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本科毕业展上线:用20200件作品打造“

中央美术学院2020本科毕业生作品展宣传

“这次展览让我们很吃惊。个别院系的呈现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可以说,这次展览要比研究生本科毕业展更好”,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如此说道。

其实在本科生毕业作品展之前,央美在线毕业展已经取得了卓越成绩。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上线短短两天,累计浏览量就已达246万余人次,独立访客约63万人,访问国家和地区115个。那么,本科生毕业作品展究竟做了哪些突破,让苏新平都觉得这次展览更胜一筹?

“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和本科生毕业作品展,策划思路是不同的”,苏新平说道,“研究生毕业展着重其作为顶级设计,更强调与观众如何互动。它是一个开放的设计。但在本科生毕业展中,更注重学生的诉求,以及院系与学生之间的关联。因此,我们把从设计到呈现的权力,全部交给院系和学生”。

观众可在任一展场页面的右上角,按照作者/作品/学号搜索作品

有了研究生毕业展的经验,手握“策展大权”的本科师生,打造了一个更加出彩的“掌上展览王国”。11个院系,864位本科毕业生,近20000件作品都陈列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5个虚拟展厅中。观众再也不用受实体展览动线的束缚,可随意变换参观位置;选择学生姓名或院系名称随意检索,查看院系师生的毕业寄语,点击查看某一学生系列作品……这个“掌上王国”灵活、高效、自由。

可以看出,在这个王国中,各院系师生统筹安排,思路清晰,作品的衔接、作品与空间的关系都处理地十分出色,观众对院系展览所强调及弱化的部分一目了然。此外,在其中,师生根据空间特点,融入了对自我对文化的理解。没有实体空间展陈效果的考虑,学生作品的个性更加突出,观念和方法也更加多元、多样。

在地图上,可任意点击,观看作品及深度解读

更为重要的是,这次本科生毕业展拓宽了实体展览的空间概念。“这次展览,不管是展示,还是对观众认知来说,都更为全面。在保留传统实体看展方式的同时,又拓宽了实体空间的形态,如点击学生作品可以进入另一空间,内有更多作品及深度解读。这也拓宽了观众对美术馆的认知”,被戏称为“刚刚上任的央美虚拟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说道。

名师如何看待疫情对毕业创作的影响

2020本科生毕业在线展开幕论坛第一、二场

呈现效果“抢眼”的背后,是师生对毕设的深入思考。疫情之下,诸多院系学生的毕设进度受到阻碍。央美教务处处长孙韬表示:“很多雕塑系的学生背了个小书包就回家了,什么材料也没拿,打算2月份就回来进行毕业创作。结果一困就到了6月份”。

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如何看待疫情对教学、毕业创作的影响?他们又是如何处理的?

2020本科生毕业在线展开幕论坛现场第三场

城市设计学院教授郝凝辉

疫情期间,全球院校在线展的趋势仍是“为未来”:危机设计、为全球人类共同体做设计。以后,城市设计学院仍会站在这样的高度上进行毕业创作。这次本科毕业展,央美采用的沉浸式虚拟展示,进行了二次搭建,呈现效果上更加真实。

雕塑系及壁画系在线展现场

设计学院交通工具设计主任王选政

疫情的突如其来给设计教育带来强制加速,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技术导致的方法上的加速,拥抱新型科技带来的新的科技方法;第二,由设计教育应对内容的加速带来的观念变化。把这两个加速应用到交通工具设计上,大家共同感知到的是两种加速带来的变化。变化在前几年就可以看到,国内外的交通设计专业,更改自己的名称,升级到图形设计等,这只是开始。毕业创作是所有美院师生思考该问题的起点,也是设计教育界思考这个问题的基点。

雕塑系造型学院毕业生吴知声作品《夜长梦多》

设计学院教授周子书

这次虚拟展,体现了“教育公平”。展览全部搬到展览,本来没有机会接触央美课程的人也可以去了解。虚拟展厅创造了虚拟的镜像空间,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向更广大的群体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把有限的线下空间转化为教育公平的空间。希望这个空间依旧存在,为更多的学生创造一个更大的美术教育的社会空间。

实验艺术学院在线展现场

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卓凡

实验艺术学院毕业生 韩承罡作品《海内志》系列

设计学院创新工程设计专业教师程书馨

创新工程设计是把创新设计文化领域的思维方法和遇到的挑战与问题,包括对未来的前瞻,做整合的研究方向。疫情之下,把创新思维和设计工程的大健康环节做了融合,引导同学思考疫情之下,以后该如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方式之下,有什么创新机遇?催生了不同学生创作,基于疫情防灾的教具,基于疫情之下,如何进行线上聚会平台,基于疫情,如何检测健康数据。

