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第27集:《缝在枕套里的秘密》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主持人鲁健。

  我讲述的文物是长征途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张党员登记表。这张油印、毛笔填写的粉红色登记表,作为镇馆之宝,陈列在甘肃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内。

△长征途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张党员登记表

  登记表被精心剪成了两片枕头的样式,你可能会好奇这是为什么?我们要从红军三大主力军会师会宁说起。

  1936年深秋,将近七万名红军将士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终于来到了会宁县。

  会宁素有“陇秦锁钥”之称,是陇东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也是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

△1936年深秋,红军会师期间的西津门(后更名为会师门)

  1936年10月2日凌晨,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独立支队攻克会宁城,拉开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大会师的序幕。徐向前元帅曾写道:“三个方面军会宁大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 李荣珍:在这个国家民族面临外敌侵略,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红军长征部队为了救国救民,聚集在靠近抗日前线的西北,扛起了抗日的大旗。

  历经两年艰苦转战,1936年10月10日,红军战士们在会宁相聚时,许多人早已看不出原本的面貌,只有八角帽上那颗红五角星清晰可见。掌声、笑声、欢呼声,像阵阵春雷,久久回荡在人们耳边。

△三大主力军会师会宁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馆长李俊丰介绍,当时朱总司令还告诉百姓们,等革命胜利,你们就能吃饱肚子了。

  李俊丰:当时在文庙大成殿举行了大会餐,朱总司令了解到当地老百姓一年也吃不上一顿好饭,他在开餐前就把桌子上碗里的饼肉菜分给了孩子们吃。孩子们就像过年一样。

  那一天,会宁城内一派繁忙景象,苏维埃政府组织民众做着各种供应工作,会宁家家户户都陆续住进了红军。红四方面军将总指挥部设在县城内的周家大院内。

  李俊丰:红军纪律严明,不动群众的一针一线,对群众和蔼可亲,看见家里屋顶漏雨了,他们爬上去把漏雨的地方修好,老人孩子生病了,他们背着送到军部医院去治疗。水缸里的水总是挑得满满的,院落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有位名叫李道存的年轻红军战士住在周家大院。一路上的枪林弹雨和风餐露宿,他很久都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衣服口袋破了也没来得及缝补。一张跟随他翻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的党员登记表遗落在了周大娘的家里。

  周大娘不识字儿,她只是觉得红军留下来的东西很珍贵。冒着生命危险,周大娘将党员登记表缝在了绣花枕头的两边作为堵头,隐秘地保存下来。

△红军长征路线图

  仔细端详李道存填写的党员登记表,上面清晰地记录着他的个人信息。

  队别:通讯连

  姓名:李道存

  年龄:十九岁

  籍贯:住黄安县

  家庭经济状况:五人吃饭,自田没有,自地四升,佃田四斗,自屋一间半,欠债一百廿串

  文化程度:能看文件写信

  何时何地怎样来红军?一九三〇年在新集,自动来红军

  看着这份党员登记表,不禁让人遥想,在那个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这位年仅19岁的红军战士后来去了哪里?他是否平安避过敌人的枪炮,看到了一个崭新中国的诞生?共产党人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记载在党员登记表里,字里行间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两个字:忠诚。

  李俊丰:这份党员登记表的重要价值在于在动荡战乱的岁月里,始终有党的坚强领导和党员的坚定信仰。正是凭着这一点,我们的红军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近7万名红军将士当时在会宁境内战斗生活了20多天。只有6万人口的会宁人民倾其所有,支援红军。为了支持红军渡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有的老人甚至献出了自己的棺材板。

  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 李荣珍:长征的胜利就是人民的胜利,在会宁有那么多的人民群众愿意支援红军。正是在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当中,我们的长征才走向了胜利,我们的革命也才取得了胜利。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内的塑像

  1936年10月20日,朱德总司令率领红军总司令部、红军大学部分学生以及第4军、第31军从会宁县城出发,浩浩荡荡向北而去。有400多名会宁子弟义无反顾参加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

  前来送行的群众,挤满了街道两旁。朱德握着县苏维埃政府同志和群众代表的手,语重心长地说:“红军已把火种播在了这里,你们要让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烧毁旧世界,建设我们自己的新天地。”

