远超我2018年的巅峰之作:
上周三我接受了河南上报的专访,周四参加了郑州教育电视台的节目录制,周六河南省教育厅官微信推出我的同主题文章:
@初三毕业生:中考分数已出,高中分数线未定,这个“空白期”名校学生这样过!
凭借其超千万的粉丝基础,两小时阅读量达到10万+。
这两天,常年没有微信互动的好友主动联系我的多了起来,主动加我为好友的陌生家长也有不少。
与之交流的多是初高中衔接话题,其中有不少家长认为,我那篇10万+的文章,多是以班主任视角,对高中全科和新高一生活给予指导,关于语文学科初高中衔接和高一学习的建设性的尚显粗浅。
今天写就此文,专就“语文学科初高中衔接”话题,谈谈我的认识,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在留言区批评指正新高一语文学习指导随后推出,请持续关注我的“爸爸妈妈都爱看”微信公众号。
我认为:中考和高考语文试题有三大不同,这是初三毕业生暑假突破语文的发力点。今天文章所谈,对新高二、新高三同样适用。
《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学生学习也有此类效应,但不是外因所致,而是内因使然,假期会让学生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学霸不可怕,就怕学霸过暑假:假期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反超的!” 此类推文每逢暑假都会爆热一轮,究其原因,不是因为太鸡血,而是因为太真实。
“马太效应”之于初高中衔接,我有我的观点,“高中生分化从初三暑假开始的。”
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带过的一个裸分清华的学生叫张震宇,开学第一天前往军训途中的大巴车上和我交流的是高中背诵篇目,《逍遥游》《离骚》《赤壁赋》等他全都背诵得滚瓜烂熟。
去年他借助“爸爸妈妈都爱看”平台,张震宇给郑州一中的学弟学妹们写过一篇自述文章。内容如下:
前几年,教育部门对节假日和周末补课查得比较紧,所以张震宇那届,学校周六周日两天全休,张震宇没有上过课外辅导班,自律能力和自学能力超强。
张震宇是家住上街,上街是郑州市的卫星城区,离郑州一中25公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几乎每周六都在学校自习,晚上坐路过郑州一中南门口到上街的最后一趟9:30分的公交车回家。
但凡学霸,都是自律的。他律失效的假期,正是自律者的进修升级的天堂。
但凡学霸,也都是自知的,自己那科强那科弱,哪一学科的那一板块的知识还有漏洞,他们心知肚明,在作业如山、试题如海、各科老师如催命阎罗般的在校期间,他们也会随大流,尊师训,按部就班。可一到假期,就开始拼命查漏补缺,不让自己有任何一处短板。
从中考、高考试题之不同
看语文学科应在哪些方面做好衔接
大家对比一下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和2020年河南高考语文试题,差别很大。
首先看基础题——
中考基础题考的是字音、错别字、词语(近义词语和关联词)、文学常识(名著常识)、古诗挖空默写、语句排序,语言文字运用(概括“微博”特点,写漫画寓意),共计27分。占比23%(中考语文满分120分)。
高考语文基础题考的是:成语、标点、衔接、压缩。共计20分。占比13%(高考语文满分150分)。
两相对比大家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高考基础题难度相比中考,呈陡坡式增长。并且,初中考过的,高中不考或者换一种形式来考。
初中考的基本和初中课文(和指定名著)相关,更强调机械记忆;高中考的基础题和高中课本通常没有直接关系,并每个考点对能力要求都特别高,但靠机械记忆几乎很难通关,比如高中考点之成语知识浩如烟海,情景默写要求熟练背诵,深入理解并准确书写指定内容,标点是十多年后重返全国高考卷,防不胜防……
而且,初中老师往往是围绕中考考点教书、备考,精准制导,很少“旁逸斜出”做“无用功”。因此,学生初中积累的“基础”,只是中考要求的“基础”,这一“基础”,对于高中语文成绩的登攀,直接作用不大。高中生想要在高中语文基础题上有所有突破,基本还得从高中开始去重新搭建新的攀登阶梯。
再来看阅读题——
初中现代阅读命题着眼点和赋分与高中略有不同,不过能力要求还算比较接近。
差别最大的是文言文和古诗词,中考文言文和古诗词都选自课内,诗文浅显易懂,学生对课内课内诗文、注释和老师讲课结论进行机械记忆,也有助于该板块得高分,甚至满分。
