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林黛玉的葬花吟,有异曲同工之妙
历史酿的酒出品 文编辑/留凌轩
唐诗,有分为初唐时期,盛唐时期与晚唐时期的,不同时期的唐诗,风格不同。今天要讲的是初唐时期的一位诗人,他叫刘希夷,刘希夷的代表作,便是那首《代悲白头吟》了,关于《代悲白头吟》,有这样一个故事:
刘希夷刚刚写完这首《代悲白头吟》后,拿给了他的舅舅点评,他的这位舅舅,也是初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叫宋之问。
宋之问一辈子投机惯了,其攀附权贵,阿谀奉承,曾不惜做出卖友求荣的勾当,宋之问的人品口碑,在唐朝诗人中,属于下下等。
宋之问看了外甥的这首《代悲白头吟》,当读到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句子时,萌生了将这首诗占为己有的念头,当然刘奕希自然不答应,宋之问恶向胆边生,为了夺诗,不惜杀掉自己的亲外甥。
宋之问夺诗这件事,被记载于古籍《唐才子传》中,在《全唐诗》中,也记载着宋之问的一首诗,叫《有所思》。这首《有所思》,与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如出一辙,仅仅改动了三个字,将诗中刘希夷的那句“洛阳女儿好颜色”,改成了“幽闺女儿惜颜色”。
最终历史给刘希夷鸣冤,将这首诗的作者,归为刘希夷。而宋之问,则被钉在了诗歌历史的耻辱柱上,正所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回过头,来看看,这首让刘希夷付出性命的《代悲白头吟》,是首怎么样的诗?
在看这首诗前,得注意下这首诗的诗名,白头二字引人注目。古往今来,诗人们尤其喜欢“白头”二字,白头自带悲伤色彩,人总会老,总会白头,白头意味着青春易老,世事无常,正如有一位叫赵艳雪的女诗人,所写下的”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白头吟,本是乐府诗歌中一个有名的词牌名,起源于卓文君的那首《白头吟》,刘希夷将这个词牌名,用于诗名中,顺便提及一下,人们所说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就是源自卓文君的这首《白头吟》
在诗的整体意境上,《代悲白头吟》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那首《葬花吟》,有异曲同工之妙。《代悲白头吟》与《葬花吟》一样,前半部分是通过花飞花落,来感叹人生,后半部分则感叹的是香消玉损,朝华易逝。
《代悲白头吟》中的”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不就是《葬花吟》中的”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吗?
《代悲白头吟》中的“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不正是《葬花吟》中“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的真实写照吗?
《代悲白头吟》中,是这样感叹青春易逝,世事无常的,道:”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但看古来歌舞池,唯有黄昏鸟雀悲“
在意境上,与《葬花吟》有异曲同工之妙,《葬花吟》中这般写道:”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代悲白头吟》中的那句"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不正是黛玉香消玉损前的真实遭遇吗?
您的支持就是,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