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庄子说“道在便溺”,明白了你能多活十年
老舍在《四世同堂》里写到:“当一个文化成熟到了稀烂,人们就会麻木不地的把惊魂夺魄的事儿放到一边,而专注到吃喝拉撒的小节上去。”还有哪个国家比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更成熟的呢?难怪中国人宁愿看《舌尖上的中国》里的蒸煮煎炸,也不愿看《新闻联播》中的人祸天灾。
然而有趣的是,谈起与吃喝相关的饮食之道,但凡中国人都能讲得头头是道。但要提到与拉撒相关的便溺之道,却没几个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可是,“吃喝拉撒”这四个字既然相提并论,难道不是同等重要吗?一个人不吃饭不喝水,三五天就会死;而不能大小便,三五天同样也会死,甚至会死得更惨不忍睹。在当代的中国,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的人恐怕已经没有了,可肠梗阻和尿潴留却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便秘更是几乎成了当代白领的标配。可见,这个低到尘埃里的便溺之道,很值得我们研究探讨一番。
早在西方舶来的互联网颠覆了传统行业之前,同样从西方舶来的抽水马桶就颠覆了中国人上厕所的方式。当你优哉游哉的端坐在马桶上刷手机时,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办大事的角度出了问题呢?传统的蹲便方式,人的躯干和大腿的夹角大概是35度,而端坐在马桶上如厕,躯干和大腿的夹角则是90度,这会导致腹腔内的直肠(大肠的最后一截)与肛门的角度也变成90度。
想象一下,如果一挺机关枪的枪管被折弯了90度,你还在不停的扣动扳机,会发生什么事情?一开始,“子弹”会打不出去,这就是便秘;到最后,“枪管”会爆裂,直肠或者肛门会发生病变。而想要让这挺“机关枪”正常工作,你必须踮起脚尖(或者在脚下放个小凳子)坐在马桶上,身体还要尽量前倾,这样才能接近正确的“发射角度”。
只不过,想要让子弹再多飞一会儿,除了发射角度正确,还要给子弹提供足够的动能。一种办法就是像图中那样收紧腹部或者用手按压腹部,增大腹腔压力;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所谓的“气沉丹田”,让自己胸腹之间的隔膜往下沉,同样也能增大腹腔压力。事实上,绝大数情况下,胸腹隔膜是不听从我们大脑指挥的,只有在排便时,我们才最容易锻炼到它。
一个人大便困难时,本能地就会去咬紧牙关憋一口气,胸腔收缩后,这口气无处可跑,就会向下运动,顶得胸腹隔膜往下沉。在排便时经常有意识的这么做,不但能改善自己的呼吸,也有利于宿便的排出。而如果你通过这种锻炼真正掌握了“气沉丹田”的法门,益寿延年自然不在话下。
中医认为:“肺和大肠互为表里。”肺气足的人,大便自然会畅通。所以,真正健康的人解手,都是颇有机关枪扫射的赶脚,怎一个“爽”字了得,简直就是“朝闻道夕死可也”的痛快。而且,肺主皮毛,清除了宿便,其中的毒素就不用再通过皮肤毛孔排出,人的皮肤也会明显变好。
所以说,道在便溺,修行也在便溺。古时候,内家拳术往往传男不传女,一方面是因为女儿迟早要嫁出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古人面子薄,男女之间不好意思传授这源于便溺之道的“气沉丹田”。当然,若是自家媳妇,儿子在私房里教了,也是无伤大雅的。
《庄子·知北游》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向东郭子的人向庄子请教说:“你经常所说的'道’,究竟在哪里呢?”
庄子回答说:“无所不在。”
东郭子说:“要明白地说出来才行。”
庄子说:“在蝼蚁身上。”
东郭子不解地问:“怎么如此卑下?”
庄子答:“在稗草里面。”
东郭子问:“怎么更加卑下?”
庄子回答说:“在瓦壁里面。”
东郭子问:“怎么越发卑下?”
庄子回答说:“在屎溺之中。”
东郭子不再说话了。
于是庄子解释说:“先生的问题本来就没有触及到要害,你大可不必这样提问,因为道是不会离开一切事物的。”
所以说,道无处不在,吃喝拉撒中有道,行立坐卧中也有道。眼前这些看似貌不起眼的小节,其实比远在天边的惊天大事更重要。能够吃饭时吃饭,大便时大便,站有站样,坐有坐姿,在日常生活中体悟和遵循大道,这才是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应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