而高考古诗文全部来自课外,文言文是人物传记阅读,通常节选自《二十四史》,命题范围很广,古诗文或诗或词,或唐或宋,选择余地很大。高考古诗文所考和高中必修课本所学,基本没有直接的关联。比如,高考文言文部分,熟练背诵课内文言文和课下注释,对做好高考文言文效用不大,想要做好高考文言文,需要积累高考题和模拟题中的文言实词、虚词、文化常识,需要掌握高中课本中讲不到的文言特殊句式,甚至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所以,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绝大多数初三毕业生,文言基础都特别差,未来高中三年,在古诗文阅读方面有特别长的路要走。
最后说说作文——
中考作文满分50,高考作文满分60,中考要求写记叙文,高考要求写议论文。
记叙文强调的是形象思维,对学生叙事记人、摹形赋态、写景状物、联想想象能力要求高;议论文强调逻辑思维,对学生议论说理、概括归纳、推理判断等能力要求比较高。
初中作文满分50,学生得分通常是45左右,而高中作文满分60,学生得分依然是45分左右。因为绝大多数高中生不具备高中议论文所需要的能力要求。
文体不同,其写法指导和训练模型大相径庭,初三毕业进了高中,写作方面基本是从头再来。
总之,目前语文试题中考和高考各有侧重,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围绕中考和高考指挥棒转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在内容衔接上是万枘圆凿,格格不入。从而导致绝大多数初中生到了高中之后,语文学习成了“老大难”。有些学生,初中语文满分120,可以考到115甚至以上,到了高中以后,语文150,考到100分都很难。
初三学生暑假发力点
基础积累、诗文阅读和议论文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初三毕业生在基础知识积累、古诗文阅读和议论文写作方面基本上算是“零基础”,高一开学之前在这三个方面下点功夫,对做好初高中衔接大有帮助。
基础知识方面:可以多识记成语,最起码记一些近年来全国卷常考的易混淆近义成语,然后是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然后是文化常识初中偏重考文学常识,高中考文化常识。
古诗文阅读方面:多读一些高考类型的古代人物传记阅读,识记高中文言实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适当做一些高考类型的古代诗歌鉴赏题,尽可能系统地掌握古诗词理论知识。
议论文写作方面:多读一些高中生优秀考场作文,高中教师下水范文,可以看一些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性质的文章。
假期一定要腾出写作的时间
最好能养成写作的习惯
写作过程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实践过程,比如作文写作:审题立意,开头结尾,遣词造句,结构谋篇,每一个步骤都是大脑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整理、总结的过程,和运用所学,进行创作和创新的过程。
即便不写作文,随便写点什么,都会有所收获。
比如,到哪旅游了,写篇游记;吃一次美食,把美食写出来,介绍给其他“吃货”;学有所得,总结一下经验;吃了什么亏,总结一下教训;被父母感动,写个便签对他们的良苦用心表示感谢;堂兄弟沉迷游戏,写封信劝劝他们;有感于某个社会热点,写一次时评……自己可以写日记本,写微博,写朋友圈,写qq空间,写公众号……不限形式,不拘内容,不论长短。
相比于人人称道的阅读,我认为写作最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一旦爱上了写作,其语文成绩的提升就进入了快车道。
读万卷书、记千首诗,对于高中生来说的确了不起,可这种任务电脑芯片都能完成,甚至完成得更出色。所以说读书和记诵只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已,不能成为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标准,而写作能力却是最真实可见的语文素养标志。
因为,能写的人,一定拥有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不管是在校学习,还是未来走上工作岗位,都会是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