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正举智言慧语 | 从哲学视角看待人工智能的现在与未来
王玉峰 北京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
壹
人工智能是对人类理智的一种模仿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模仿的是人类哪一部分呢?哪些部分是需要模仿的?哪些部分是它模仿不了的?
这是需要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的问题。
在西方哲学领域,柏拉图说,人的认知能力分为四个阶段:想象,信念,推理,理智的直觉。
想象,就是人的一般幻想、想象,你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但实际上不存在。
信念,就是人们一种确定的意见,但是这种信念有时也不一定是“真”的,比如邪教。
推理,也就是目前人工智能能为人做到的。通过各种数据与信息的整合,比人更快更全地得出结论,人工智能现在能做到这一步。
在推理之上,是“理智的直觉”,也就是古希腊语的Nous(努斯)。这个能力就是能直接看到事物的本质,不需要前期一步一步的推理判断,直接得出结论。这个阶段是人工智能无法达到的,只有人类能够达到。
贰
人工智能能否达到“理智的直觉”?
“理智的直觉”这种能力并不是很神秘。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小学生要知道8:4等于多少,他必须类推地4:2、2:1地算,如果一个人的理智是健全的,他一看到8:4,马上就能得出2:1,他直接就能看到8是4的两倍,不需要经过中间的这一段。
这是个简单的例子,我想要表达的就是,在推理能力之上,人类还有“理智的直觉”,人到了理智的直觉这个阶段就是一眼判断,而人工智能是绝对无法达到直觉的。
理智的直觉,转换成中国哲学的术语,比如,王阳明说的“致良知”,尽管其中有一些道德成分,但主要是说“天理”,涉及一些宇宙中的根本性的法则。
无论是“理智的直觉”,还是“致良知”,这都是目前人工智能完全不可比拟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过于恐惧和悲哀。
叁
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前景
虽然人工智能不能达到人类的复杂程度,但是它在未来的很多领域,都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刚才其他专家谈到的金融领域,比较垂直,数据大,所以人工智能比较容易发挥作用,所以一些分析师、银行职员的岗位可能会被取代。这是大势所趋。
还有医疗行业,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医疗设备,非常精准,以毫米为单位进行手术操作,这比人手的操作要精确得多。所以,未来可能有一大批医生要失业。
还有律师行业,美国的顶尖律师事务所,已经开始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根据不同律师的不同水平来判断它与官司的输赢匹配度,这会逐渐淘汰一部分的律师从业人员。
我相信,只要是牵涉到大数据、牵涉到运算的领域,人工智能一定可以大展手脚。
我目前对人工智能与人文的判断和思考就是以上这么多,谢谢大家!
作者/王玉峰
本文根据正心正举“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平衡人文与科技”专题研讨会上,王玉峰所长的分享录音整理(部分)。
·end·
可能你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