  孙琳:我是一名90后。6年前大学毕业后,我就选择回到家乡,成为我们会宁红军会师旧址的一名红色讲解员。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长征胜利85周年。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希望在这特殊的一年里,我能更好地服务游客,为家乡做好宣传。让长征精神、会师精神成为我人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

(0)

相关推荐

  • 图说丨再上六盘山 重走长征路

    6月初,宁夏社科联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景区组织了为期5天的党员重走长征路培训学习活动. 对于长征,现在的年青人大概很少能深刻认识发生在八十多年前这场生死决择.举世震惊,对中国革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和重大 ...

  • 出发30万人,到陕北2.5万人,为什么还说红军长征取得了伟大胜利

    出发30万人,到达陕北2.5万,为什么说红军长征取得了伟大胜利--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用前辈的精神照亮未来 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指挥失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

  • 红军会宁胜利大会师简说

    访谈人物:时任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胡炯涛馆长.受访时间:2016年.

  • 【江苏】徐程钰《庆长征胜利85周年》指导老师:蔡玉清

    庆长征胜利85周年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向阳校区 六年级 徐程钰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已经建党一百周年了.但实际上,今年也是长征胜利85周年.我不得不想起那段历史.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失去了9 ...

  • 被遗失的红军党员登记表

    红军党员登记表. [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内,存有一张党员登记表.这张登记表长21厘米,宽21厘米,记录的是一位名叫李道存的红军战士的个人情况. 队别:通讯连 姓名:李道存 年龄: ...

  • 永远的长征,永远的会宁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近日,甘肃省纪委离退休干部前往红色圣地会宁县,在会宁中国工农红军红一.二.四方面军,长征会宁会师纪念旧址开展党日活动.重温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荣历程,弘扬伟大的长征 ...

  • 《红色印记》第一集:开国领袖的家国情怀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到韶山>发表时,写有 ...

  • 《红色印记》第二集:践行修养的人民公仆

    00:00 [节目链接] 节选自<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能够不能够把自己个人的利益,绝对地.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是考验这个党员是否忠于党. 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是什 ...

  • 《红色印记》第50集:这份206字的普通作战命令为何成为一级藏品?饶立群讲述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讲解员饶立群,我讲述的文物是一份非同寻常的命令,现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份命令是份红头文件,红框白底黑字,一共206个字,签发于1947年2月10日. ...

  • 《红色印记》第四集:戎马一生的柔情速写

    1933年8月1日,因为革命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彭德怀被授予了一枚红星奖章,连同抗战时期缴获的战利品--左轮手枪,和红军时代的八枚银元一起,被他珍藏了一生. 抗战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丁玲作为西北战地访问团 ...

  • 《红色印记》第4集:国共携手赴国难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一个年近80的老文艺工作者.配音演员乔榛.我讲述的文物是李大钊在国民党"一大"上的发言稿--<北京代表李大钊意见书>.位于广州的 ...

  • 《红色印记》第5集:完成革命始回头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播音员苏扬. 我要讲述的文物,是革命烈士金佛庄在黄埔军校时期的三份任命文件. △金佛庄在黄埔军校时期的三份任命文件 这三份文件分别是两张任命状和一张委任状,每张 ...

  • 《红色印记》第六集:倥偬岁月的军人家风

    [节目链接] 罗荣桓写给儿子罗东进的家书 你爸爸20余年来,是在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职业,而不会如你想的是在做官,更没有财可发,你爸爸的生活,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待遇外,一无私有. 家书抵万金,从艰苦中 ...

  • 《红色印记》第6集:纷飞的“动员令”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昆曲演员--魏春荣. 我要讲述的这件文物是五卅运动时期刻传单用的钢板.这块钢板现收藏在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 这块刻蜡纸用的钢板,呈长方形,镶嵌在一块斑驳 ...

  • 《红色印记》第8集:调研出真知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八一电影制片厂解说员吴俊全. 我讲述的文物是毛泽东留存最早的农村调查报告--<中国佃农生活举例>.这本只有12页的小册子现收藏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