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温病大家叶天士提出的“卫气营血”理论治则?

温病大家叶天士提出的“卫气营血”理论治则是: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需凉血散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卫汗之可也,是指温邪在表当用辛凉解表,而不是辛温发汗之法,叶天士所说的“在表初用辛凉轻剂”就是这种治法的体现,所谓“辛凉轻剂”即为桑菊饮之类。但如属湿邪在表,当灵活使用芳香化湿之剂

到气才可清气,是指表邪已解,里热已炽,其治疗应以清气透邪为主,如胃经热盛,熏蒸于气分,当给予辛寒清气之品透热外达,若邪气没有到达气分,是表邪未解,当用辛凉解表,大忌辛温消散。若早投寒滞之品,则使表邪冰伏,邪不透达,若早投苦寒沉降之剂,不仅遏邪内闭而致病情加重,且有“引邪内陷”之弊。故叶天士说“到气才可清气”,但清气法只是针对气分无形邪热所致病证的治法之一,不代表全部的气分证治法。

透气转气是叶天士为邪热入营分所立的一种治法,即在清泄营分邪热和滋养营阴的同时,配伍辛凉轻透之品,使营分之邪能转出气分而解,如在应用犀牛角(水牛角代替)、生地黄、牡丹皮清泄营分邪热的同时,配伍金银花、连翘,可以达到透热转气的作用。

凉血散血,是指凉血养阴、活血散瘀,适应于热入血分,迫血妄行,离经为瘀,阴血耗损证的治疗,该治法具有清、养、散三个方面的作用清,指清热凉血,药如犀牛角(水牛角代替)、牡丹皮等,因血热不除,血不归经,故凉血之品有宁血之效;养,指滋养阴血,药如生地黄,因阴津不复,则新血不生,养阴之品有充养阴津、化生新血之效;散,指消散瘀血,药如赤芍等,因瘀血不去,血易妄行,故用散血化瘀之品,收止血之效,并可防止凉血之品寒遏血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