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1566)明 谢时臣《疏林觅句图》
谢时臣(1487—?),明代画家。字思忠,号樗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八十一岁时尚在世。工书法,长于隶书 。擅山水 ,师法吴镇、沈周,稍作变化,兼有“浙派”和“吴门派”笔法,风格独特。作品多构为长卷巨幛,以善画水著称,江河湖海,无不精好。又作 山峦重叠 ,高耸险峻 ,笔墨 或细密苍劲 ,或劲健沉郁,或纵横纷披,富有变化。有《溪山揽胜图》、《策杖寻幽图》、《武当霁雪图》、《谪仙玩月图》等传世。
历史上有一些人对谢时臣的画,一开始就评价不高。如松江人何良俊《四友斋画论》云:
苏州又有谢时臣号樗仙,亦善画,颇有胆气,能作大幅。然笔墨皆浊,俗品也。杭州三司请去作画,酬以重价,此亦逐臭之夫耳。
何良俊很看重文人业余性质的绘画,欣赏画“盖惟取其韵耳”。因此他对行家和利家的界限分得很清,最推崇文徵明,说他是利而兼行。而对戴进则评价不高,说他“终是行尔,此则限于人品”。谢时臣身为职业画家,学习过南宋李唐、马、夏等院体画家的画法,风格颇近戴进,自然难逃宗派论者何良俊的法眼。
推崇宋画的王世贞对谢时臣的评价是:“颇能画屏障大幅,有气概而不无丝理之病。此亦外兼戴(进)、吴二家派者也。”(《艺苑卮言》附录四)王世贞也发现谢时臣绘画风格取法较广,浙、吴两派都包括。
姜绍书《无声诗史》说谢时臣的画“气势有余,韶秀不足。” 顾复说他的画“韵度不高。”着眼点基本都在他的用墨问题上。苏州也有一些人对其用墨提出异议,因为吴门画派自文徵明后,绘画以清雅的淡墨为主。关于用墨问题,绍兴画家徐渭就挺身而出,为谢时臣大抱不平:
吴中画多惜墨,谢老用墨颇侈,其乡讶之,观场而矮者相附和,十几八九。不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在生动与不生动耳。飞燕、玉环纤秾悬绝,使两主易地,绝不相入,令妙于鉴者从旁睨之,皆不妨于倾国。古人论书已如此矣,矧画乎?谢老尝至越,最后至杭,遗予素可四五,并爽甚,一去而绝笔矣。今复见此,能无慨然!(《徐文长文集》卷二十一)
徐渭与晚年谢时臣相识于杭州,谢并赠画多张,回苏州后很快去世。徐渭在为友人题谢时臣绘陶渊明卷时特意指出,用墨只是技巧,重要的是绘画的最终艺术效果如何。对绘画的用墨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吴门画派开派大师沈周是半“浙派”半“吴派”式艺术风格,谢时臣私淑沈周多年,因此他既有大笔挥洒近“浙派”一路的风格,也有水墨清润类“吴派”的风格。事实上,谢时臣的艺术成就在当时独树一帜,自非“吴派”或“浙派”的风格所能束缚。
以往美术史对谢时臣的定位,多说他风格在“吴派”和“浙派”之间。从明代绘画史上看,介于职业画家和文人画家之间的画家还有一些,如与谢时臣同时的仇英、晚明的蓝瑛等。这一现象表明,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本就互有交往,在文人画派逐渐占据画坛主流时,职业画家难免也受其影响,有时并主动向其靠拢,造成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的合流趋势。这也使得艺术史写作对艺术流派的性质和画家个人身份的界定显得左右为难。
说到底,谢时臣身后声名的寂寥,除其弟子水平平庸,难有大作为,是以后继乏人,无人追捧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晚明以后文人画、“南北宗”理论兴起,艺术批评风尚客观上发生了转移,由于谢时臣风格兼有浙、吴两派之风,他的风格无法被归入明代的浙派、吴派两大风格系统之内,无法附之以传,于是他也只能被晚明以降的艺术史写作有意无意地忽略和遗忘。
鉴藏者简介:
1. 张钧衡(1871~1927),字石铭,号适园主人,室名择是居、燕喜盦、松尘轩、九松精舍、懿德堂等,浙江湖州南浔人。清光绪二十年举人,授兵部车驾司郎中。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的长房长孙,张宝庆的独生子,继承了张家大房(南号)的全部遗产。酷爱收藏古籍、金石碑刻和玩赏奇石、名砚。筑适园,藏书十余万卷。为南浔清末民初四大藏书家之一。
2. 张珩(1915~1963),字葱玉,一作聪玉,别署希逸,室名韫辉斋,上海市人。其祖父张均衡、伯父张乃熊,均为著名藏书家。曾任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又调任文化部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古书画鉴定家、藏书家。
题签者简介:褚德彝(1871~1942),原名德仪,字守隅、松窗,号礼堂,别号汉威,室名角荼轩,浙江余杭人。成宪侄。精金石考据,嗜古博物。尤精篆刻,初师浙派,后潜研秦汉鉨印。工画,亦能写梅。
款识:嘉靖庚申八月,谢时臣郊行余兴灯下写疏林觅句,以适闲情不足传也。
钤印:姑苏台下逸人(白) 谢氏思忠(白)
签条:谢时臣疏林觅句图。择是居藏,松窓。
鉴藏印:吴兴张氏韫辉斋曾藏(朱) 说明 说明:张均衡、张珩旧藏。褚德彝题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