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枪?要粮?要名声?—“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十二
要枪? 要粮?要名声?
项羽和刘邦受楚怀王之命攻关中,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项羽在西进攻关中前,就做了1件事:击败章邯,收服20万秦军,加上联合诸侯的军队,共得40万大军。
而刘邦并没有立即攻关中,他做了3件事,第一,听从郦食其的建议,攻取陈留,获得了充足的粮食辎重;第二,帮助张良攻取韩地,助韩王复国,收服了王者师张良;第三,听从张良的建议,攻下宛城,并秋毫无犯,进一步加强了“宽厚待人”的品牌声誉。你认为哪个策略更高明些?
从短期来看,项羽的策略显然更高明,因为他是以直接绩效目标为导向的。在当时,兵力和军队就代表着实力,就代表着生存的权利。而且也确实能使项羽在短期内成为霸者。
但从长期来看,刘邦的这三步棋可谓意义深远,攻取陈留后,萧何便开始经营关中,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为以后楚汉之争有充足的粮草供应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张良这样的帝王师归顺后,陈平这样的谋士贤臣开始对刘邦慕名而来,汉军集团后来可谓人才济济;最后一个最重要,得了人心,人心归附,则得道多助,这使得刘邦每每都是逢凶化吉,而且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策略没有好坏,他是为目标服务的,你的目标长远的程度也决定了你现阶段所用的策略。
请思考:范增也可以说是帝王师,是当时优秀的王佐之才,为什么就没有给项羽策划占据陈留这样的战略要地?范曾之才与张良和郦食其之才有什么区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