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后辙,鉴往知来
昆山市锦溪古镇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美誉。锦溪镇志上记:一溪穿镇而过,夹岸桃李纷披,晨霞夕辉尽洒水面,满溪跃金,灿若锦带,故名锦溪。在这个静谧、温婉,又带有几分隐秘的古镇,每天吸引了外面无数探寻的脚步。沈从文先生曾把这里喻为睡梦中的少女,我们不忍惊扰“她”千年的梦乡,但最终还是来了,却是为了一个人,即被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傅铁山题为“文保道人”的薛仁生先生。
锦溪的名字,在江南显赫的古镇群落中,原本躲在闺中籍籍无名,但正是在薛仁生先生的率先带领下,在众多民间力量的助推下,才把这里打造成一个“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薛仁生先生穷毕生之力,谋地方之福,把一个地方的旅游开发带动起来,其人其事可谓孜孜矻矻,厥功至伟。
我们的镜头从一条古老的溪流开始,沿着蛟龙卧波的宝带桥,在柳烟湖水之上一掠而过,旧时光便从明清建筑的青瓦罅隙中,从一块块斑驳的青石板上渗透出来,恍若穿越千年的历史,于是便走进了上塘街32号古董博物馆。
一
这是2018年6月的一天,已是迟暮之年的薛老站在众安桥上,望着这四层小楼的古董博物馆内心却是异常的平静,在此已近二十年了,这里承载着他一辈子的心血和操劳,其间的多少故事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或者该传承何处?
“古朴珍品回溯前朝先民铸就,博大精深共享当代薛翁硕果。”也许古董博物馆门口的这幅楹联能表明薛老此刻的些许心迹。
当他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推开古董博物馆这扇朱红的大门时,感慨良多,由于身体原因,好些日子没有踏进这个门槛了。此刻的他一定想起了2002年的那一天,锦溪镇政府为了表彰他第一个入驻此地的外地民间大收藏家,以他为原型特意立了一尊铜雕人像,上书“收藏为国,建馆为民”八个大字。
或者他想起了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题写的“鉴往知来”,还是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亲笔题词“国际大收藏家薛仁生”,或者原外交部部长黄华题写的“东方第一古董馆”……总之,这一刻,薛仁生老先生想起了诸多的往事和到访的朋友。
据薛老的儿子薛总讲,古董博物馆自2001年在锦溪古镇建馆以来,先后有150多位部级领导前来参观题词和考察慰问,这里绕不开的一个重要人物是书法艺术名家冯彩章先生的热心联络和积极牵线,喟叹之余,只是斯人已不在……
原上海市市长、海基会会长汪道涵先生与薛仁生平生素味相识,那还是2004年10月的一天,汪老带病偕同家人及上海市有关人士28人来馆参观,整整流连六个小时,汪老握着薛仁生的手,深情嘱咐:“每一件文物,都要好好保护,不使流失,将来就是你的纪念馆。”并赞赏薛仁生为国家、为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东方收藏巨人”,“春归乔木浓阴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这是陈香梅女士于2007年6月8号在上海时题写的两幅书作,足以证明对薛老为人的认可,笔墨纸间也见证了两人之间珍贵的友情。
除此之外,薛老还与天目山禅原寺月照方丈交谊颇深,那还是1997年的时候,月台法师赴台弘法,会见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和蒋氏后人蒋纬国,向他们介绍过薛老,陈、蒋分别为薛老题联至今还挂在古董博物馆里,内容为:万家灯火能共酒,海峡两岸愿同春。多留余地铺明月,不筑高墙放远山。每每有游客走进,总会默然站立品味一番。
二
在古董博物馆的庭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松树,两棵桂花树一金一银分立两旁,看样子有些年头了,那树冠上瑟瑟的枝叶在风的抖动下,似乎向着每一位到访之人打招呼。
被誉为“华东第一馆”的古董馆收藏着自先秦至今3000年间的800件水泴精品,足以让你叹为观止,而馆藏的红山文化青白玉,战国玉蝉,西汉鸡道壶,北魏石佛,南北朝猛兽尊,唐代铁瓶也弥足珍贵。
走进一楼展厅内,第一感觉是里面包罗万象,目不暇接,薛老毕生收藏的6000件藏品中,由于场地不够大,这里只展出了4500余件作品,徜徉其间,仿佛跨越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远至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分别代表着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和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的农耕文明,近到民初文物以及“文革”物件,金、玉、木、石、瓷器、家具、什物、字画、车辇、有天造奇观,有人工极品,大凡庙堂之上、文房清供、百姓生活、闺房私密、林林总总,不能尽数。
据权威人士透露,薛老的藏品中有百分之二十属于国家级文物,其中有的上上珍品连国家博物馆都难觅其踪。
只见一顶婚轿撞入眼前,保存得异常完好,把我们带进了古人的日常生活,看得久了,恍若就站在古代的某一天,听吹吹打打的唢呐,看骑高头大马的新郎,不由得想起了“凤冠霞帔,鸳鸯喜帕,良人骢马,在来的远方”的诗句。据了解,婚轿为清代早中期器物,轿柄材质系黄台木所制,雕板为银杏木,周围四边以人物雕刻为主,属名贵满雕,此婚轿国内罕见,是山西大户人家女儿出嫁时的嫁妆,随出嫁的女儿一起送往夫家。婚轿前有对联曰:恒久得天长,咸亨娶女吉。寓意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向往。
