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与LCD屏幕,从科学的角度上讲哪个更伤眼?
其实就护眼方面来看,OLED和LCD屏幕并非关键,真正的关键在于蓝光和频闪。
首先,来说下蓝光。先明确蓝光对人体眼睛是否有危害?答案是肯定的。但危害有多大呢?其实并不大。有种说法是,蓝光的波长是人眼可见光里波长最短的,因此其能量更大可导致视网膜黄斑变性的风险增大。这确实是事实,但对于我们日常使用手机来说,蓝光危害只会存在于一种场景,就是睡觉之前关了灯只看手机的时候。
毕竟相比于室内光源,手机的蓝光根本就不值一提。当然了,也有一个晚上睡觉看手机避免蓝光还有一个终极解决方法,那就是切换成暗色模式,因为界面都没有白色,所以它减少亮度对于人眼的刺激,整体的光谱强度也会更进一步的下降。
其次,来说下频闪。横坐标是频闪频率,纵坐标是波动深度,绿色是无风险,黄色是低风险,白色是严重风险,结论也很简单。即10Hz以下永远有风险;10~100Hz之间波动深度基本要在1%以内才比较稳妥;100~2000Hz之间波动深度对应约2%~60%;超过2000Hz之后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而通过频闪频率和波动深度还可以算出来闪烁指数,这个也是越低越好。但需要知道的是,手机屏幕刷新率越高,频闪的频率也就越高,闪烁指数也就越低,那么理论上也就更护眼,这也就是高刷新率屏幕带来的额外优势。此外,目前各家手机厂商都出了相应的频闪保护模式(模拟DC调光)。因此和蓝光一样,晚上睡觉之前可以开 DC 防频闪开关,也可以直接把手机跳到夜间模式,只要让界面都变成黑色,那么波动深度就会大幅度下降,几乎可以忽略,对眼睛也就没什么影响了。
综上所述,屏幕刷新率越高,频闪频率越高,对眼睛影响越小;大部分OLED屏幕在高亮度的时候频闪不高,而且考虑到还有周边环境的亮度来对冲屏幕的波动深度,所以白天的时候OLED频闪对眼睛影响不大;晚上记得开防频闪,这之后把手机换成暗色模式(夜间模式)也可以大幅度减小波动深度。
总之,别听什么蓝光伤眼的鬼扯,也别听什么OLED用久了瞎眼的谣言。手机正常使用中,白天的时候其蓝光强度根本不值一提,而OLED的频闪在白天由于开高亮度也本来就很低。因此OLED屏幕并没有比LCD屏幕更伤眼,两者没什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