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6《奉天文刊:散文天地》作者:孙德芝 鱼、钓鱼、感觉及其他

作者简介

孙德芝(卅尔划),普兰店区皮口街道人,剧作家。从1964年秋第一个戏曲剧本《领路人》问世到2020年末,半个多世纪,写了二十二部有人物、有个(共)性、有故事、有情节的舞台剧本(小剧本3个,中型剧本1个,大戏剧本18个)。其中有县剧团排演的;有在文学(戏剧)杂志上发表的;有单行本发表的;有获国内部分省市和高校“征集剧本”奖的。现是普兰店区特聘党史研究和地方志工作信息员。

【鱼、钓鱼、感觉及其他

“钓鱼台来钓鱼台,钓出了周朝八百载…”这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百代公司”出的唱片两句“西皮流水” 京剧词。唱的是公元前1140年,周文王姬昌礼贤下士,从渭水河边请了一位钓鱼老头姜子牙,扶助他完成大业故事。而今,我们钓鱼是玩。

辽东半岛东南沿海的百里浅海淤泥滩涂。在这里盛产一种其他海域少有的特色鱼——当地叫“胖头鱼”,外来人叫“海鲇鱼”。其实这两个名都不是它的本名,学名叫什么,没人去深究,只知这鱼好吃。

生活在产这类鱼的海边,农村六、七岁小孩,就跟随大人到“白水濠”(即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为掠夺貔子窝海盐所修建的船坞)周围,钓“胖头”鱼。这种鱼会打洞,冬季在洞里蛰伏,春天出洞产卵后死掉。小鱼随陆地菜园里的云豆长,农历六月六以后云豆拔架,鱼就自已长,七月底就长的可以“吞钩”了。此鱼味“鲜”,是沿海地区餐桌上的美味,20厘米长以上的鱼,现在市场上卖价是20多元/公斤。

钓鱼,也是一种“修真养性”好举措。鱼不上钩,不能着急,不能上火,聚精会神瞅钩线上的“漂儿”,眼睛看着“漂儿”,脑里鱼儿跳。“真气”运行缓慢,几乎到了无我的境地。可能和尚、道士打坐“入定”,也是这种状态吧。

坐在岸边,眼看“漂儿”。“漂儿”动了,先别管它,“漂儿”动,只能说明,鱼儿快上钩了。上钩不等于咬钩,鱼唇碰碰鱼饵,是在试探鱼饵是否可以吃。咬钩又不等于吞钩,不吞钩,若是起杆,钩尖上倒须挂不了鱼嘴里某个部位,鱼可以吐饵逃命,这条鱼再也不敢涉猎钩上挂的这种食物了。

“漂儿”动是个信号,它让人从脑子里鱼跳,立刻回到现实。只要看到“漂儿”扎进水里,说明,鱼儿真的吞钩了,赶紧起杆。鱼离水面,拼命挣扎,越挣越跑不了。

鱼儿出水那一刻,钓鱼人不由眼睛一亮,心里那个乐劲,完全忘却了自我,没了自己。不是因鱼得上餐桌而满足;不是因鱼带来收获而幸慰。一霎间,恰如“金榜题名时”,当事人为“成就感”而兴奋。也许什么都不是,反正是高兴,高兴才是硬道理。钩鱼人常说:“钩上一条鱼,心里比吃条鱼都乐”。这种感觉,没钩过鱼的人,永远享受不到。

钩鱼,得掌握鱼的习性:小北风水清不行,“水至清则无鱼”;中午时分也不行,大概鱼也在午休吧,反正不爱咬钩。钓鱼不钓风平浪静水,钓鱼忌讳外界吵杂声。《皮口镇誌》记述一位私塾先生,他想体验一把渔夫生活,因不懂个中三味,其过程和结果在他的〈诗册〉里记录了这么一首七言诗:《水皮一棍》

手持长杆击碧流,一声敲破辽海秋。

红蓼滩头惊宿鸟,白沙岸上起眠鸥。

今日竹篮空空如,昨夜金鳞谁人收?

料道此处鱼难钓,重整丝纶别下钩。

《奉天文刊》投稿须知

《奉天文刊》是奉天诗刊主办的公益微刊之一。本刊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让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的作品展示推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