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见证该行业走向全球

创新药

之前虽然写了很多医药方面的文章,但大多集中在器械和耗材领域,因为器械比较好理解;而药品领域很少涉及,只写过一篇原料药的(传送门在这里),因为药品过于专业,而且创新药的风险也较大。但这毕竟是个很有吸引力、爆发力很强、同时使全人类受益的领域,所以我们也会逐步加大研究。

主力君并非医学专业,也是看了很多资料,边做变学。作为长牛赛道,值得大家多投入些精力,也希望业内人士多多指点。本文更侧重个人学习心得,非买卖指导,创新药投资风险较大,这点大家要清楚哈。

一、名词解释

创新药领域涉及不少专有名词,先提前解释下:

License-in:很简单,字面意思,引进国外的先进成果;

对应的Lisence-out,就是将研发成果授权海外。

PD-1:肿瘤免疫疗法最热门的治疗靶点。因为癌细胞比较狡猾,通过自我伪装能躲过人体的免疫T细胞的绞杀,PD-1就是识破这种伪装,使免疫细胞正常发挥作用,清除癌细胞。

其它热门靶点还有很多,如EGFR、HER2等。下面是国产PD-1销售的情况:

公司类型,从小到大依次为:

Bio tech:生物科技公司,主要做研发,但生产和销售能力不足。

Bio prarma:生物制药公司,具备了生产和销售能力。

Big prarma:大型制药公司,终极形态。

研发从“仿制”到“创新”的打怪升级阶段:

Me-too:跟随为主

Me-better:跟随基础上做了创新

Best-in-class(BIC):Me-better里最强的一个

First-in-class(FIC):真正的创新药

从研发的角度来看,Me-too模式的开发成本、开发成功率更有优势,风险更小;

但从市场端来看,Me-too药物上市后的销售风险远远大于First-in-class,因为从品牌和先发优势看,未必卖得过原创药,而且也面临其它Me-too对手的竞争。

二、未来10年大趋势:国际化

今天聊创新药,是从全球视角来看,目前我国创新药行业的共识,就是国际化。这并不是简单地把中国创新药转让出去,而是真正开始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在海外设置临床团队,自主开展海外临床/国际多中心研究,甚至并购壮大。

不过全球化之路才刚刚启动,任重而道远。创新药为什么要出海?有哪些挑战?有何应对方式?未来出海的趋势会是什么?我们逐一来看下。

1.为何要出海?

以前中国出口交易更多的是原料药和仿制药制剂,随着2017年中国加入ICH,License-out交易出现迅猛增长,直至2020年国产PD-1、CD47等陆续出海,再次刷新纪录。

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中国制药经历了仿制药时期、Me-too时期、Me-better时期,在步入First-in-class药物的关键阶段,出海将成为必然选择。

一款创新药如果只在中国发展,基本上很难使企业走向运营正循环,而全球的广阔市场是药企们出海的动力。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处方药市场约为1.2万亿元,而全球处方药市场为9040亿美元(约5.8万亿元),中国约占17%的份额。

中国市场以医保为主的支付体系也是促使药企出海的动力。比如说,2019年信达PD-1首次进入医保,年治疗费用就直接降至了10万元,而当时跨国药企的年度治疗费用为30万元;2020年,恒瑞、百济、君实纷纷降价进入医保,将年治疗费用再降至5万元。如果遇到些特殊的优惠政策,甚至能降到两万元。

从研发投入的时间和资金上来看,盈利空间已经在逐步变小,但PD-1作为重要卡位,却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创新药即便做出来在中国销售,想要走高价销售难度非常大,走出去是一个必由之路。

2.出海挑战

现阶段要做国际化,排在前三的挑战分别为:缺乏跨国业务管理经验和能力、缺乏对各国市场规则的充分了解(如价格体系/支付体系等)、缺乏高竞争力的产品。

比如说,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千差万别,要充分了解各地区的医保政策很难,建立渠道也需要时间;而且,药品和小商品不一样,品牌效应非常重要,因为患者没办法辨别药物的好坏,这时候靠的就是品牌影响力。这次疫情其实给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国产疫苗为中国制造品牌开了先河。

另外,要在国外把临床做好,挑战也很大,最近的例子便是康柏西普。作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药,康柏西普是康弘药业历时近10年自主研发的原创生物1类新药,2017年还荣获了中国知识产权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国专利金奖。

自2013年底在中国上市以来,已经有超过150万次的临床使用经验,大家对其出海也都寄予了厚望。但是,今年4月康弘药业发布公告称停止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意味着经营多年的出海战略,遭遇挫折。但付出的成本也是巨大的,康柏西普于2016年10月获准在美国开展Ⅲ期临床研究,而整个2017年,研发费用就上涨了超过2亿人民币,同年公司净利润仅为6.4亿人民币。

即便海外临床能够成功并最终获批上市,同样面临商业化的挑战。中美两国在这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在中国进医保很关键;而在美国,创新药主要依靠商保体系,美国的商保公司又非常多,相互之间的竞争很激烈。如何理解和融入到美国商保体系,就变得至关重要。

3出海的方向?

