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长得像乱码的汉字

汉字博大精深,有许多看上去如乱码一样,但是字典不会说谎,它们千真万确就是汉字!今天我们就就来说说这些长得像乱码的汉字!
这是书名号的一半吗?No,这是一个汉字,读作kuài,指的是水流动的声音。古同“浍”,意思指田间的水沟。“浍”你认识吗?不认识吧!所以就更别提巜啦。
这是英文字母“T”的吗?No,这是汉字,读作xià,古同“下”,只是少了一个“丶”。《说文·丄部》:'丅,底也。'
其实“丶”也是一个汉字!不过可千万别把它读成“点”,读作zhǔ,古同“主”。另一个解释是古人读书时断句的符号。

一个“丶”是汉字,四个“丶”加在一起变成“灬”也是汉字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个字读“huǒ”或者“biāo”。读huǒ时,古同'火';读biāo时,烈火的意思。

这是农村的粪叉吗?这是希腊字母“Ψ”(读作[psai])的兄弟吗?都不是,它是货真价实的汉字,读作“chè”,表示植物刚长出来的样子,《说文·屮部》:'屮,草木初生也。'

还有一个读音,读“cǎo”,和“草”意思一样。《汉书·晁错传》:'屮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车骑二不当一。'

长得像希腊字母亲戚的汉字还有“丌”——它长得很像圆周率“π”,但却跟圆周率没有一毛钱关系。它读作“jī”,意思是垫物的器具,底座。
还有一个读音是“qí”,古同'其'。《说文》:'丌,下基也,荐物之丌。象形。读若箕同。'这个读音还是一个姓氏。
丌还有两个长得很像的兄弟,一个是“兀”,这个我们都认识,是“突兀”的“兀”。另一个“亓”也读作“qí”,同样是“其”的古字。
在古代,'亓'、'丌'和'笄'是同一个字,同义通假。亓(qí)姓出自春秋时期诸侯国大夫复姓丌官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为丌官姓所改。据《姓氏寻源》载'亓与笄同,掌笄官之后'。
还记得你最早学到的汉字是什么吗?应该是“一、二、三”!那要是再加一横变成“亖”,你还认识它吗?和你猜的一样,它读“sì”,意思也和“四”一样,数词量词。看来古人造字的时候还真是懒啊!
亖也是古姓氏,源于鲜卑族。

这不是阿拉伯数字”1“,也不是英文字母“I”,这个最简单的汉字有四个读音:

  • 读作'竖'(shù),意同'竖'。意思和'火柴棍'差不多,同'竖'。

  • 读作'一'(yī),为姓氏。

  • 读作'衮'(gǔn),意为上下相通,引而上行(从上面开始往下写),读若囟xìn,囟之言进也。

  • 读作'退'(tuì),此时从下往上写,引而下行(从下面开始往上写),读若退,与上条意相反。

面相如此简单,内涵如此复杂,感觉好烧脑!

“丿”读作“piě”,古同'撇',汉字主要笔画之一,自右上向左下斜。有三层意思:

  • '右戾也。象左引之形。'为其范式。与捺'乀'反。

  • 意为'不'。古代造字的时候常有这样的运用,比如把“丿”加到“戈”上面变成“戊”,意思就变成了“不动之戈”。

  • 后期及清代灶民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其形同铁锅,略比锅浅,径园三尺,深3-4寸。至今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境内仍有以'丿'命名的乡镇,如东台的曹丿镇、华丿镇。在广东话中迄今还保留其'不'的读音,意思与'舀'相同。

三个“丿”加在一起就成了“彡”,看上去有点像“三”,不过它读作“shān”,意思是须毛和画饰的花纹。其实我们看看也能明白,这个字长得就像是孔雀背后漂亮的羽毛大尾巴。
还有一个读音“xiǎn”,〔彡姐〕古代羌族复姓。

这个字读作“chù”,意思是小步慢走,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中'街'的二简字,后停用。行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呈现一个十字路口的形状,是象形字。后来分化为彳、亍二字,舍此二旁的字意思都与道路有关。

它读作“wǎng”,意思也和“网络”的“网”一模一样。字形象一张网,本义是一种抓住猎物的工具。

一些常用到的偏旁部首其实本身也是一个汉字。比如我们测视力的时候常见到的“彐”,读作“jì”,本义是象征“豕之首”,也就是猪头啦。

还有一个读音“xuě”,曾作'雪'的第二批简化字,后于1986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停用。

“国”和“围”外面包着的那个大方框“囗”怎么读?注意它可不是“口”哦。其实这个字读“guó”,在古代和“国”意思一样。
还有一个读音“wéi”,古同“围”。
你一定想不到,连“去”的下半边“厶”也是一个汉字!它读作“sī”,是一个象形字,象征跪坐着的人。是'私'的古字,自营,为自己利益不择手段去营求,与'公'相对。引申出来的涵义就是形容人不择手段攫取利益,也就是“私”啦!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中'私'的简化字,后停用。
那么最不像汉字的字是哪个呢?毫无疑问是“〇”,读音嘛,当然就是“líng”了……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代集成,书中即有'〇'字!不过,那时的'〇'解成'暴风雨后留下来的水滴'。一千七百多年前,中国魏晋的数学家刘徽注《九章算术》中,更已经将'〇'作为一个数了。
中国古代使用'〇'的地方不少,它可以表示超初、开端、本末的意思;中国的珠算演算书籍中,空位也以'〇'做标志;看文章时,重要的句子、精彩的部分常圆圈圈点,甚至形成了标点符号的句号,'〇'表示完结或停止的意思;古书中凡缺字之处常用'囗'表示,但是中国人写字用毛笔,在快速抄写时也将'囗'写成'〇',恰好同空位概念一致。多数字典没有'〇',或许不知它该在什么部首吧?197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作为词条之一开始有了'〇'。
海右文苑旨在弘扬国学文化、推广优质文史内容,我们尊重原创,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