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红螺三险”旁的“世外梨源”

最是一年春好处,红杏粉桃白梨花。杏花随雨飘落,零落成尘;桃花也已谢幕,收起行囊,要去远方;梨花登场,洁白如玉,荡气回肠。房山区霞云岭乡大滩村梨花花期比平原地带整整晚了一个节气,每年4月中下旬才踏着春天的尾巴花开正当时。人间四月芳菲尽,大滩梨花始盛开,赴一趟繁花之约可好?

从北京出发驱车沿G108国道一路向西,在银水村进入霞云岭乡境内,行至上石堡左行既进入一条狭窄而曲折的山谷。就是这样一条令人怀疑是否有人迹的山沟内,却不可思议地隐藏了三个分别叫作燕水、杏黄、大滩的仙境似的小山村。若你对大滩有所陌生,驴友界的朋友一定对红螺三险一定非常熟悉,不掩门、杏黄重要地点就在大滩附近。几年前,即使是土生土长的房山人知道这几个村子的也寥寥无几,但随着近年户外运动的兴起,驴友们发现了这鲜为人知的“梨花源”,以赏梨花为特色的户外旅游更令这里名声大噪。

所谓红螺三险,又称幽岚山,是指当年在上岭的红螺洞里有红螺出现且释放红光,故此得名。另据流传,在十多万年前,这一带是一片汪洋,这里有个海眼。有一天,人们忽然发现一个巨大的海螺堵在海眼上,它遍体是鲜红的鳞,被阳光一照,放射出红彤彤的光彩,映红了半个天,染红了这一带的海水。不久"轰隆"一声巨响,地壳变动,海水没了,红色的海螺变成了一座奇妙的山峦,像个大海螺的盖子,分上、中、下三层,人们叫它红螺三险。在北京的崇山峻岭之中,星罗棋布的隐匿着许多如大滩一样的古老的村庄、古道、古城堡、古戏台和寺庙。对于北京这样一个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和八百五十多年建都史的文明古都,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深藏于京城的每个角落。我相信这样一个大都市的形成必然是发源于山,成长于水的。

大滩、燕水、杏黄三个小自然村同属于三流水行政村(以前叫大队)。从大滩去“村部”隔了座大山,据说在“通讯靠吼”的年代,大滩的公鸡打鸣能隐约传到“村部”去,但要去“村部”开会则要翻山约2小时。村内原有寺庙一座,称大塔寺,后演变为大滩。现有石板屋40余座,住户10余户。村民朴实淳厚,对外来的人们总是报以友好的微笑。村民原来的老房子、石碾子、石块垒砌的台阶等等,现在也是风景。成片的百年老梨树分布在错落有致的梯田中,和煦的春风带着花瓣徐徐吹来,像温柔的少女轻轻抚摸着你的脸颊,让你体验真正的梨花带雨。

清朝末年,位于大房山西侧的水峪村人口已达千余,地少人多的矛盾渐渐突出。京郊水、旱、虫等灾害频发。迫于生计,勤劳的水峪杨姓先民有的翻山越岭,先到银水、王家台、庄户台等地垦荒定居,有的则来到燕水、杏黄、大滩定居,至今已七代,现仍按水峪杨氏“文存庆纪书,守中维丙伯……”的族谱排辈。迁徙详细时间无史料记载,根据大滩一耄耋老人所述进行推断,此地杨姓村民应在十九世纪末或二十世纪初从南窖乡水峪村迁来。他们在垦荒种地之余,还种植了核桃、杏、桃、柿子等果树,并将遍地野生的杜梨树嫁接为红肖梨树。

远离喧嚣的大滩村原始、古朴、静谧、盛开的梨花与梯田使人们向往。屋舍就地取材,屋顶上铺设着黑色天然石板,院墙由不同规则的石头垒砌而成,门窗由于年代久远,漆皮脱落,露出里面木本色,经过风吹日晒,显得黑黢黢的。有一家院墙内荒草一人高,很久没有人造访了。也有房屋比较新,用红色土砖砌成,使用铝合金门窗,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汽车或拖拉机,这是他们通往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村里空闲了大部分房屋,只留下少数守候的老人。

这里的梯田是文革中的产物,将山体一层层铲平,从山下用筐挑来黑土,边缘部分码放石头防止水土流失,那时人们的精神力量是多么的巨大,向大自然挑战,坚信人定胜天。如今梯田里依旧种些粮食和蔬菜。每家的猪圈里养几头黑猪,粪便可以施肥,在山上散养几只羊,一种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典型农家生活,他们与世无争,自得其乐,悠然地生活在梨花源中。

梨花没有玫瑰的妖娆美丽,没有菊花的傲然脱俗,然而它却有不一样的美:雪白的梨花,夹着幽幽的香气,落在温润明亮的眸底,泊在清宁如水的心上。花海中,那些轻悠的花瓣,终抵不过春风的牵引,似雪浪般不安分地涌动起来。春风又劲,继而,一树树梨花漫天如雪地开散、飞舞,烂漫到了极致!

【作者】王成,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总策划,媒体撰稿人,乐途旅游网超级灵感旅行家。工农商学兵貌似占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诗和远方。惟愿我们在行走中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请与作者联系。(微信:1861263043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