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新帅编著,西泠印社出版社2021年2月出版。作为河南杰出的青年篆刻家,焦新帅常年承担书法篆刻类刊物的编辑工作,对古玺印封泥及古代相关文字材料极为关注,并热衷于此类材料的搜集。本编辑录了作者历年所获藏的古代玺印封泥资料。古玺印卷收录了官印、战国私印、秦私印、汉私印、隋唐私印、宋私印、元私印等共205件,以秦汉印为主,材质、制作工艺多为前谱未载之新见;古封泥卷收录了战国封泥、西汉封泥102件;另刊载了乾堂所藏的223方战国到东汉时期封泥拓本。此图录不以珍稀名品为特色,重在关注藏品的篆刻艺术水准和类别的多样性。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协理事、河南印社社长许雄志先生担任顾问;西泠印社理事、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秘书长谷松章先生为本书作序;另有作者自撰的论文《新见西汉未央宫封泥考略》和后记各一篇。相信此书的出版,能给金石书画收藏者和创作者带来一定的启迪。一函两册,平装,十六开,定价580元。
① 普通本售价468元,
② 签名本(随机赠送原钤活页3页)售价568元,
③ 上款签名本(赠送原钤活页8页)售价580元,
二〇一二年的八月,流火炙热,当时我正在郑州张寨都市村庄的出租房中刻印,接到谷松章老师打来的电话,谷老师告知我盛世收藏论坛里有一枚“焦”姓元押,售价八佰。谷老师又言,“焦”姓古印存世较少,一个印人能碰到自己同姓的古印也是金石之缘。我紧忙买下,这便是我得到的第一枚古印。在此之前,只见过许雄志先生的《鉴印山房藏古玺印菁华》藏印集,有幸上手过数枚古玺印。至此也开启了我对古玺印的收集生涯。
▲ 作者所收第一枚古印
河南篆刻界有个古玺印收藏的小群体,皆是受许雄志先生的影响,我也是其中一员,虽然所藏多为泛泛之品,然好古之心犹入骨髓。我收藏古玺印的初衷是为了篆刻创作得以借鉴,同时,也可作授课时的教材。
学印之始即临摹秦汉古印,在我心中,古代玺印是篆刻艺术的滥觞,它应如同书法家视《兰亭集序》般,是神圣的所在。“印宗秦汉”历来被篆刻作者奉为治印的箴言。年少时介于出版印刷所限,临摹古印谱只能见到朱色的印蜕,对古玺印的实际用途则了解甚少。当接触古玺印实物和封泥后,才知道古代玺印的表现方式是以封泥为载体,封泥是古玺印钤盖后的泥蜕。恍然大悟现在常见的古玺印白文印蜕,古人实用中展现的应是阳文效果。这不禁使我对古玺印有一个新的认知,也使我现在看古代玺印的印蜕,脑海中就试着想象古人当时所表现的封泥效果。接触古玺印日久,我的篆刻作品也深深地受影响,也让我确定了以秦汉古玺印为篆刻创作的主要方向。
现在印谱的出版与表现形式可谓是盛况空前,朱色印蜕、封泥效果、钮制和印面大图使得我们对古代玺印有了全方面的了解。改革开放,神州欢跃,山川呈瑞,地不爱宝,千年玺印,沉酣方醒,通信网络,日益发达,令我们得见诸多新出玺印。此皆先贤之所未及,真乃印林学界之幸事。
收藏考察藏者眼力和学识经验的综合素养,古玺印收藏界因其小众,愈发考验藏者印学史和篆刻审美之知识积累与专业造诣,并非简单地甄别真伪问题。盖印学史,需考究藏者对玺印的断代和分域,或战国诸国,或秦汉魏晋,或隋唐宋元等;材质钮制或制作工艺上,需区别玺印之珍罕程度。材质上或金银玉铜,或松石牙骨等。钮制或鼻坛龟蛇,或辟邪穿带等,林林总总。制作工艺上,或铸造刻凿,或鎏金错银,或砣制蟠条。从印文的内容来判断珍罕程度,或官或私,或可补史乘之佚等。此乃全方面多学科的修养与历练,要求藏家对存世玺印以及书法篆刻史、美术史、收藏史等烂熟于心,对古玺印的存世和出土情况有着敏鋭的把握。尤可重者,可从篆刻角度来审视藏品对篆刻艺术的滋养,字法章法的营造和刀法的刻制,更是一枚精彩古玺印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也是我在古玺印收藏过程中得到的认知与感想。
