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谦:“不合时宜”的90后海归艺术家
“无相可得—吴谦绘画作品展”相关信息:
展览时间:2019-12-28 - 2020-02-09
学术主持:何桂彦
策展人:钱陈翔
主办单位:宝龙文化集团
展览机构:厦门宝龙艺术中心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四:11:00~19:00(18:30停止入馆)、周五至周日:11:00~20:00(19:30停止入馆)
展览地址:厦门思明区金山路1号宝龙一城L4
在厦门宝龙艺术中心「无相可得—吴谦绘画作品展」的入口处,一幅书法作品“无相可得”被布置在前言展墙上,与展厅中的一幅幅抽象画互相辉映,这些黑白色调的抽象画均来自一位90后海归艺术家—吴谦, 此次展览展出了他近几年创作的五十余件“墨系列”综合材料绘画作品。作为2019年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最年轻的艺术家之一,这是吴谦继纽约的两次个展之后,回到家乡厦门的第一次个展,也是厦门宝龙艺术中心举办的第一位闽籍艺术家的个展。
正在展出的「无相可得—吴谦绘画作品展」
印象中,这一代90后海归背景的艺术家,创作形式不是装置就是影像多媒体,即使在小众的平面绘画领域,要么是学院气息浓厚的写实绘画,要么是色彩斑斓的“蛋糕画”,也就是那种看上去很“可口”的抽象画。吴谦打破了这种印象,这位“不合时宜”的年轻人闯入了我们的视野。“确实,现在整个国内的艺术生态中,平面绘画好像是很过时的。现在是百花齐放,潮玩、影像、装置、声音等多媒体艺术大放异彩,现在很多双年展甚至一件平面绘画作品都没有。”吴谦自嘲自己的风格可能不那么讨喜,看上去深沉厚重的“黑白”,今天大家可能反倒会觉得很另类。但他并不希望为了追求前卫而前卫,也不会为了传统而传统。因为从小画画,吴谦对绘画很有感情,他说:“各种艺术表达形式都有其自身的长处与可能。一个好的艺术家不会为时髦所动,而是忠于自己并一直坚持走下去。”
吴谦1991年生于厦门,17岁赴美留学,先后毕业于华盛顿中学、纽约大学社会与文化分析学院,后来进入常春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学习,获得硕士学位,主修艺术史。虽然从小喜欢画画,但是吴谦的志向并没有很早就确定要成为一位职业艺术家,直到2016年,吴谦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毕业,在纽约SOHO的456画廊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个展,吴谦从此确定了自己要走职业艺术家这条路。
吴谦与到场的艺术爱好者交流
吴谦为到场的艺术爱好者介绍作品
“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进修绘画创作时,我只是喜欢,也还没确定要从事职业创作,后来到了哥大学艺术史的过程,让我强烈地感受到整个艺术生态当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还是创作。当时我面临着要决定下一步做什么?我就想尝试看有没有可能走职业艺术家的道路。2016年在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美华艺术协会下属有个456画廊,那一年是他们成立四十周年,他们给了我第一次个展的机会—「美华四十 吴谦个展」。我很感谢这次机会,在我看来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吴谦回忆到。
美华艺术协会下属的456画廊是一个公益性机构,早年像陈逸飞、陈丹青等旅美华人艺术家都是在这个画廊举办他们在美国的首次个展,机构性质不追求销售,主要提供给年轻艺术家一个展示的机会和平台。“那个展览上,我在纽约结交的很多艺术前辈:庄喆、杨识宏、谢德庆,刁德谦都来看展……还有纽约艺术学生联盟的老师、同学都来了,他们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甚至还卖掉了几件作品。这种肯定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想继续往这个方向尝试,大概就是那个时候,我决定了要走这条路。”吴谦说到。
2011年至2016年,吴谦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进修
2016年「美华四十 吴谦个展」纽约456画廊
在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著名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教授看来,吴谦早期的绘画偏向于表现性抽象。而在吴谦向西方现代绘画学习的过程中,很早就发现了自身血液里沁润的“中国经验”。吴谦从小学习书法,并且有很好的文学功底。以书入画,使其从一开始就找到了有别于西方抽象绘画的方法与语汇。这也是为什么此次展览要在入口处悬置中国书法“无相可得”四个字,它提示着吴谦内在的中华文化“母基因”。欧美思教育加盟www.jqrbcw.com/
