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梦寻】读书
人们从童年出发,总以为未来有更好的东西在等待我们,匆匆度过流年。望尽天涯路,却发现我们在童年已经遇到最美的风景。
我的童年是在美好的八十年代度过的。当时中国社会刚从贫困与封闭的混乱中醒过来,期待着光明美好的新生。正如一切事业,最美好的时刻就是刚刚开始期待和憧憬的时候,未来闪烁着玫瑰色,在召唤,人充满了力量和信心。 这种状态席卷了中国,而家乡小镇,这一小小角落,也萌发了复苏的希望和精神,农民挥汗如雨的耕种重新属于自己的土地,商人精心用着自己的一点点本钱去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复又苏醒的物质要求,新华书店和读书人把八十年代一批批涌出的各种书籍散播开来,而土地河流仍然纯净美丽 ,欢迎人们的亲近。我的读书启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的。
我对书籍最早的印象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第一课,具体内容忘了,大致讲春天来了,而配图是一江春水旁桃红柳绿,风格是水彩画,水彩的湿润恰好的显示了柳枝新绿如烟,桃花艳红如染,而那种景色正是我幼年生活中熟见的。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美被 刻录下来,呈现在在印刷品中,
真正开始对我有影响的一本书是《皇帝大战蚩尤》的小人书。旧时村里书籍不多,我已经认识了一些字,喜欢逃学,但是爱读书,读任何可以拿到手的文字,来者不拒,优劣参杂,从《垦春泥》这样针对农民的杂志、《三侠五义》传统章回小说、到《收获》这样针对成人的严肃文学,在无人监管的阅读中我无师自通的认识了更多的字。
当时西边邻家有三箱小人书,天气好就拿出来晒,以防虫蛀。乡下多虫,邻家屋内还是泥土地面,春天时床脚桌下时时冒出几棵树苗,所以那几箱书常常在屋外太阳下晒,我就坐在旁边读,直到妈妈叫我回家吃饭。《皇帝大战蚩尤》中鬼狐号哭,风伯雨师呼风唤雨,女魃行布千里赤旱,精卫徒劳填海,黄帝于迷雾中指挥恐惧的军队,充满奇幻神秘和悲壮。故乡女人多谈神鬼故事,人力微弱,自然无情,就寄托希望和解释于不可测的神秘力量,《皇帝大战蚩尤》融化平日听来的鬼狐之道,文字图画丝丝扣住小女孩战栗的心。 幼年读的书就像盆景植物初长时塑型的铁丝,一生无法摆脱影响,所以我至今还有神秘主义的倾向。
大概是小学四、五年级,读到丁玲翻译的《彼得潘》,真不知道这本书怎么到了我家。记得当时家里新建了房子,父亲和三个叔叔四家十几口人同住,二层楼,长长的一排,其他人都住一楼,只有我和姐姐住在二楼最东面的一间,房间三面有窗,阳光泄进屋里,屋后有树,窗前伸手可以抓住柳枝,隔着层层树叶,可以看到小河。我在这个房间里读了《彼得潘》,彼得潘是个拒绝长大的孩子,勇敢快乐,住在永无岛上,可是当时的小女孩在阳春三月读这个故事只觉得隐约的伤感,因为朦胧感觉到了人不可抗拒的长大和离开童年,纯真只有在永无岛可寻。
小学阶段其他读的各种好的坏的都过去了,只有这几本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中到镇中学上学,没有什么可以记录的,唯一庆幸的是姐夫给我了一本很厚的《宋词》,我压在一堆课本上,经常翻看,那时仅仅是喜欢花间词如温庭筠的艳丽,但至少让我脱离了语文课本的刻板词汇。
回忆童年,好像在观看另一个人的生活,可是那个小小女孩的身体又确实的长成了现在的躯壳。如果真的有平行空间,小女孩依然乱着头发,黑黑皮肤,在花草河流间玩耍,在阳光下读书。 如果平行空间不存在,就让它存在于我的文字里。
--
偶得赞赏,就捐给了我支持的腾讯公益,一般是环境和儿童保护。我的感想得到一点共鸣,再能进入和支持另一个美好的事情里,我很感动。以前赞赏的朋友没有感谢过,在这里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