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追忆我的爷爷奶奶 (文/郁光雷)
追忆我的爷爷奶奶
文/郁光雷
族谱的整理已接近尾声了,回想起这大半年的经历,随着对家族历史的了解,心中时常涌出许多的感慨与感动。于是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回忆一下过去,记录一下现在。我提起笔想写一下我的爷爷。
可是我整理了所有的记忆片段,也没能找到多少内容。看着手里仅有的一张爷爷站在成熟麦田里的黑白照,虽然还有记忆中残存的些许片段,但我再也找不出对爷爷的任何印象。
爷爷在我还没上学时就去世了,实在不可能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爷爷的形象和一些日常都是靠奶奶、父亲、大伯和哥哥们讲述中得知的,的确没有什么深刻的记忆。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奶奶每个月都有工资,但是不知道不上班的奶奶怎么也会有工资?后来我才明白这个是遗属补助,就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去世后,遗属生活有困难的可以由当地政府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
奶奶曾经拿着补助证给我看,证上的名字是孙学美,我就问奶奶,孙学美是谁?奶奶就笑着看着我说:“这就是奶奶我啊!”随后总是跟上一句:“这都是你爷爷给我留下的.”说完此话,她眼神里总是划过一丝的伤感。
爷爷在五十岁的时候,已经行动不便了,一直是奶奶在老家照顾。我脑海中唯一的记忆就是父亲和四叔一左一右地架着爷爷去厕所的背影,现在回想起来很是模糊了。还有就是我和父亲从老家离开时和爷爷告别的情景,那时爷爷已经卧病在床了,说话也已经含混不清了,看着要离开的我们已是老泪纵横,抬了一下还能动的左手挥了两下,呜咽不已。这是年幼的我在脑海中仅存的两个关于爷爷的样子。听奶奶说爷爷文章写得不错,也给领导干过秘书,要不是身体原因,也不会这么早就离休了。
爷爷是家里的老五,是太爷爷郁海第三个妻子所生,也是家里的老幺。听大伯说,我太爷爷郁海身材高大,肤色白皙,是我们老家远近闻名的吹鼓手(早年农村操办红白公事时,请去负责吹拉弹奏的人员),这门手艺是高祖孝文公从河东郁九曲老家带过来的,高祖靠这门手艺养育五儿一女,我太爷爷郁海在家里行三。我太奶奶是前面两房去世后娶的,太爷爷郁海一共养育了五儿三女。
爷爷十六岁时就参加了革命工作,是早年家族当中唯一在政府任职的。因为在我们县几个乡镇任职过管理区书记,后来爷爷离休后大家也一直称呼他称郁书记,我想应该是大家对他的尊重吧。爷爷奶奶一共生育了五个孩子,四儿一女,我父亲在家行三。听奶奶说,因为爷爷工作的原因,在家的时间是比较少的,在那个新中国刚刚成立的年代,聚少离多是千万共产党员家庭的一个真实的写照。
爷爷每次回家总是行色匆匆,工作不允许他在家久住,每次回家总是看望一下家里的老人孩子,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到离家很远的任职乡镇。听父亲说,他和奶奶去看望爷爷时,先要从家里走一段山路,再倒两次车才能到达。姑姑后来回忆起那段日子,说:“我那时去看你爷爷的时候,当地的村民对我们真的是很热情,给我送炒花生,煮鸡蛋,还给我做布鞋,我们回来的时候把我们的包袱里塞的满满的。夏天夜里天气闷热,你爷爷总是坐在床边为我打扇驱蚊,直到很晚才睡下。”
(作者的爷爷)
——————
早些年山老家村里条件都不好,爷爷是在外面工作,虽然有政府发的工资,但很微薄,每次回来总能带点山里没有的东西回来。奶奶总能拿出些点心水果之类的分给周围的亲戚邻居,所以亲戚邻里许多年后讲起来还是心存感激的。
前些年听老家亲戚讲起这么一件事:有一次爷爷回家带回几条咸带鱼,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山里人是很难见到海货的,最多就是过年的时候能买上些干海带,那也就是在过年才舍得买。带鱼在那个年代绝对是个稀罕东西。
奶奶给家里人作了一顿咸带鱼,让家里人开了开荤,也没舍得全吃完。因为是冬天,爷爷就把剩下的鱼挂在的院子边上的矮墙上,走过的路人看见了,提醒爷爷,这么好的东西放这里不是猫来叼,就让人给偷走了。爷爷笑着说:“谁愿意吃,谁拿走就是了。”果不然,没到第二天就不见了。
其实爷爷也知道放在那里肯定会不见的,这么稀罕的东西,给谁也不是,那么就谁见到就“送”给谁了。真要是送给谁了,人间要欠多大的情分。这位亲戚讲完后,还跟我说:“那时候是真穷啊,但是你爷爷从来不计较手里的东西,现在我们都还记着来!”
