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龙、川乌、鬼箭羽是风湿病的三味主药

​穿山龙、川乌、鬼箭羽是风湿病的三味主药

治疗风湿病的三味主药的使用经验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为以下三味中药,是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仅谈一点使用体会。

丨穿山龙

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根茎,别名甚多,如过山龙、穿龙骨、穿山骨、金刚骨等,但卫矛科植物过山枫的根以及卫矛科大芽南蛇藤的根,也叫穿山龙,不可混淆。本品味苦,性平,入肺、肝、脾经。

含薯蓣皂甙、纤细薯蓣皂甙、穗菝葜甾甙等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是甾体皂甙,乃生产甾体类抗炎药的原料。

因此它不仅有镇咳、祛痰、平喘和改善冠脉流量、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水平的作用,还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所以是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主要药物。

本品是近30年来从民间搜集而逐步广泛应用的,首先见于《全国中草药汇编》[1976:571,人民卫生出版社印],以后各地陆续报导,东北、西北诸省应用较多。

《药学通报》[1982,17(5):388,方一苇等]报导,用穿山龙注射液治疗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率达89%。

《中华本草》载其主要功能为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定喘,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胸痹心痛,劳损,慢性支气管炎,跌打损伤,痈肿等。

说明其扶正气、祛风湿、通血脉、蠲痹着的功效是显著的,民间早已应用,可能是在《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之后始发现而在民间流传的,而有文献记载则是近30年的事。

《中华本草》谓其干品用量是6-9克,《中草药手册》多为15克,少数达30克,东北地区常用量亦为15-20克左右。

事实上,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用量需40-50克,30克以下收效不著。我对类风湿关节炎、强脊炎、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顽症痼疾,多用50克为主药,确有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病情的作用。因其性平,所以不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是一味标本同治的好药,值得推广应用。

丨川乌

是常用药,张仲景《金匮要略》就有乌头煎治寒疝之方,因其辛温大热,含乌头碱,具有较强的温经散寒、镇痛蠲痹之功,是治疗风湿病疗效较佳的药物,凡寒证、痛证,必用本品。

对疼痛剧烈而偏热者,可伍以甘寒之品如寒水石、知母、以制其偏。如舌红,脉弦大之阴虚内热证,则不宜用之。本品有毒,宜用制川乌为妥。如用生者,必先煎二小时,以减其毒。

对于慢性风湿关节炎、类风关、系统性红斑狼疮、强脊炎、老年性关节病、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椎间盘突出、软组织损伤后筋肉拘挛,关节不利等症所致之疼痛,伴有形寒肢冷,舌质淡或衬紫,苔白或腻,脉弦紧或弦缓者,均可用之。

如热象较甚,红肿热痛者,则暂不宜用;尤其是心律失常、风心、心绞痛、脉结代,以及老年性心肺功能不全者,更需慎用。

乌头碱及所含之其他成分可能有蓄积作用有,如出现头昏、舌麻、流涎、心律减慢、血压下降、呼吸减缓,是乌头碱中毒之征,必须立即停服,并用绿豆、干姜、甘草煎服,以解其毒。

用量:一般制川乌6克-9克-15克为宜,部分寒证,可加大剂量,以不超过30克为是。尽量不用生者,更不要川草乌同用,以免中毒。孕妇忌用,否则可能引起流产、早产,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好药要善用、慎用,不可滥用。

丨鬼箭羽

又名卫矛,《本经》即有载录,味苦,性寒,善入血分,破血通络,解毒消肿,蠲痹止痛。

一般临床较少应用,事实上本品行散入血,既能破瘀散结,又擅活血消肿,祛痹定痛,凡是瘀血阻滞之证,均可参用。

《本经》称其“除邪,杀鬼蛊疰”,就是指出它能治疗瘀血阻络而导致的诸多疑难杂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它有调节免疫作用,所以对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关、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白塞氏综合征等疾病,均可应用。

上述诸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肌肉疼痛,并常伴有不规则的发热,以及皮肤、粘膜损害,症情反复缠绵,有“四久”之特征:“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痛多虚、久必及肾。”临床常以之配穿山龙为主药,结合辨证论治,时获佳效。

但气血亏虚,或有出血倾向,以及妇女月经过多、孕期,则不宜应用。用量一般15克左右,体实者可用至30克。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风湿病方,用卫矛60-90克,水煎服用,就说明是没有毒副作用的,只有虚寒症宜慎用之。

此外由于本品擅解阴分之燥热,对糖尿病之阴虚燥热型者颇合,不仅能降糖,而且并发心脑血管和肾脏、眼底及神经系统等病变,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机体代谢功能,既能治疗,又能预防。

据药理分析,亦证实其所含之草酰乙酸钠能刺激胰岛细胞,调节不正常的代谢功能,加强胰岛素的分泌,对中虚气弱者,可配合参、芪、术等同用。孕妇慎用。

以上三味药在风湿病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穿山龙以其性平,诸症均可用之;寒症配以川乌,热症佐以鬼箭羽,寒热夹杂则并用之,结合辨证论治,有相得益彰之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