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中兴之主的庙号,汉朝之后无帝王配得上,五代之后无人敢用

说到庙号为中宗的皇帝,你会想到谁?相信很多同学第一印象肯定会想到“六位帝王丸”唐中宗李显。这位中宗皇帝基本成为了盛唐的大笑话,先被母亲把持朝政,两度登位,后又被老婆和女儿毒死。儿子还被妹妹拽下龙椅逼退位。

中宗,原本是代表中兴之主的庙号。而到了唐中宗以后,“中”原本代表的“中兴”基本变成了“中间”的意思了,没有任何的褒义,甚至成为了懦弱,平庸的代称。五代之后,华夏基本已经无帝王会给先帝上庙号中宗。

第一位获得中宗庙号的帝王:商中宗祖乙兴商有功

第一位获得中宗庙号的是商中宗祖乙,他是商朝第十四任君主,《史记·殷本纪》称他为河亶甲之子,但甲骨文记载他是仲丁之子。他在位时商朝再度兴盛。祖乙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孟子将他列入商朝“贤圣之君”中。《孟子·公孙丑上》记载:“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 其中包括商汤、太甲、太戊、祖乙、盘庚和武丁。《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也记载:“夫汤、太甲、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

最配名副其实的中宗: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在现代,我们提到中宗会想到唐中宗。但在古代,一提到中宗,帝王们先想到的就是汉宣帝。现代提到汉朝肯定会有人先想到汉武帝。但在古代明君眼里,一提到汉朝,先想到的就是汉宣帝。你可能觉得我在胡说八道。但是如果你看一下历史典籍你就会发现,提到汉武帝,很多史官包括皇帝的评价都是武功卓著,但花光国力。永远会有一个“但”。到了宣帝,基本不会有什么差评。汉光武帝把宣帝当成偶像。从霍光到李世民,到司马光,以及近代的吕思勉、杨树达都是对宣帝一致好评。

很多史学家称汉宣帝文治优于孝文帝、武功高于孝武帝原因如下

1、他出生之后就在监狱(因为巫蛊之祸,虽然他是武帝曾孙),成长在民间,了解民间疾苦。说到体恤百姓,朱元璋不敢与汉宣帝比,只敢排第二。这也是光武帝首尊宣帝而非武帝的原因。

2、你看很多文都说是汉武帝把西域纳入西汉版图,其实是不对的。是汉宣帝置了西域都护府,西域才正式纳入西汉治下

3、汉武帝常年对匈奴用兵。汉宣帝不需要用兵,匈奴自己来投

4、汉武帝让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在北海牧羊。武帝、昭帝都要不回的人。汉宣帝一句话,匈奴立马放人。

5、他在位的时候,让汉朝从汉武帝常年征战亏空国库的情况转好。被史家称为汉宣中兴。

所以说到中兴之主的庙号。他是最配的一个。所以光武帝登基之后给西汉皇帝上庙号,第一个给的就是汉宣帝刘询上“中宗”的庙号。

其他中宗:无一配有此庙号

晋中宗孝元皇帝司马睿:他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晋朝开始中兴了吗?没有……

李世民评价:晋中宗值天下崩离,创立江左,俱为中兴之主,比于前代,功德云何?(有什么功德?)

汉中宗昭文帝李寿:成汉的第四位皇帝,造反自立。有没有中兴成汉?没有。反而是想着四处征战。

燕中宗昭武帝慕容盛:他被称为慕容家最后的希望,然而在平乱时,慕容盛本人却身中暗器,伤重不治,享年29岁,在位仅三年。国家动乱,一点看不到中兴之世。

宋中宗景皇帝刘义隆:这是他最初的庙号,后来被改为太祖文皇帝。这也很符合他的事迹。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他确实创造了元嘉之治。然而常年北伐。导致国家内乱。这就完全不符合中兴之主的庙号了。

梁中宗宣皇帝萧詧:这个是真的不配,非常不配,南梁灭亡之后,他占一郡之地建立西梁。中宗是中兴之主,他没有中兴。“宣”是威服四海,拓展国土。他也没有做到。可气的是他的庙号和谥号还跟汉宣帝一样。

唐中宗昭孝李显:这个开篇我们就已经说过了。他没有中兴之举,唯一说是有功绩的就是让武周再度变成李唐,但那也不是他做的啊

汉中宗明孝皇帝刘晟:南汉的中宗皇帝。刘晟生性荒淫暴虐,得志之后,专门用威势刑法统治下民,多诛灭旧臣以及自己的兄弟、侄子,将侄女收入后宫。数年之间,刘家被他差不多杀尽。又修造“活地狱”,大凡开水锅、铁烙床之类,无不齐备。人们犯有小的过失,就备受其刑罚之苦。并非明主。他的功绩是将南越之地收入治下。但这只最多只能谥号上加个“武”字。

大理中宗文安皇帝段正淳:熟悉吧?但他可不是段誉的父亲。他也不应该得中宗的庙号,因为他没有实权,大理的权利掌握在高氏的手里。

基本上从汉宣之后,无帝王再配享有中宗庙号,而唐中宗以后,更是将中宗这个庙号变成了碌碌无为的象征。就算后世再有帝王是中兴之主,也不会上中宗的庙号。而是取汉宣帝的宣,做为庙号,比如唐宣宗、明宣宗都是中兴之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