2000年的时候,我刚到临沂工作,见到了临沂七中的一个“表姑”。表姑见到我后格外亲热,一再讲起我爷爷当年如何如何地好,还给我带了不少吃的东西,一再叮嘱我有什么事情一定去找她。我对这个热情的表姑是没什么印象的,我就问奶奶:“这个表姑是哪边的亲戚?”奶奶笑着说:“她和我们没有亲戚,当年她家里条件不好,你爷爷当书记时推荐她去上了大学,所以她一直心怀感激,就当亲戚走动了。”我说:“那时上大学还能推荐吗?为什么爷爷不推荐自己家里人去上大学呢?”奶奶说:“那个年代的干部思想好,从来不会用权利为自己人办事的,全都是为别人着想,生怕对不起政府。”
爷爷在我记忆中留下的印象少的不能再少了,但是通过身边家人讲述,我对他的印象又慢慢充实了起来。这个为工作奉献了大半生的老人,对党和国家赋予他的职责兢兢业业,从没有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和家人谋求过什么。对家人和身边的人他总是悉心地帮助和关爱,他是一个值得我尊重和骄傲的老人。
七十年代末,爷爷离休后,父亲顶了班。在那个年代孩子还是可以接替父母的工作,在国家单位里自己挑选岗位的,就是所谓的端上了“铁饭碗”。父亲一米七八的身高,算是比较魁梧的,一开始想去公安局工作,奶奶说:“天天去绑人,多吓人,不能去。”在与人为善的奶奶看来,当警察是个危险职业,不放心自己的孩子从事这个工作。于是就挑选了我们县的一家国营毛巾厂上班,当了一名国企工人。
爷爷因为常年在外工作,觉得对家里有关心的不够,家里的事也都依着奶奶,也便没再说什么。奶奶是家庭主妇,没有上过学,早年一直在老家生活,带着家里五个孩子在大队里挣工分。奶奶为人很热心,待人也很宽厚,邻里关系一直十分的和睦,从来没听说和谁红过脸。每逢亲戚邻里家中有事,她都很积极地去给人家帮衬,所以每当我们家里有事的时候,村里总能有不少乡里乡亲来家帮忙。
在八十年代初,父亲与同厂的母亲结了婚,后来就有了我,因为年代的原因,我就成了双职工家庭的独生子女。大伯在老家务农,二伯因为出血热,没成家就去世了,四叔部队转业到了县供销社,最小的姑姑也通过毛巾厂招工成了国企工人。这时的奶奶在老家待一段时间,在城里我家和四叔家住一段时间,日子过得比较安逸。我们“光”字辈兄弟姊妹四个,大伯家两个哥哥,四叔家一个妹妹,因为孙女就妹妹一个,奶奶是倍加疼爱。只要奶奶住在谁家,谁家就格外热闹!
孙辈的我们经常就去找奶奶吃饭,大哥刚到二哥也来了,一会姑姑又来了,不管谁过来,奶奶第一句说总是问:“吃饭了没有?”有时一天要做四五顿饭,但是奶奶从来不觉得麻烦。每当我们坐在餐桌旁埋头吃放的时候,奶奶坐在桌边慈爱的看着我们,就像一个勤恳的农民在田边看着自家地里茁壮成长的秧苗,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奶奶总是在我们吃饭时告诉我们,一定不能浪费粮食,糟蹋了粮食是有罪的,到了那边要把浪费的东西都要再吃掉的。我总是笑着问:“到了哪边呀?浪费过的东西怎么还能吃进去?”奶奶总是假装生气的看着我,说:“不用你不信,你们是没挨过饿呀,年景不好的时候连饭都没得吃。”经历过饥荒年代的奶奶,心里对那段岁月还是心有余悸的,所以一直告诫我们要勤俭持家,不能浪费任何东西。奶奶身体一直很好,因为没裹脚的原因,走起路来快到我们在后面有时都跟不上,家里人都为奶奶身体的健康而高兴,都相信善良勤快的奶奶会长命百岁的。
我小学还没毕业的时候姑姑就出嫁了,亲事是奶奶和姑姑的婆婆定的。我姑姑的婆婆姓韩,我们都称呼她“韩奶奶”,韩奶奶是位老银行主任,在我们县农业银行是很有名气的。因为四叔家就和韩奶奶家隔一条马路,奶奶在四叔家小住的时候就认识了韩奶奶。
因为那时姑姑也经常进进出出四叔家,韩奶奶就认识了姑姑。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后,韩奶奶找到了奶奶,“老嫂子,我们结个儿女亲家吧!我看老嫂子为人不错,相信家里闺女也差不了,老哥哥当年当书记时名声也是相当的好!”也不知道韩奶奶是认识我爷爷,还是通过别人打听的,对爷爷奶奶的印象还是很好的。后来,韩奶奶的小儿子就成了我的姑父。
不得不佩服韩奶奶的眼光和决定,她的选择至少让她多续了十年的寿命。姑姑出嫁后一直和韩奶奶住在一起,奶奶告诉姑姑,“你婆婆不容易,自己一个人把长城(我姑父)养育大,一定要孝敬你婆婆,我们老郁家都是忠厚老实人家,一定不能让你婆婆挑理。”姑父的父亲也是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在姑父出生前几个月就去世了,所以姑父是没见过父亲的。