油画系展场

设计学院智慧城市教研室主任景斯阳小学作文加盟www.sehyzw.com

全球疫情,是对社会面格的放大器。我们认为,对学生来说,未来的设计教育有三点素质非常重要:第一,学生们有快速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并能够提供灵活的变化解决方案;第二,学生有快速和终身学习能力;第三,对全地球生命的同理心,以及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

人文学院展场

版画系副主任杨宏伟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版画系学生的毕业创作节奏,但也恰好和版画系教学理念一致:面对各种社会状态,学生应当有一定的应对办法,并形成自己的创作思路。在这次毕业作品的创作中,学生们分头行动,各工作室选取各自的优势、特性,形成团体协作的力量。大家用手绘、电脑等各种创作媒介,体现了很强的可变性和灵活性。

壁画系教授白晓刚

我很有幸,跟这届同学经历了“非常态”情况。其实,这次疫情给了大家一个突破常态的机会。这其中,我看到了很多聪明又敏感的年轻人,突破常态,呈现自己的崭新的思考。同学们开始自我独立思考。我相信,在经历了不受干扰的创作状态,在经历了这次灾难后,同学们会对艺术家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有更为深刻的体验。

人文学院展场

建筑学院毕业展空间布置主力曹量

以“山水长卷”“湖岛”为基本概念,考虑到,建筑设计的角度脱离不开人、视角、尺度,方向策划的展览。疫情为展览提供的不仅有限制,也有机会,使观众更多可能从不同视角欣赏学生作品。学生作品从第三人称的虚拟展厅的视角引入第一人称的人的漫游动物,使虚与实的关系达到更多维度、完整的展示。

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

这次在线展真是让人非常意外,疫情对个人人生,国家,是好是坏取决于个人的转化能力。同学们能够在新的社会关系中与观众相遇,能够在作品中呈现出话语和作品的崭新关系,十分难得。我相信,这种经验会给我们今后的创作,带来很不一样的感受,也为今后艺术生涯留下了特别特殊的工作方式的印记。

设计学院展场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琦

这次疫情对研究生院的实践类博士生很大。这次线上展,5G时代,疫情时代,体现强制性被迫接受的状态。一方面,学生创作产生影响。二,对教学方式和方法很有影响。这次展览,我们观察,三个状态:1、常规性状态延续。2、明显的是,对以往的作品的重新思考。3、疫情,线上展,的思考,对以后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毕设背后的故事:学生如何应对疫情与创作?

在学生的毕业创作中,有对当下社会危机的设计回应,致力用设计改变生活;有的转化了创作方向,却开辟了一片新的天空。但不管如何,这一届本科毕业生都以非凡的敏感应对社会变化,体现出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

版画系展场

设计学院优秀毕业生

为解决疫情下的诸多社会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如通过为口罩添加以药料浸泡过的布,来达到随着佩戴时间的增强,口罩中图案逐渐凸显的效果;通过设计可压缩的垃圾桶,解决医护人员搬运垃圾的次数,以节省体力。

调研被取消,设计学院另一学生的毕业创作“天石之境”转变为资料研究。该设计着重从神话角度出发,以神话为基调营造现实氛围。借助神话传说,将游客中心等诸多建筑隐藏在树林中。使神话不再只是传说,创作“虽为人工雕琢,却全然源于自然”的感觉。

版画系优秀毕业生

我一开始是想用铜版作画,但碰上疫情无法创作,正巧我平时喜欢用iPad记录了生活灵感,创作小画。而版画又是传统和灵活性很高的专业。所以我运用了数码版画进行创作。疫情对我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版画专业既可以做成铜版传统性绘画,也可以对数码版画探索。

建筑学院展场

油画系优秀毕业生

我的毕业创作反映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疫情生活。疫情期间,我一直宅在家里,只画这家人的生活,用绘画记录普通家庭平凡质朴的真实生活状态,为这段特殊时刻留下特殊印记。我在这家还办了一个小型的展览,并把创作的照片和视频都放在了虚拟展的云端,使线上和线下融合起来。

版画系优秀毕业生

自己在家里搭建小型水印工坊,但是疫情给我影响,杜绝了以往交流,推进了自我直觉判断。更回到了直觉形式。

没有条件搭建做水印空间,所以我就去实验综合材料。而且以往会考虑在展陈空间中,我的作品会不会跟其他同学产生碰撞。但是在线上空间,我就能更加专心地去想画面呈现效果。

建筑学院展场

中国画优秀毕业生

书法专业优秀毕业生

人文学院优秀毕业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