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何村何岗头是唐代宰相舒元舆的后裔聚居地
东方何村何岗头是唐代宰相舒元舆的后裔聚居地
马涧镇东方何行政村由原来的东江畈行政村、寺方行政村与社何行政村3个村合并而成。
山脚沿自然村,村以丘陵山脉,沿小溪建村得名。村中世居黄姓。
东江畈自然村,村中世居徐姓。原香火里自然村已与东江畈连片。村以东江溪边有平畈,故名东江畈。
姓陈自然村,村以姓陈聚居得名。原红田自然村已并入姓陈。
嵌山脚下自然村,村以嵌山尖峰脚下得名。村中世居祝姓。
大塘下自然村,村以嵌山脚下有一黄古大塘,村在塘下,故名大塘下。村中世居徐姓。
寺方自然村,村以附近有寺庙,始居方姓,故名寺方。
寺塘自然村,村以寺塘水库得名。
何岗头自然村地处丘陵,区域面积为1.5平方公里,耕地269亩,山地464亩。8个村民小组,129户,392人。以种植业为主,茶叶、杨梅、柑橘为特色产品。
查得马涧镇东岗畈村宗谱,该宗谱名为《太原徐氏宗谱》,主修:徐治春。版本为民国十七年(1928年)木活字本。本谱始修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此为第十一次修,世系修录至第十八世,排行字为友。共三卷,计三册,为线装本。卷一:新旧谱序、遗像、阳宅图;卷二:行传、坟图;卷三:世系图。
始祖宋代徐千一,宋德祐初年(1275年),由吴江卜居浦阳通化七星峰下;徐会,行盛,明初迁居通化乡十都仙圣山下,为大源一世祖。
始迁祖:徐治恒,清同治年间(1862——1874)由浦阳仙圣山下迁居兰溪马涧东岗畈。
排行字母:盛保诸佑 富积德 仁义礼智信 昌民家声 孝友宜俊杰 福禄祥奕世芳。
寺方自然村,据胡汝明编著的《兰溪姓氏纪略》:
方姓:方氏之先,本神农氏(即炎帝)第十一世孙帝榆罔。当黄帝部落实力向北推进到蚩尤辖区而发生战争,太子雷及其弟与轩辕避难于姬水,雷与轩辕起兵克复,雷封左相于方山,(实为右相,封于房陵。)遂因地赐姓。至方叔食邑于洛阳,故望郡出河南。汉平帝元始五年,王莽纂位,至九年避迁居丹阳歙之东乡,即今淳安。方氏是周大夫方叔之后,《风俗通(义)》:方雷氏之后,食邑河南,为河南人。有名干者,唐懿宗(850)间,隐居芦茨源(今桐庐县富春江镇芦茨村)。兰溪所有方氏均属此宗。
《白云源方氏宗谱》:有名迅,字懋宏,于宋熙宗四年(1071)居芦茨源白云村,宋崇宁初(1102-1104)先迁灵泉乡的濠塘坞口,有名宗其等,再迁云灵源(即溪里源),是兰溪第一代(方氏)始祖。九传分迁骥溪(即马涧)。继之诸葛的厚伦方、岩山陈下源和女埠溪下方、和平的前后方均是溪里源分支。菰塘畈方姓,据《谱》:“居睦,随渡临川,家于婺州兰溪桃花坞,踪迹未定,转徙与菰塘畈。”祖方元若,官至刑部尚书,绍兴三年迄仕,居桃花坞,后迁菰塘畈,宋宝祐四年(1256),菰塘畈方氏,叔永仁,侄安国、安邦为同榜进士,安国为观文殿直学士,安邦为湖广观察使。分衍游埠洋港、永昌社塘、灵洞源及孟湖莲塘下、寿昌的方杵、枫桥、大坞方姓均是。
何岗头村是唐代宰相舒元舆的后裔聚居地,舒元舆在甘露事变中为国杀身成仁的故事为世人所称道。
舒元舆(791年-835年),字升远,唐东阳郡(今浙江金华)兰溪纯孝乡人。其先祖曾任东阳郡守,祖父舒缜,授兰溪医学学训导、学正,父敬之,母薛氏,其为长子。唐元和八年(813)进士,初仕即以干练知名。曾任刑、兵两部侍郎,兰溪历史上第一位官至宰相的人,擅文敢谏,著有《舒元舆集》等,与白居易互为唱和,有作品被收录于《全唐诗》。
其弟舒元褒、舒元肱、舒元迥皆第进士。宰相裴度荐元舆为兴元书记,作文以檄豪健闻名。当时宦官专权,故作《养狸述》一文。拜监察御史,迁刑部员外郎,改著作郎。文宗时,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因与李训、郑注谋诛宦官,事机不密,于"甘露之变"中被腰斩。其五子普闻变携带家眷逃入丛林,后隐姓埋名。唐宣宗时期平反加封显号--乘仙公,后裔将其遗骨移葬到兰溪白露山惠安寺侧。
舒元舆曾作《牡丹赋》。唐文宗赏牡丹时,吟诵其中词句,为舒元舆的杀身成仁落泪哀悼。值得一提的是广为传诵的"宝剑锋从磨砺出"出自其勉励弟弟不要因生活所困而忘记砥砺品行节操的《贻诸弟砥石命》一文。
舒元舆家训《贻诸弟砥石命》:
昔岁吾行吴江上,得亭长所贻剑。心知其不莽卤,匣藏爱重,未曾亵视。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见惨翳积蚀,仅成死铁。意惭身将利器,而使其不光明之若此,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
数月后,因过岐山下,得片石,如绿水色,长不满尺,阔厚半之。试以手磨,理甚腻,文甚密。吾意其异石,遂携入城,问于切磋工,工以为可为砥,吾遂取剑发之。初数日,浮埃薄落,未见快意。意工者相绐,复就问之,工曰:“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利坚铁,但积渐发之,未一月,当见真貌。”归如其言,果睹变化。苍惨剥落,若青蛇退鳞,光劲一水,泳涵星斗。持之切金钱三十枚,皆无声而断。愈始得之利数十百倍。
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以此益知人之生于代,苟不病盲聋喑哑,则五常之性全;性全则豺狼燕雀亦云异矣。而或公然忘弃砺名砥行之道,反用狂言放情为事,蒙蒙外埃,积成垢恶,日不觉寤,以至于戕正性,贼天理,生前为造化剩物,殁复与灰土俱委,此岂不为辜负日月之光景耶!
吾常睹汝辈趋向,尔诚全得天性者。况夙能承顺严训,皆解甘心服食古圣人道,知其必非雕缺道义,自埋于偷薄之伦者。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已十九晦矣。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⑥他人之门。吾闻此,益悲此身使尔辈承顺供养至此,亦益忧尔辈为穷窭而斯须忘其节,为苟得眩惑而容易徇于人,为投刺牵役而造次惰其业。欲书此为戒,又虑尔辈年未甚长成,不深谕解。
今会鄂骑归去,遂置石于书函中,乃笔用砥之功,以寓往意。欲尔辈定持刚质,昼夜淬砺,使尘埃不得间发而入。因书为《砥石命》,以勖尔辈,兼刻辞于其侧曰:
剑之锷,砥之而光;人之名,砥之而扬。砥乎砥乎,为吾之师!仲兮季兮,无坠吾命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