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100万残余清军去哪了?其中一支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
1987年的中国是什么样?80后的人应该最有发言权,城市生活的人们已经开始接受“丁克”,农村的汉子们还在田地里汗流浃背耕作。
80年代的城市生活我不太熟悉,但农村生活却是记忆尤深。外出打工的人并不多,到了农忙季节,可以说漫山遍野都是人,一派欣欣向荣,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已然是新中国的繁荣体现,可你不曾想到,就在1987年,清朝灭亡之后的一支残余清军才被发现,随后被解散。
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件,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弄清楚来龙去脉,还得从清朝的历史说起。
清朝与汉朝、唐朝、宋朝,明朝有所不同,以往中国强大的王朝都是以中原为根本,防范的是凶悍的游牧民族。
而清朝则是由北方的女真族建立,1616年时,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1636年时,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也就有了众所周知的清朝。
1583年,努尔哈赤以祖、父十三副遗甲起兵,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野人女真,统一女真各部,同时建立了八旗制度,这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
所以,清军分为八旗军和绿营军。
其中八旗军是战斗力强悍的游牧民族,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
而绿营军则是清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将收编的明军及其它汉兵,参照明军旧制,以营为基本单位进行组建,以绿旗为标志,称为绿营,又称绿旗兵。
清军入关之前,八旗军的战斗力十分强悍,游牧民族与生俱来的好战,有目共睹。但到清朝中期时,八旗军已经被懒惰和腐败变成了一盘散沙。
不仅终日游手好闲,还把吃空饷、贪污变成了理所当然。战斗力自然也大打折扣,不可与当年相提并论。其中太平天国的来势汹汹,已经证明了一切,八旗军完全招架不住。
无奈之下,只能依靠曾国藩的湘军,而功高盖主的例子有很多,其结局也有所耳闻。曾国藩不想步前辈的后尘,于是主动遣散了湘军主力。
湘军在鼎盛时期兵力达三十多万人,其中曾国藩直属部队约十二万,其他湘军督抚合计兵力二十余万。
主力虽然很少了,但其中一部分湘军还在继续执行任务,跟随左宗棠平定新疆叛乱,战斗力强悍的湘军在后来的时光中,也慢慢退出了舞台。
除此之外,还有李鸿章的淮军,以及各地仿照湘军营制编练的军队。1895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惨败。
在意识到旧式军队的落后时,一支新军由此诞生,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北洋军”。从几千人的规模,到1905年时,已经有七万之众。1911年时,北洋军已拥有14个镇、18个混成协、4个标、1个禁卫军。
本来寄予厚望的新军,最后却成为了清朝走向灭亡的一个决定因素。
公元1912年,清朝宣统皇帝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这也标志着清王朝结束了276年的统治。
曾经骁勇善战的八旗军大多回家种地了,也有一部分成为了军阀的兵勇,100万残余清军,也就慢慢淹没在了人潮之中。
不得不说,还有一支清军被遗忘了,他们很幸运地躲过了战争的洗礼,享受了难能可贵的平静生活,他们就是驻守在九龙寨的守军,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英军在鸦片战争之后强占了九龙和新界等地,九龙寨也就在此地。在不平等的割地条约中,这块土地仍然是中国的领土,因而派兵驻守也是合情合理的。
没想到正是这一钻空子似的操作,让此地的驻军得以长久地保留了下来,直到清朝灭亡,他们依然留在了这块土地上,而且成了英国、港政府和民国都无法管辖的地方。
直到1987年,我国决定拆除九龙城寨,他们才被再一次发现,全部解散。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有过康乾盛世,也有过闭关锁国。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感谢新生活的降临,与那些生活在战火中的人相比,和平是多么的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