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大婚之夜弘历先在如懿房中行周公之礼,高氏为什么很高兴
文|少年常乐游
在如懿传中,弘历身为皇子,要面临选福晋的难题。
青樱作为乌拉那拉氏的侄女,也被安排和三阿哥“相亲”,只不过青樱不喜欢三阿哥,使了些小手段,便成功落选了。
到了弘历选福晋的日子,青樱如约前去帮忙“掌掌眼”,然而弘历却将嫡福晋的如意交到了她手中,但最后却因为姑母乌拉那拉氏的拖累,青樱没有当成弘历的嫡福晋。
世事无常,仿佛所有的事情都早有安排,如意如意,青樱后来的名字如懿仿佛也印证了这把如意兜兜转转还是会回到她手上。
只不过当下,青樱落选,弘历的嫡福晋成了富察氏。后来弘历去求皇上,皇上最终同意青樱以侧福晋的身份入府。
富察氏与弘历的婚礼在前,青樱与高氏随后入府。然而在大婚之夜,弘历悄悄告诉青樱,他的第一夜是和青樱在一起的,昨夜虽歇在福晋房里,却未曾行周公之礼。
本来如意之事就令富察氏与青樱有了膈应,而洞房之夜更是间接导致了富察氏与青樱的隔阂。高氏听说这件事后,却十分高兴。
提到周公之礼,大家都知道是指夫妻同房,行房事的意思,也是汉语中关于性关系的一种委婉说法。
那么大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将行房事称作“周公之礼”的呢?又是因为什么把它叫做“周公之礼”呢?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了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
相传在西周初年时,世风日下,民间婚俗混乱不堪。辅佐天子执政的周公为整饬民风,亲自制礼教民。
周公从婚礼入手,对当时男女交接混乱的状况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他把男女从说亲到嫁娶成婚,分成了七个环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环节,并且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细化,作了具体细致的规定,这些合称'婚义七礼'。
在中国很长的一段历史中,男女结亲都要按照这样的步骤来,虽然繁琐,但是十分有仪式感,结婚不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而是一件应该备受重视的事。
纳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男子之问名,在纳采时先已通报,故问名只问女方的名字。问名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防止同姓近亲婚姻;
二是利用问名得来的生辰年月日,占卜当事人之婚姻是否适宜。
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
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请期:男方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而第七——敦伦,即敦睦夫妇之伦,含有指导新婚夫妇依礼行事的用意。其仪男俯女仰,以合天覆地载之理,於是阴阳和谐,乾坤有序,维纲常而多子孙。
后敦伦变成了交配的文雅代称。原为儒家用语,后为佛家借用,再后转为男女交合。
虽然说敦伦是行房事的意思,但是专用于夫妻之间,也只有有夫妻名分的男女交合才能用敦伦二字,情人间是不能用这词的。
如此这般,一对新人从说亲、交换庚帖、备礼迎亲,规规矩矩地行过婚礼仪式,再到洞房花烛,才算真正成了夫妻。
而弘历选在大婚之夜先在如懿房中行周公之礼,在他心里,便是将如懿当做了他的妻子。
高氏作为格格,无论是福晋还是侧福晋先圆房,于她都不必要吃醋。但是富察氏作为嫡福晋,必然生气,且和如懿形成隔阂,那么高氏便有了投靠富察氏的契机。
这也是为什么她听说这件事后高兴地拿来琵琶弹奏了。
END
本期看点:周公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