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亿,就有安全感了?
人们通常会认为「安全感=安全」,认为安全 = 金钱、职位、权利、智商、寿命、追到男神/女神、有车有房、高学历、好身材、肤白貌美……
大部分人为了那颗不安的心不断地去追求「安全」,在获得阶段性的满足后,随即又马不停蹄地奔向更高的「安全」。而「安全感」在这个过程中就像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⒈若把「安全感=安全」,那么欲望无止境,内心永无安宁
有1个亿就好了?不够!
若把安全等同于安全感,就会遇到欲望悖论。人的欲望是会不断变化且无穷无尽的。求之不得时缺乏安全感,得到之后呢?我们会快速将「欲望所带来的快感」视为正常,并习惯它,认为好是应该的。而维持「安全感」的唯一方法就是:更上一层楼,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进军。
追求「安全」——将安全感寄托在外物上的人,就像一个溺水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下挣扎,好不容易冒出水面(即欲望被满足时),那一瞬间是快乐的,貌似获得了安全感。但不幸的是,他很快又沉入了水底,继续为了下一次能够冒出水面而不断地奋力挣扎,循环往复……
这就是亘古不变的人性。偶尔看到光明,却很难找到迷宫的出路。
⒉「安全」是充满迷惑性的、暂时的、无常的
有了一个亿,就真的安全了吗?
《庄子·徐无思》中有个寓言故事:
世界上有种苟且偷安的东西,就是寄生在猪身上的虱子。它们选择在粗疏的毛鬃之间回旋,自以为占据的是帝王宽广的宫廷和园林,洋洋自得。拥挤在股胯蹄脚和乳房之间,曲深隐蔽的地方,还以为生活在宁静富饶的乐园。
殊不知,一旦屠夫到来,动手屠宰,点火燎毛,自己将和猪一起同归于尽。
执迷于「优越感」,自以为安全的我们,何异于那只寄生在猪身上的虱子呢?有朝一日必将与之俱灭!
追求安全的人,经常把目光放在表层,不会深入挖掘。只要表面看起来暂时安全就好,至于表层下是否存在危险,其实他们并不知道,也没那么关心,或者说选择性逃避事实的真相而主动将自己沉醉其中。
海市蜃楼
内观己心,不难发现,我们拼尽一生所追求的让我们感到「安全」的人事物——金钱、权利、地位……就像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看似实有,实则虚幻,并处在不断地生起、持续和破坏之中。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让人心神不宁,焦躁不安。
正如《金刚经》中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
启迪多元思维
为什么我们需要通过侵占外物来获取安全感呢?
知名的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说:「如果我是我所拥有的,如果我所拥有的失去了,那我又是谁呢?」
这句话在拷问自我的同时,也引出了对安全感的另一重疑问:为什么我们需要通过侵占外物来获取安全感呢?
外物是自我的一种延伸。
当我们对世界充满恐惧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创造,对外物失去驾驭能力的时候,就需要通过对环境的确定和控制来达到内心的满足。
正心正举
如何获得持久的安全感?
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萨提亚认为:人有3次出生,也就是有3次机会建立跟世界的关联。
◆第一次是受精卵形成的时候,形成了生命力。
◆第二次是离开子宫的时候,通过母婴互动建立了对世界的认识。
在前两次当中我们都是被动的——被决定了以怎样的性格和方式看待世界。
◆但是长大后,我们具备了重新选择自己的能力,也就是第三次出生。此时,人的心智已经发育成熟,完全可以选择不同的生存模式来生活,重新评估外在世界的安全度。
具体来说,要获得持久的安全感,有以下几个途径:
借助外力
⒈寻求重要他人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来重新认识自己,打破内心的限制性信念。
比如莹莹当年和丈夫结婚,并不是因为多么爱对方,而是觉得老公踏实可靠,她需要这份家的安全感。而有一天老公出轨后,她觉得破坏的不仅是信任和爱,还有她赖以生存的一切,她感觉天都塌了!
专业的人可以帮她意识到,她这个逻辑是非理性的,不是事实。可以引导她看到自己的内心是如何随外境改变而变化的,从而打破内心的限制性信念——把安全感完全寄托在老公身上,建立自身内在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