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创作之句法
徐夤《雅道机要》云:“句者,拘也。或三字、五字、七字,皆约情实之事。”诗有三般句:一曰自然句;二曰容易句;三曰苦求句。命题属意,如有神助,归于自然也;命题率意,遂成一章,归于容易也;命题用意,求之不得,归于苦求也。(白居易: 诗格)。
自然句如: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敬亭独坐);
容易句如: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河满子);
苦求句如:香死博山炉,烟生白门柳(徐凝:杨叛儿)。
十字句法(十四字句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其是一意完全浑成,故谓之十字句。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此句法亦称十四字句。
琢对句法:西还—元稹:“悠悠洛阳梦,郁郁灞陵树。落日正西归,逢君又东去。”四句而琢对成两联,全诗无单句。
当对句法:送李侍郎赴常州—贾至:“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雪晴对云散,楚水对吴山,当对句法是也。
呼应句法:燕子楼—白居易:“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上下句关联密切,一呼一应。如:“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错综句法:壬戌五月与和叔同游齐安—王安石“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它日玉堂挥翰手,芳时同此赋林垧。”老杜云:'红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舒王云:'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郑谷云:'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以事不错综,则不成文章。若平直叙之,则曰:'鹦鹉啄残红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以'红稻’于上,以'凤凰’于下者,错综之也。言'缲成’则知白雪为丝,言'割尽’则知黄云为麦也。秦少游得其意,特发奇语春作睡足轩则曰:'长年尤患百端慵,开斥僧坊颇有功。地彻蔽亏僧界静,人除荒秽玉奁空。青天并入挥毫里,白鸟时来隐儿中。最是人间佳绝处,梦残风铁响丁东。’
影略句法:落叶—郑谷:“返蚁难寻穴,归禽易见窠。满廊僧不厌,一个俗嫌多。”句中未及雕零飘堕之意;但人一见之,自然知为落叶。
绝弦句法:送张道者—贾岛:“新岁抱琴何处去,洛阳三十六峰西。生来未识山人面,不得一听乌夜啼。”其诗语似断绝而意存,如弦绝而意终在。
问答句法: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种句法,乃是将所欲表达之意念,以疑问之语气显示出来,使诗文激起波澜,以引起读者注意,并给与读者悬想之空间。至于有无答案则非关紧要,或者答非所问而将语意荡开,给予读者更广阔之欣赏范围。
比物句法:书事—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诗含其不尽之意,所谓不带声色也。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谓之象外句。如无可上人诗曰:'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是落叶比雨声也。又曰:'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是微阳比远烧也。用事琢句,妙在言其用面不言其名耳。
古意句法:汾上惊秋—苏颋:“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句中无斧凿,直承魏晋六朝之风,古意昂然。
扇对句法:唐人佚句—无名氏:“去年花下流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衰草马频嘶。”此即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而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
叠语句法: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山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用叠语强化情景,以托起诗意。
直书句法:忆扬州—徐凝:“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杨州。”此类句法多为议论,品评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