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唯一的一位暴君,亡国之后依旧霸气不减

汉末乱世纷争,孙权称帝后,三国局势正式确立。魏蜀吴三国共计十一位皇帝,其中有为者如曹魏二祖,中庸者如蜀国刘禅,而曹魏末三帝本身无实权,也很难有所作为的,三国史上的称得上暴君的却屈指可数,吴大帝孙权前期英明,后期多疑昏庸,但也算不得暴君,至于继任者孙亮,也经常被权臣欺凌,傀儡而已。孙休虽说夺权成功,在执政后尚能励精图治,重视农桑教育,使吴国延续了数十年国祚。

孙休之后,天下局势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魏国晋王司马昭命邓艾、钟会灭蜀,蜀主刘禅举族入洛阳称臣,封安乐公。三年后,司马炎袭晋王位,强迫魏元帝曹奂禅位于己,封陈留王。晋国三分天下有其二,形势已趋于统一之兆。公元264年,孙休去世,虽然孙休生有儿子,但当时蜀汉被灭,内乱又起,为免主少国疑,于是立较为年长的孙皓为帝。孙皓是废太子孙和的儿子,孙和在“二宫之争”的党争风波中被废,之后又被孙峻赐死,孙皓侥幸躲过一劫,但从此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孙皓

孙皓因为运气而被选中成为皇位的继承者,继位之初大封功臣,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赈灾、释放宫女出宫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吴国国内有治世之相,百姓歌功颂德,认为孙皓是当今明主。孙皓因废太子一事,一直压抑自己的苦闷,撅着尾巴做人,故在位之初还是会经常听从朝臣建议,对百姓、兵士多加抚恤,但治国有了一点成就后,孙皓就开始显露出压抑多年的嘴脸,开始以暴治国,设立了不少严刑酷罚,并以此为乐。吴国宗室,大臣都难逃魔掌,暗害朱太后(孙休皇后),孙奉(孙策孙子)被杀,孙霸(“二宫之争”另一宫)的两个儿子被流放,孙奋(孙权第五子)及其五个儿子全数被诛,连异母弟孙谦、孙俊也不过放过,统统赐死。至于大臣,濮阳兴(孙休晚年丞相及宠臣)被流放处死,夷三族,与孙皓交情好的万彧(孙皓朝丞相)被迫自杀,全家被流放,孙皓还喜欢秋后算账,在陆凯(陆逊侄子,寿终正寝)死后,处于全家流放之刑。

孙皓倒行逆施,天下民心开始背向,自曹魏禅让于晋后,晋国曾数次对东吴用兵施计,但当时吴国外有陆抗(陆逊之子)镇守荆州,内有陆凯总理朝廷,吴国虽弱,但也一时不能攻取。可在公元269年至274年,随着两人的先后死去,吴国外无名将,内无良相,东吴已呈亡国之相,而此时的孙皓并不着急寻访能人智者,保国安境,而是迷上了占卜之说,如迁都、用兵、皇后废立等重大事件,都一一通过占卜来决定,因为自己运气太好,孙皓一直坚信自己将统一三国,所以对内宠幸岑昏,横征暴虐,对外穷兵黩武,出兵晋国,真狂妄得打算一统天下了。

陆抗、陆凯

孙皓屡次进攻晋国,虽说在交趾之乱和西陵大破晋军,但也已耗尽东吴精力,导致东吴国力日益下降,国库不足又强征税赋,将领战败就严刑上身,搞到天怒人怨,将领背吴,国内有郭马之乱,国外是晋兵压境,孙皓政权已临末路。公元279年,晋国六路大军伐吴,因孙皓逆天而行,全国上下已经失望至极,晋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几乎兵不血刃就拿下城池,数月内已兵临建业城下。孙皓心灰意冷,虽说已经知晓自己的过错,但此时晋军已在眼前,国内将领丝毫不愿出力为国而战,在踌躇了一夜后,落泪写下两封“罪己诏”,一封给舅舅何植,一封在群臣面前宣读,为自己的罪行做出了忏悔。

孙皓投降

公元280年,孙皓仿刘禅做法,出城投降,东吴灭亡,天下总算再次一统。晋帝司马炎在洛阳召见了孙皓,封归命侯,爵位在三国末帝中在最低。孙皓归晋后,残暴之气收敛不少,但身为帝王的霸气依旧没变,司马家亲信贾充讽刺孙皓说他在南方喜欢挖人眼睛,剥人脸皮,想让孙皓下不来台,而孙皓霸气回应,在南方,如果做为臣子却弑君,奸险狡诈且对主不忠的人,就可以对他用这种刑罚。这是反击指责贾充杀害曹髦之事,贾充顿时惭愧不已,无言以对,孙皓则面不改色,背手而去。不但贾充在孙皓这吃了个苦鳖,就连司马炎也难逃其手,一次,司马炎指着下座对孙皓说:“朕设了这个座位等你已经很久了”,孙皓立马反击说:“我在南方也设了这个座位以等待陛下。”

孙皓戏司马炎

面对司马炎的讽刺,孙皓还是保持着一个君主应有的姿态,司马炎曾在酒宴上让孙皓做词歌唱,这是把他当作一个下等的歌姬了。孙皓知其用意,假借酒醉唱了一首《尔汝歌》,这是一种不太庄重的魏晋民歌,司马炎立时后悔了对孙皓过于轻视。孙皓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在位时期虽说有功有过但天下统一的趋势已无人可挡,在投降后,孙皓发散劝降书给各地将领,也免去了战火再起,生灵涂炭的局面。而入晋之后,面对晋朝君臣的冷嘲热讽,还是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气势,这点上来说,就比安乐公的:“此间乐,不思蜀”的忘国之语要强得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