在奶奶的叮咛和嘱咐下,姑姑一直和韩奶奶住在一起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后来韩奶奶得了直肠癌,住院七十多天,姑姑白天上班晚上去医院陪护,直到出院。出院后的韩奶奶一直卧病在床,姑姑端饭喂药,整整照顾了韩奶奶十四年,在这期间姑姑任劳任怨,把韩奶奶照顾的非常好,家里人都说姑姑的照顾让韩奶奶多活了十年。
姑姑赡养婆婆的行为,得到了家人和单位领导同事的一致赞扬,并被单位评为“十大孝星”之首。我觉得姑姑的行为和举动是与爷爷和奶奶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也是与郁家的“忠厚待人,孝道传家”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日子在平安祥和中一天一天过去,但并不是所有的事都天随人愿的。在2010的时候,奶奶因为肚子不舒服,到医院检查时被诊断为胰腺癌。在部队从事过卫生工作的我深知胰腺癌代表着什么,我知道留给奶奶的时间不多了。
对于这段岁月我是不愿意提起的,但是奶奶在病重期间留下的话,我一直都深深的记在心中的。那时全家的都对奶奶隐瞒了检查结果,告诉奶奶就是胃炎,打一段时间的针就好了。其实随着病情的发展,奶奶自己也是知道病情的严重性的,疼痛随着时间的增加愈发严重,但是奶奶从来没有表现的多么痛苦,她是怕大家为她担心难过。
有一次我在病房单独陪护奶奶,她让我把她扶到窗边,奶奶已经很久没有看过外边的风景了,她扶在窗边看了一会外边,我觉得奶奶有话要说,但是也一直没回头看我,她依旧看着窗外:“隔壁村有个老头,到天井(院子)去,让一个撅子一下绊倒了,人就没有了,一点也不遭罪啊!”听完奶奶的话,我心头一阵酸楚,“以后年底回老家上坟,要是下雪路滑就不要回去了,太危险了!”说完后就转身躺到了床,闭上眼睡了过去。
曾经有一年我和父亲还有四叔回家上坟,因为刚下过雪,在开车走过进村的长下坡时,因为坡上的雪被压实了,四叔驾驶的车侧滑了,当时情况十分的惊险,幸亏四叔凭借几十年的驾驶技术才把车辆及时调整,方才化险为夷。这事让奶奶知道,他一直心里惴惴不安。奶奶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这番话是对孙辈的我在交代后事了。我知道她说的上坟是说的给爷爷和她自己上坟……
——————
奶奶去世十年了,每每回忆起奶奶对我说的这段话,我心里总是难受无比,她在最后的这段日子里还放心不下在外子孙的安全。这十年中我每每出差路过崔家峪(老家乡镇),我都想起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要是奶奶还在该多好啊!其实我还相信一句话,“孝子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堆灰”。爷爷奶奶合葬在家西的林地里,每次父亲四叔回家上坟填土,只要时间允许我总是陪同一起。
我站在林地边上想起奶奶弥留之际交代的话,我现在才真正明白,我们来祭奠爷爷奶奶,是我们来看他们,也是让爷爷奶奶看看我们,让他们看到郁家子孙后代都一直秉承“忠厚传家”的祖训,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繁衍发展着。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子孙的繁荣昌盛,更能让他们高兴和欣慰的呢!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这次族谱俢撰完成了我年少时的夙愿,也是祖先在天有灵,我相信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垂怜子孙寻根心情之迫切,让我漂泊在外百年的大辉泉郁氏族人认祖归宗。此文完成于清明节前,仅以此文祭奠我的爷爷奶奶,告慰郁氏列祖列宗,让我们族人不忘祖辈创业立足之艰辛。相信源远流长的郁氏家族,必会把“忠厚待人,孝道传家”的祖训代代相传。
——————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