一辆重达1500公斤的四轮战车,让我们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此刻它静静地躺在岁月的一隅,(现江阴市华西村博物馆收藏),却仿佛碾压过厚厚的历史车辙,诉说着曾经的尘嚣和战马的嘶鸣。据薛老回忆,这辆战车出土于山西侯马地下15米深处,全身由黄檀木制成(此木早已绝迹,坚硬无比),以无数圆形钢钉加固,上海市博物馆副馆长黄宜佩称此庞大的古战车,全国独一无二。
据薛老儿子讲,父亲最为得意的藏品为一对三国时的铜雀台瓦当,令观者无不瞠目结舌,瓦当(0.65米*0.53米*0.11米*),每只重约75公斤,通体呈紫黑色,圆润有光泽,质若金属。据说此瓦当由蛋清、核桃油、细泥土等混合烧制而成。瓦当凹面篆刻隶书“建安十五年”字样,凸面由后人制成砚台,有明代苏州名士文征明等多人落款,你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也难以揣度魏晋时代精妙美伦的制作工艺,不由得吟诵出曹孟德的《短歌行》,想象着“慨当以慷”的恢弘气势。据载为明严嵩所藏,然人生一世,总归尘土,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关于其来历,说来离奇,还是薛老从附近的甪直古镇拆迁户的破墙中发现后买来的。
在二楼的走廊里,薛总搀扶着父亲慢慢悠悠地走在下午的时光中,薛老每到一处展室,总在讲述着那些藏品的来历,如数家珍般。在二楼有一座方形地屏,宽3米,高2.8米,重1.2吨,用老红木精雕而成,正中为金箔镶嵌的“寿”字,出自清代同治状元,光绪帝师翁同龢手书,四角镶嵌银杏木雕明洪武年间人物《百忠图》,地屏背面饰物有:西汉圆铜镜,清仿北宋越窑花插,明王道书竹刻字联,清乾隆、道光年间云石等珍贵文物。一座地屏,集如此众多文物,实属罕见。一对圆屏,正面镶嵌圆形瓷板,为民初第三任大总统徐世昌所绘山水。北面瓷板为清代著名画家程门山水画作品。另外的单只地屏,红木漆黄,精雕龙、凤、麒麟、龟、蝙蝠等吉祥物,原为清代扬州魏源私家花园收藏,系宫廷赏赐功臣之物。
三
在三楼的会客室,薛老手持放大镜在把玩着一件藏品,身后的牌匾是为原国家领导人李瑞环的题词:鉴往知来。前方有一副楹联,匾额为绿缘堂,分别是:少壮磨难深重苦苦苦,老大儿孙满堂乐乐乐。落款为苦胆道人补壁。苦胆道人,即为薛老自诩,意为苦中有乐,苦中有价值。
薛老一生清苦节俭,早些时期只要一有闲钱就四处去收古董,他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此刻,他一定想起了最初的那段艰难时月。
薛老祖籍无锡大墙门,1935年生于一个破落的古董商家里,家道虽已中落,但自小受父亲影响,耳濡目染中也有了兴趣。但七岁丧父,家里在上海开的古董店随即关门,小小的他便继承了家里的两道遗产,古董收藏和吃苦节俭。
解放初期,薛老先在有着文物大省之城的陕西等地工作,也曾自费去过敦煌等地考察。行千里路,虽未读万卷书,但学会了识人辨物,那段早期的历练让他日后所从事得收藏事业受益匪浅。
1957年到1964年,薛老在苏州农药厂做供销工作,经常出差,也就踏遍了山寨边城,北国江南,文革十年,红卫兵破旧立新,视旧物为粪土,“黄钟”尽弃,国家不幸,那个年代造成的机会,就这样戏剧般落在了薛老的肩上,人家扔,他偷偷地捡,或秘密的买,然后收藏与朋友位于乡下的家里。假如没有十年的浩劫,在那个不正常的年月,以薛老微薄的收入,支撑如此宏大的收藏事业,那是万万做不到的。
支撑这项宏大的收藏事业,也得益于薛老数十年为一日的积累和执着信念,他常省吃俭用,购买关于收藏的相关书籍,以丰富提高自己的鉴赏知识,甚至以武训行乞办学为榜样,以苦为乐,铢积寸累,百折不挠,终有所获。
改革开放以来,他率先开了家古董店,广结善缘,广交良友,收藏事业日渐隆兴,随后的古董博物馆便在锦溪落成。他不沾烟酒,不近声色,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到热爱的收藏事业中,薛老的一生经历也就应了那句话,非常之人,方能成就非常之事。
如今,薛老虽坐拥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但丝毫没有改变他一贯的节俭作风。薛老说,要学做古董,必须先学会做人,人品是首先考虑的因素,他告诫后学者,做古董这一行一定要学会吃苦耐劳,在师傅的批评下才能成长,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观其人品及悟性,没有两三年的考察是断断不行的。
集腋成裘,久久为功,薛老就这样以一位中华古代文明的守望者和收藏家,出现在世人面前,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把博物馆做大做强,知名度更高。当然,以他与生俱来的洞悉力,也在身边筛选抉择,寻找恰当的人选。
这几年薛老年事已高,自感身体不如以往。再者,位于锦溪的藏馆因为场地所限,还有部分藏品无从展示,后来经冯彩章先生的引荐,同杭州典藏公司的负责人叶蓁先生有幸结缘。 杭州典藏公司是面向全国的交流鉴赏展览的平台,致力于收藏艺术品开发,文物衍生品拍卖等业务,薛老经过接触深入了解后欣赏其人品,便认作义子,决定在杭州开一分馆,彼此互补,继续传承和发扬,提升两家的知名度,这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高度,相信后面大有文章可做。
唤醒民族精神,传承华夏文明,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华儿女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前车后辙,鉴往知来,相信在两地的合作中,在专业的运作下,一定能将薛老的收藏事业进行到底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