一谈到出海,默认的概念都是去欧美发达国家,这些的确是最重要的市场,但其实真正缺医少药的不是发达国家,而是“一带一路”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因为中国的创新药发展很快,而且价格便宜,发展中国家是能够从中受惠的。虽然注册的流程上还有待探讨,比如欧美注册的是否仍要在这些国家注册等,但这也给中国的创新药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如果以欧美20%的价格进入到这些国家,那整个市场将会被颠覆,几十亿的患者能够从中国创新药中得到极大的受惠,创新药企也将由于市场的扩大实现商业目标,达到双赢。

4.如何进行国际化商业布局?

据调研,有39%的创新药企掌门人选择了License-out海外商业化权益,39%选择与海外药企成立合营公司,还有17%选择License-out海外临床开发和商业化权益,仅有6%的人选择了自建海外商业化生产、市场准入和营销团队。

因此出海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将是出海的主流方式,也是目前最适合的策略。据统计,近10年美国市场有60%的新药是跨国药企与Biotech交易的产物,尤其是2019年之后,在肿瘤药领域就加明显。2011年~2020年,十年间美国FDA共批准了410种新药,肿瘤领域占25%,其中超过60%的产品都是从Biotech公司而来。

跨国药企与Biotech相互依赖的事实正是中国药企们出海可以参照的模式,例如百济神州将PD-1授权给诺华等。下面清单仅整理了交易总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产品:

与国际药企合作是一种路径,自建则是另一条通道。自建更考验创新的能力,同时也要熟知各国的审批政策,利用国外的快速审批政策推进药物上市等。

其中,获得孤儿药认证和突破性疗法是目前临床出海的常用路径。在美国,患病人群少于20万的适应证叫孤儿药,孤儿药研发激励包括临床试验费用相关税收抵免、FDA用户费减免,以及药物上市后针对所批准适应症为期7年的市场独占期,同时FDA会提供快速审批通道。一般来说,如果同靶点有多家在研,为先获得上市通行证,有时会选择孤儿药适应证,再寻求拓宽适应证。

三、一份清单

我们整理了一份创新药企清单,只选了6家公司。这份清单更侧重公司的创新属性,特别是国际化方面,所以一些传统的大药企就没列出来。而且医药公司非常多,除非业内资深人士,否则想都了解透很难,所以很多有特色的小公司就没写,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多交流。

一线标的:

恒瑞医药:最有希望实现国际化创新转型的传统药企巨头,四大业务板块分别为抗肿瘤、麻醉用药、造影剂和综合类。目前有累计7款创新药,创新药销售占比在30%以上,销售团队强大。其中核心产品卡瑞丽珠单抗已进医保,放量迅速,未来2年峰值销售预测可达到100亿元。

百济神州(港股通):国内创新药企业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公司,2021年将替雷利珠单抗以合计22亿美元的费用授权给诺华,创下国产新药license-out的新纪录。公司在2021年一季度首次实现了盈利,目前已经有三款原创新药上市,分别是替雷利珠单抗(PD-1抑制剂),泽布替尼(BTK抑制剂)和帕米帕利(parp抑制剂),都是这几年全球抗肿瘤药市场最重磅、最火热的产品。

公司目前有800人的临床前科学家团队,还在全球有1600人的研发团队,包括中国区的1000人和海外的600人,可以不需要CRO独立完成新药的研发。

信达生物(港股通):2011年公司由顶尖科学家俞德超博士等创立,俞博士是中国唯一一位发明并成功开发上市两个国家1类新药的科学家,比如前面提到的康柏西普,其实就是俞博士在康弘药业任职时领导创建的。而新加入的总裁刘勇军博士也是全球顶尖的研发人才,之前曾任赛诺菲全球研发负责人。

公司共有四项产品获批上市,销售额最大的是信迪利单抗(达伯舒),预测销售峰值可达到近百亿。最近信迪利单抗在美国提交上市申请并获得FDA的受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并不是拿一些很小的孤儿药适应症去申报,而是大癌种--非小细胞肺癌,这对于国产创新药尚属首次,具有重要意义。

二线标的:

翰森制药(港股通):创始人钟慧娟是恒瑞医药的老板娘,二人可谓“史上最强夫妻档”,公司未来爆发点主要在抗肿瘤和糖尿病领域。重要产品阿美替尼主要针对的是EGFR突变导致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去年已纳入医保,销售峰值预测能达到44亿元,另外几个主要产品如治疗糖尿病的预计也能达到近20亿元。

君实生物:公司的PD-1单抗是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产品,而且高管团队背景也很强大:

总经理李宁博士曾担任美国FDA审评组长、分部主任,担任过赛诺菲集团副总裁;

副总张卓兵曾是先声药物研究院生物药物所副所长;

王刚博士曾任药明生物上海质量部副总裁;

段鑫曾任拜耳肿瘤事业部销售总监、上海罗氏制药全国销售总监、安进生物商业运营总监等。

贝达药业:重点聚焦在发病人数最多的肺癌领域,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已经上市销售的主要产品为埃克替尼和恩沙替尼。其中埃克替尼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被誉为我国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销售峰值预测为25亿元;恩沙替尼也是国内企业推出的第一款ALK抑制剂,销售峰值预测为58亿。2-3年后公司有望实现7个上市药物,实现从1到N的跨越。

以上就是我们比较看好的创新药标的,行业前景远大,也风高浪急,操作上一是建议逢低慢慢吸纳,二是若有了重磅产品突破,也要敢于上仓位。


风险提示:以上只是个人研究心得,非买卖指导建议,据此操作,后果自负。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