在中国的视觉文化与审美经验中,人们对“线”与“书写”有着独特的理解。借助于“线”,吴谦找到了抽象语言,借助于“书写”,使得自身的情感得以融入作品。为了更进一步强化作品的东方审美体验,吴谦将注意力转向了水墨。从现代主义的角度,“水墨”既是一种媒介,同时也蕴涵着东方文化的身份。在何桂彦看来,通过对水墨语言与审美气息的营造,使得吴谦早期的抽象绘画在保留抽象的形式语汇的状态下,又具有东方化的“意象”表现特质。吴谦很快将自己投入到第二个阶段的尝试中,即将“色域绘画”与结构抽象予以结合。然而对于吴谦来说,如果仅仅只是形式—结构,那么,自己的抽象就会淹没在西方庞大的以结构抽象为主导的谱系中,所以吴谦将水墨作为创作内容主体进行融合。
2016-7 布面综合材料 100 X 75CM
2017-12 布面综合材料 90 X 160 CM
当然,真正有效的突破既来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也来自创作方法的有效改变。在何桂彦看来,吴谦很快就进入了强调绘画的自主性与自发性的阶段,以此尽量避免先入为主的形式设定。“这种方法有点类似于超现实主义所倡导的'自动书写’,即挖掘潜意识与写作过程中带来的不确定性。以这种方法作为指导,在具体的绘画过程中,那么,笔触、画笔、划痕、媒介自身的物质性,以及出现的各种偶然性,都会产生意义,尽管这个意义是不确定的。但是,这里也需要有一个边界,倘若画面的形式完全自主的生成,由偶然性所主宰,那么,画面的最终效果将会失去控制。所以,吴谦需要在自发与确定、偶然与必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虽然从一开始,艺术家就强化了表现的自主与形式的偶然,但到最后,画面仍然需要回到理性,回到形式。”何桂彦说到。
在对于自己的自我总结,吴谦也表现出同龄人少有的成熟。在他看来,组成自己绘画实践的三个要素是水墨、抽象和综合材料,“水墨是内容、抽象是方式、综合材料是媒介。”而他在美学上的追求亦有三个:“不能说我达到,只是追求,可能更是一生的追求:第一是东方主义,第二是诗性美学,第三是文人画精神。我想要在自己的绘画实践当中设置课题。”吴谦说到。
2018-15 布面综合材料 160 X 180 CM(双拼)
2019-10 布面综合材料 180 X 160 CM(双拼)
虽然在创作中强调绘画的自主性与行动性,避免先入为主的形式设定,但吴谦却有着明确的创作理念,即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是水墨精神,西学为用是抽象表现。“通过反复地叠加和皴擦,技巧上有用滴的、流的、刮的、擦的、点的……基本上就是反复叠加、层层渲染,我一般是同时画三四件作品,每天一点点叠加累积,直到最终呈现出满意的效果。”吴谦知道这是他与画布磨合的过程,更是与自己磨练心性的过程,所以他在展厅墙上写道:艺术是我的信仰,每件作品的完成都是一场修行。
在最近四年的创作中,也就是此次个展中的系列作品,吴谦的创作开始有意识地强化媒介的特点,使画面的视觉呈现与意义系统变得更为复杂,使其形成一种集媒介与观念表达为一体的综合性抽象。“所谓综合性抽象,首先源于艺术家创作观念的变化,然后是对作品的形式与语汇进行编码,更重要的是,将媒介的'物性’纳入作品意义的生成过程之中。”何桂彦解释到。
正在展出的「无相可得—吴谦绘画作品展」
诚如前面提到,对于吴谦来说,创作的过程并不是固定的,可以预设的。相反,从一开始,就具有开放性,会因为创作方法的不同带来新的可能。于是,在吴谦的画面上,油彩、丙烯、水墨、水彩等都仅仅作为一种语言媒介,同时,滴洒、拼贴、挤压等手法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甚至观众可以看到一些来源于中国山水画中的各种皴法。媒介产生的肌理,刮刀留下的痕迹,各种笔触形成的张力,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视觉表现。一遍画完,然后覆盖,再画一遍,原有的形式结构在不断解构,新的形式不断衍生,画面的意义也处于一种流动状态。
“我在画入选全国美展的那件作品《2019-4 侠隐》时,那件作品的完成是在某天我要出门去吃晚饭的时候,我跟朋友已经约好了,车都已经到楼下了,当时我拿着工具在刮擦,想着再画几笔就出去吃饭了,明后天再画。但突然就感觉怎么这么好,横竖几下,当下那张画就这样完成了。我后来想到李安在奥斯卡的致辞中,第一个感谢的就是电影之神!创作就是这样,某时候的灵光一现、文思泉涌就像冥冥中的天意,是你追求和勉强不来的。”
2019-4 侠隐 布面综合材料 180 X 160 CM(双拼)
2019-16 布面综合材料 70CM
但吴谦又解释到:“艺术家并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感觉会来,所以不能等灵感来了才画画,只能是在日常积累中不断地去做,最终产生让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其实很多时候,画了一年,真正也就三五张自己特别满意的作品。但你必须得不断地做,在做的过程中'天公疼憨人’,就给你那么灵光一现。不能说我就坐着等,等到某一刻灵感来了,那是没有的,只有在不断做的过程当中才会有那么一下子。”
对于像吴谦这样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来说,何桂彦始终抱有期待,“抽象艺术作为现代主义留下的遗产,一方面是需要继承,不断学习;另一方面是与此前现代主义叙事的逻辑彻底拉开距离,在现代主义与观念性抽象(反抽象的抽象)的断裂地带,如微观性、身体性、碎片化、偶然性、过程性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正在展出的「无相可得—吴谦绘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