▲ 签名本随机赠送以上八方印章的原钤活页
古玺印在史料、文物、学术、印学价值上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罗福颐先生在《古玺印考略》序中有言:“古玺印为古器物之一。清代学者于青铜器铭文、历代石刻著作繁多,而于玺印则但辑谱録、未遑深考。其实,古玺印可裨补史志之遗佚,不仅于篆刻精美已也”。印谱之集肇始于北宋宣和年间,然历时久远,后人未曾可见。现存世最早的印谱为明代顾从德用原印钤盖于一五七二年编撰的《集古印谱》。因时代历史等原因,所録之印的钮部形态或更多印面信息,我们无由得见。而被历代印人奉为习印圭臬的《十钟山房印举》,亦只有朱色印蜕,且多次翻印,也将古玺印的不少细节丢失遗漏。此谱所辑不仅令朱色印蜕历历可见,也将高清印面、钮制和封泥效果展示于众。秦汉等古代玺印最初视觉效果是用于封泥之上,后世因纸张的普及,历代藏家对古玺印的欣赏展示则多以朱蜕示人,当发生计白当黑似的朱白转变,其视觉和艺术表现定当有所不同,故我们欣赏古代玺印,一定要从朱蜕和泥样效果两方面来综合赏析。欣逢盛世,随着更多新玺印的面世和先进的摄像、印刷技术的使用,让我们见到印面大图、朱蜕、泥样等带来的不一样的视觉盛宴。此谱録有印人耳熟能详的“部曲将印”、“骑部曲督”等官印,亦有铁线银钩、笔画挺劲、制作精良的三晋小玺,更有凿刻精美、一任天真、妙趣横生、奇逸可人的秦印。秦印多为凿刻,吉语肖形印大多为铸造。先秦与秦统一后的秦印,大多不易精准断代。西汉之初,印章一改秦人凿刻之制作手法,多以铸造而就。其笔画多平正方直,艺术特点由秦印凿刻的活泼之趣,演变为庄重典雅、雄浑朴厚的汉印铸造之风。如果我们查看过大量的出土实物数据,会发现战国玺印有分域一说,汉印也有地域风格之差异(此中除去中央统一颁发的印章)。例如位于内蒙古的云中郡故城遗址,所出汉私印大多为凿刻,锈色和钮制也都有独异的特点。这都是出版和网络带给我们的机遇,基于网络等传播途径,现在我们每年能见到的新出土玺印至少以千枚计,这让我们获得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谱中所録陶印“巨万石”,杨广泰先生曾论:“此印是可知私人收藏的中国古代玺印中最大的一件”。该印传出于陕西长安城遗址,灰陶质,视印文风格应为汉时之物。印面长十三厘米,宽八点五厘米,印体通高八厘米。其型和古人制陶所用陶拍相像。印面四周略有碰损。印钮四周向中间收拢,呈覆斗状。钮端有圆形穿孔,打磨规整,以便使用时抓取。印侧一面阴刻篆书“千”字,字体硕大可人,线条遒劲。印面上下边框减地而为。印文阴刻,“巨万”二字为反文,巧妙之处在于“巨”字,左侧线条垂落至印底,充当边框的作用。“万”字的右边作下垂延伸,对右侧边框起到包围的作用,产生了文字嵌合的章法巧思。“巨万石”三字融为一团,各有包容与挪让,可以看出古人在章法安排上的煞费苦心。此印文字线条苍浑古朴,章法布局趣味横生,因材质所限,刻制方法为凿刻,异于两汉常见的铸造印章,印面可以窥见古人刻制时的历历刀痕。云梦睡虎地秦简《效率》规定,县仓“入禾仓,万石一积而比黎之为户”,即指粮食入仓,以“万石”为一仓。云梦睡虎地秦简《仓律》载:“入禾仓,……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自封印,皆辄出”。秦时设置“治粟内史”为中央主管粮食的职官,县乡各级分设“啬夫”、“仓佐”等。谷物入仓,要由县啬夫或丞,也就是县令或长吏,会同粮仓主管人员以及乡吏共同封缄。粮食入仓后,以“万石”为统计单位,在铺平的粮食表面加盖此印,平整堆放的粮食表面就会出现凸起的印文。以此作为封定标志,便于出仓时检验粮食是否被动过。一九五六年,内蒙古额济纳旗出土了一枚松木质“万石”仓印,即为当时军队粮仓管理的物证。此巨陶印的用途应同属于汉代仓储类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