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电梯撒尿,这个家长的做法却让邻居都点赞
文|胡蝶
近日,陕西西安一个小区的电梯里发生了一件怪事,上下电梯的业主每天都闻到一股尿骚味。
物业调出监控才发现,原来,每天都有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在电梯里撒尿。物业很快联系上了孩子的父母。
孩子的妈妈让孩子自己承认错误,并让他亲自写下一封真诚的检讨书,发到业主群里,还让孩子清洁一个月的电梯,弥补过错。
相信如此一来,即便此前对小男孩的这种恶作剧行为再不满的业主和保洁,也不会再想着责怪孩子和孩子家长了。
可以想象得到,那幢楼的邻居,以后再见到那个男孩和他的家人,也不会再因孩子曾电梯撒尿而心生厌弃,相反只会想到孩子打扫一个月电梯的好。
如若不然,处理不妥,这会成为一段时间内,邻居们心中一个膈应人的事,每次见到男孩及家人都觉得不舒服。
几个月前的重庆某小区也发生了类似的一件事。
当天,那个男孩乘电梯上楼,发现电梯里没人,突然退下裤子,对着电梯按键面板撒起了尿。监控中看得清楚,他还特意身子往后仰,刻意让尿流水柱瞄准按键。
不料,意外出现了,电梯线路发生了短路,电梯停了,所有电梯按键失控地狂闪起来。很快,电梯里的灯也不亮了。男孩这才害怕了。
好在,物业很快发现了情况,将男孩安全救出。但当物业找到男孩家人追究责任时,男孩的妈妈第一反应是:“不是我们家孩子弄的,小孩子尿不到这么高……”
男孩见妈妈都替自己开脱责任,他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拒不承认错误:“我没有对着电梯撒尿……”
母子俩真是自欺欺人,监控显示得清晰明白,可谓“人赃俱获”,母子俩还一唱一和,硬要颠倒是非,扭曲事实,执迷抵赖。
孩子犯错并不可怕,毕竟孩子少不更事,又调皮捣蛋。可怕的是家长错误处理孩子犯错的方式,对孩子形成了错误的思维方式,给孩子传递了错误的引导导向。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犯了错,总是急于替孩子去道歉,替孩子担责,仿佛犯错的人是自己。
比如,自家孩子和别的孩子发生了矛盾,一些妈妈会先向人家道歉:“对不起啊!我替他向你道歉!”而不是让孩子向人家道歉,或者让孩子道歉孩子也不道,家长就这样代劳。
可是,道歉能代劳的话,那道歉的意义就荡然无存了。孩子依然不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照犯。反正我错了,有妈妈替我道歉,有人帮着收拾烂摊子嘛。那就我犯我的错,妈妈帮我擦屁股。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无关痛痒的。
当孩子犯下错误,家长正确的处理程序应该是——
首先,指出孩子错在哪。因为有时孩子做错了,可能还蒙在鼓里,不知错在何处。并告诉孩子错了就是错了,要勇于承认错误,不要再过多狡辩,试图逃脱错误。
其次,让孩子自己去道歉,自己去弥补错误,自己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担负起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将功补过。
再者,事后,冷静下来,跟孩子一起讨论整件事,从中收获经验教训,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最后,不要忘了表扬孩子。犯错该批评,但妥善处理好错误,就值得表扬。这样会激励孩子的向好之心。
这就是同样是熊孩子电梯撒尿,却引起了不同的社会舆论的原因所在。孩子撒的尿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家长的引导和处理方式,不同的家教,结果就尿出了不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