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圣手的止痛方偷偷留给后人,专治四肢冷痛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有人问我,文老师,你为什么这样热衷于宣传中医中药?我想说,中医中药,乃是国之瑰宝,为什么不宣传?只可惜的是,放眼望去,现在的很多宣传途径,对中医中药要么是妖魔化处理,要么是不切实际地批判。所以,我觉得,我要做一些事情,把真正的、原汁原味的中医科普给大众。

这就是我不断写文章、录视频、做直播的初衷。现在,我想跟你说一张配伍。这个配伍,很有现实意义,我们能得到一些启示。你看一下——准备中药乌头50克,干姜25克,良姜25克,白胡椒25克,细辛25克,肉桂25克,丁香25克。所有这些,一起研成细末,搅拌均匀。用的时候啊,就取一羹匙,加上白面一羹匙,调和均匀。然后,取生姜和葱白,煎煮取药汁,将药末调成膏状,摊在布上。最后,贴在患处,固定贴一夜,早晨起来去掉。皮肤过于敏感,容易过敏,或者有伤口的,慎用。凡皮肤患处红肿热痛的,不要用。这个办法能干啥呢?就是调治关节肢体的冷痛,即寒湿冷气,凝于四肢关节。这个办法哪来的呢?老早年,业界有一本集子,叫做《中国当代名医秘验方精粹》。这配伍,就收录在其中。它的创制者,乃是我国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家,多次为国家领导人诊病,被誉为“国医圣手”的蒲师。

蒲师,生于1888年,逝世于1975年。老人家的生平,我就不介绍了。说多了,就是广告了。业内人士,你仔细查一查,就知道老人家在业界的分量了。其实这个配伍的用意非常简单。它就是用大辛大热之品,达到散寒止痛的目的。其中的乌头,生用能散寒止痛,而且生用仅限于外用。干姜、良姜、白胡椒、细辛、肉桂、丁香,全都是辛热驱寒之品。这里头的力道,是不小的。当然,这么用药,对皮肤恐怕会有刺激。于是用1:1的白面调和,缓和一下药性。用生姜和葱白取药汁来调敷,可以行药势。因此,总地来看,它的立法还是科学、周正的。关键是,我们得会用。

一般来说,适合用这办法的人,必须是证属虚寒痛证,痛处得寒则加剧,得暖则缓解,痛处固定不移。就皮肤表面来看,不红、不肿、不热。就脉象来看,一般为沉脉,沉迟或者沉涩。舌象,一般舌淡苔白。这样的人,用起来合适。如果用反了,给热证者用上了,那就坏事了。这个小经验,我写在这里,供读者朋友借鉴、参考。非专业人士,我觉得不要上来就盲目用。因为乌头本身有大毒。业内人士,我希望您能认真抄录下来,说不定对未来的临证,会有帮助。最后,我要说一个观点。这种老辈中医人的经验,太需要挖掘了。实话实说,我们现在对老辈人的经验传承,做得不到位。很多东西,在当年是验方,扬名天下,如今提起来,却好像是偏方一样,只是在民间小范围的“偷偷传播”!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所以,我文君然,务必把这些好经验整理、挖掘、解读出来,为中医的复兴,贡献力量。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