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岁月】第一篇章 漫漫西行路(12)--《神秘的建华厂》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纪念第45研究所搬迁大三线50周年! 

纪念第45研究所建所60周年!

仅以此书献给为三线建设、45所科研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的人们!并向为三线建设、科研发展献出宝贵生命的 逝者致哀!

第一篇章
漫漫西行路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国防科技、工业迁移到川、贵、云和陕、甘、宁、青等偏远地区。这些地区被称为大三线。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

   四十五所(当时为国营第七O一厂)就是那次从天津西迁到大西北甘肃省平凉的。随着单位搬迁,一九六六年八月下旬,45所职工、家属陆续离开天津奔赴三线。

   直到一九七二年底从全国各地,又有大批热血年青人离开祖籍家乡,离开世代居住的城市,相继来到三线的第45研究所。

  神秘的建华厂 

马云骧

搬迁来平凉的几个三线单位,当地老百姓认为建华厂是最“保密”。

理由主要有两条:其一,汽车挂的是“白牌”(军车);其二,白天看不到他们往厂里运材料、往外拉产品。是不是都搁在夜间拉运?生产什么东西,让他们如此保密?这个对外叫“建华厂”的,一定是搞“原子弹”的。

1965年上级决定天津七零一厂整体搬迁三线平凉。

1965夏天一拨建厂小分队来到平凉。赵敦和是其中一位,他的任务负责在当地采购建筑辅料。赵每次进城采购,把辅料拉回来,都是雇用毛驴车把货拉运回建筑工地。

那个年代,在平凉,小件运输只有毛驴架子车。现在这种运输方式被汽车代替。年轻人,没有见过毛驴车。

赵敦和总是雇一位四十七八的姓“惠”的人运货。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赶毛驴车的惠师傅,小心地问起赵敦和:“你们建的单位是生产什么的?”

赵在来到建厂小分队之前,是工会干部。他善交往,性格开朗,爱开玩笑,有时说话还带点儿嘻嘻哈哈。赵听到惠的问话,不假思索地随口回答:“搞原子弹的。”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有一天,赶毛驴车拉货的人们齐聚在宝塔东边物资局仓库门外等活,一位爱打听事的人,问惠师傅:“惠斯(师),你总给建华厂拉货,他们是搞什么的?”

惠师傅看了看周围的人,很神秘地扒着那人耳朵,小声地说:“他们是搞原子弹的!”随后又补充一句:“我跟你说了,你可要保密,千万不要跟别人说去!”

那人听了很是兴奋。思索着:平凉,自秦皇汉武,就是西北一个重镇,又是当年通往西域古丝绸之路重要驿站;如今,平凉来了好几个保密厂,还有搞原子弹的!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党中央对平凉的重视!今后平凉发展有希------他正想着,来了两个租车人,打断了他的思索。

俗话说,谁没有仨好俩厚的。没过多少天,那个人,为显示自己知道得多,又把这个“喜讯”传递给知己。知己又把这个别人传给他的“喜讯”传给自己的知己------

就这样,“喜讯”如同原子裂变,很快传到平凉人的耳朵里。

最后说得一句话,都是那句“你可得保密,不要往外传吆!”

------

一时间,住在城里的人们,对此事议论不止。甚至,把“建华厂”传得神乎其神。本来么,工厂名字,就很大气。“建华”两个字,小学生都是懂得的。“建华”就是建设中华。什么单位敢起这个名字?------要不是搞原子弹的,那才怪呢?

在那个不管什么事情,都封闭的年代,这些人的传播能力,想象能力,总是叫人心痒,受之鼓舞。

而且,平凉老乡明察秋毫、分析判断能力,会令好多建华人人折服:

“不知你们注意没有?从建华厂院里开出来的一辆辆军车,出来时是空车,朝里面拉回去的,都是一车车的煤。有谁见过,朝里面运过生产材料?往外拉出过产品?这个现象,我已经观察快两年了。你们想想,生产什么玩意儿不用原材料?我听过当老师的亲戚跟我讲过,一'捧’叫什么材料来着?我没记住,他说能造一颗原子弹。你们说说,我说他们是造原子弹的,还能有错吗?”

他们议论这些事情那个时期,正是大批职工从天津搬迁来到平凉一两年的时候。也正是文化大革命最乱的时候。来到这里的职工、干部迅速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打回天津闹革命;另一派主张就地闹革命。有人称这两派是“返迁派”与“反返迁派”。这两派有个共同特点:一是革命口号喊得通天响,但谁都不去伸手干活儿;二是这两派只在建华大院闹革命,谁都不去参与平凉社会“造反”。据说平凉地区最著名的造反团不止一次派杨风安到建华厂联络,皆被两派拒绝。厂内也有一个名叫郑宝灿的大学生,总想插足平凉当地闹革命,几次都是被召唤回来。

建华厂关起门闹革命,让平凉老乡看不懂,不知道建华厂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

其实他们猜不透建华厂葫芦里到底装着什么,这也很正常,因为他们不了解当时建华厂内部情况:造反派关着大门轰轰烈烈闹革命;厂房、机器设备在那里安安静静睡大觉。这就是葫芦里装着的药,一剂只“革命”不生产的药。谁人不知:人,不吃不拉,不喝不尿;何况一个几百员工的大工厂呢?

