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不知道,是知道的开始
标题这句话,是华杉老师在《华杉讲透大学中庸》一书中再三强调的一个概念,越品越有道理,为之前自己自以为是的“我知道”而羞愧。
然后更加尽心尽力的阅读这本书。
今天的读书笔记是关于这本书的第4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都习惯说“我知道”,几乎是下意识的表达,事无巨细,不说“我知道”仿佛就低人一等,甚至连小孩子也如此。
不信,你稍微留意一下!
华杉老师解释孔子这句话,说得特别通俗易懂,他说“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是知道的开始”,然后他以自己为例进一步说明——他每天早上都会写几百字到几千字不等的读书笔记,不论是出差、出国,即便在医院里,都雷打不动的做这件事。
用他的话来说,成了习惯,不做就像早上起来不刷牙一样无法忍受。
知道,然后坚持去做,这就是“知行合一”。
大多数人都知道读书有益,就是不去读,有时间闲扯淡吹牛逼,拿起书本就犯困,这其实就是“不知道”,根本不知道读书有益的道理在什么地方,是怎么一回事。
每天坚持读书,哪怕一天只读上5页10页,坚持不懈,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读书的益处真大。这就是关于阅读的“知行合一”。
真知道的话,就不会入坑,就会知道如何避免入坑。真知道的话,就不会连一个月都坚持不到。
所以你看,现实里那些坑蒙拐骗之徒之所以屡屡得手,就是因为很多人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其实啥也不知道,啥也不懂,所以很容易就成为坑蒙拐骗之徒的猎物。
明白孔子这句话的含义之后,当孩子再说“我知道了”的时候,是不是心里就多了一点数?
华杉老师对孔子这句话的解析,相当精彩,我就不重复叙述了,建议你也去读华杉老师这本书去。
一个字一个字把华杉老师的解读读一遍,你会有一种儿时意外获得一颗糖的惊喜和满足,还会悄悄的回味上很多天。
我特别赞同华杉老师对古人“二十四孝”这种行为的评价——文化垃圾。
华杉老师以“卧冰求鱼”的王祥和“埋儿奉母”的郭巨为例,说明了这种“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的来龙去脉和存在根源。
读这一段,我感觉到华杉老师在极力克制自己,几乎就忍不住破口大骂了。
王祥和郭巨是沽名钓誉的典型,为沽名钓誉,不惜犯蠢,甚至可以丧心病狂。诡异的是,到现在这种匪夷所思的行为还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甚至被奉为楷模,这不是文化垃圾,还能是什么?
我相信,现在还依然会有大把父母把这种垃圾故事津津有味的讲给孩子听。想想真的有点不寒而栗。
孔子为啥坚持“吾弗为之”,因为孔子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而不是一个沽名钓誉的疯子。
希望我的感慨也能带给你一点启发和参考。
◆关于本书第1、2、3篇读书笔记 ↓
◆ 推荐华杉老师这本书,可直接点击链接购买 ↓
Ps:今天看到关于尹烨老师的一个小视频,觉得与华杉老师讲解《大学》《中庸》有异曲同工之妙,把我的感触和视频都分享在这里。
曾经跟很多人推荐尹烨老师的基因科普著作《生命密码》。看了这个视频,强烈推荐再去读华杉老师的《华杉讲透大学中庸》,然后再来回看一遍这个视频,你就会更深刻的领会了尹烨老师到底在说什么,同时你也加深了华杉老师讲透《大学》《中庸》的印象。
▲
▲视频来源:视频号 此念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