搞原子弹这个谜,一直延续到第一批当地招收的徒工进厂,才被他们自己的子女捅破。那已经是搬迁第三个年头了。

造原子弹这个谜被捅破二十年后,机动处的惠健民在那年春节初二,请赵敦和到他家喝酒,赵叫我陪他一起去的。惠建民拿出一个小蝶,上面摆6个指甲盖大小酒盅,划拳行酒。酒过三巡,赵敦和忆起当年和赶毛驴车的人交往的事儿。一边喝着酒,一边津津有味、有声有色地对我俩讲起上述那段往事。我和惠健民听了,两个人仰面哈哈大笑。

也就是那一次喝酒,让我知道了:赶毛驴车的那位惠师傅,是惠建民老父亲!

上图:上世纪70年代之前,平凉城里货物运输工具,主要是靠毛驴架子车。那时还没有出租车。很多架子车停在宝塔东面物资局仓库附近,等待拉货。后来,随着社会发展,这种车逐渐被小型汽车、拖拉机所代替。

作者介绍

马云骧

1959年参加工作,曾先后担任技术科组长、设计室副组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技术职称: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18

西北三线

三线精神 永放光芒

恭喜“秦之三线”

成功更名为“西北三线”

(0)

相关推荐

  • 17日调价汇总:主流小幅下调,二三线小厂跟跌

    16:29 钢厂调价:18日运城宏达废钢到厂价下调30,普废到厂1610铸钢件到厂1710:混重废到厂1760:整车重废到厂1780不含-税 16:15 17日足航佳晟整挂牌价调整:轻料1470边角. ...

  • 【红色记忆】青神“三线建设”记忆 ‖ 邵永义

    青神"三线建设"记忆 邵永义  青神,史称古蜀国"后户",第一代蜀王蚕丛氏故乡,也是南方水陆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茶马水道的驿站.自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在 ...

  • 王彦军 | 追忆陕压师兄情

    师兄弟 文/王彦军 参加工作以后,我共有七位师兄弟.忆起他们,我眼前就像过电影那样,一张张年轻而熟悉的面孔,矫健又敏捷的身形,就一一展现出来:吴平波.左继仁.张连营.关佐君.赵相平.乔有丰.赵世华.他 ...

  • 【三线岁月】-- 第一篇章 漫漫西行路(8)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纪念第45研究所搬迁大三线50周年!  纪念第45研究所建所60周年! 仅以此书献给为三线建设.45所科研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的人们!并向为三线建设. ...

  • 【三线岁月】-- 第一篇章 漫漫西行路(6)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纪念第45研究所搬迁大三线50周年!  纪念第45研究所建所60周年! 仅以此书献给为三线建设.45所科研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的人们!并向为三线建设. ...

  • 【三线岁月】-- 第一篇章 漫漫西行路(5)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纪念第45研究所搬迁大三线50周年!  纪念第45研究所建所60周年! 仅以此书献给为三线建设.45所科研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的人们!并向为三线建设. ...

  • 【三线岁月】-- 第一篇章 漫漫西行路(4)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纪念第45研究所搬迁大三线50周年!  纪念第45研究所建所60周年! 仅以此书献给为三线建设.45所科研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的人们!并向为三线建设. ...

  • 【三线岁月】-- 第一篇章 漫漫西行路(3)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纪念第45研究所搬迁大三线50周年!  纪念第45研究所建所60周年! 仅以此书献给为三线建设.45所科研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的人们!并向为三线建设. ...

  • 【三线岁月】-- 第一篇章 漫漫西行路(2)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纪念第45研究所搬迁大三线50周年!  纪念第45研究所建所60周年! 仅以此书献给为三线建设.45所科研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的人们!并向为三线建设. ...

  • 【三线岁月】-- 第一篇章 漫漫西行路(1)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纪念第45研究所搬迁大三线50周年!  纪念第45研究所建所60周年! 仅以此书献给为三线建设.45所科研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的人们!并向为三线建设. ...

  • 【三线岁月】第一篇章 漫漫西行路(11)--《告别亲人》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纪念第45研究所搬迁大三线50周年!  纪念第45研究所建所60周年! 仅以此书献给为三线建设.45所科研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的人们!并向为三线建设. ...

  • 【三线岁月】第一篇章 漫漫西行路(9)--《时代铸就了我的人生路》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纪念第45研究所搬迁大三线50周年!  纪念第45研究所建所60周年! 仅以此书献给为三线建设.45所科研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的人们!并向为三线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