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奖得主的四个关键词:科学、研究、关系、临创

彭双龙,出生于河南固始,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与管理学双学士、广州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联委员,广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深圳市书协副秘书长。结业于中国文联第八期中青班、中国书协首届国学班、中国书协首届理论与批评家高研班等,被《书法报》《书法》等媒体评为“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提名”、 “全国十大青年书法家”称号,获广东省“新世纪之星”称号等。

创作方面:作品获第三、四、五、六、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首届“中国书法院奖”,文化部“群星奖”、广东省第十届“鲁迅文艺奖”等。五体作品四十余次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兰亭奖、全国展、青年展、篆书展、隶书展、楷书展、行书展、草书展等,参加翰墨传承——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邀请展,民族脊梁——迎庆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书法展,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等重要展览。

学术方面:论文获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优秀论文奖”(最高奖),首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优秀论文奖”(最高奖),参加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学术论坛并宣读论文,担任中国书协“全国宋代碑刻书法学术论坛”评审监审,另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等核心期刊。

彭双龙

行书自撰联

作品尺寸:180*35cm*2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关于临摹和创作的一些话题,以及怎样快速从临摹走向创作阶段。我打算从以下4个关键词展开。
关键词一:科学
第一个是关键词是科学——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书法学习。
为什么要科学有效的学习?因为我们接触的信息太多、资料太多、而时间又不够,这就需要科学学习方法。有些书友拿起笔来就写,写的时间也不短,但是却始终没有进步,付出的时间和努力都白白浪费了。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科学有效的学习非常重要,那么就涉及到四个方面:
一是时间安排要科学,
二是资料选择要科学,
三是方向选择要科学,
四是学习方法要科学。
首先是时间的科学安排。现在大家都要工作,有自己的事业,平时比较忙,那么在有限的空余时间里,就要合理地分配。
我不赞成每天都要动笔,或者从早到晚都在写字,一定要动脑去思考,思考比动笔更重要,尤其遇到一些不容易辨别的一些字型和一些特殊字例,花一点时间,认真去揣摩,虽然只是几个字,但是你会记忆深刻。这样学习比花大量时间抄书效果好得多,日积月累,坚持一段时间,你会让人刮目相看。

彭双龙

嘉福

作品尺寸:30*25cm
第二,资料的选择要科学。我们都知道现在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高清字帖非常多,那么在浩如烟海的出版物中,如何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资料呢?
我认为,资料的选择要像研究生做论文一样,要围绕自己的学习方向选择真正需要的资料,而不是什么资料都拿过来用,否则,时间一久,你会消化不良的。比如说你想学二王行书,那首先就要选择一些二王行书相关的经典法帖,其次就是研究二王一脉的理论方面的资料文献,也可以找来看一看,帮助你增加对二王书风的认识。
比如广州美院祁小春老师有一本《山阴道上》,内容非常好,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结合二王法帖进行阐述,增加你对二王经典法帖相关背景的认识,这本书并不枯燥,读起来非常轻松。
《山阴道上:王羲之研究丛札》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第三,学习方向要科学。历史上留给我们的经典实在太多了,这个别人也说好,那个别人也说好,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辨别,就如同在大海上航行缺少灯塔的指引而迷失方向,但如果你在一开始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那么学习起来就会比别人快很多。

比如你喜欢碑,那么你可以选择汉隶或者魏碑,在碑中寻找自己最喜欢的风格;如果你偏向帖,你也不一定上来就要学二王,你也可以选择二王以下的,比如欧阳询、颜真卿、杨维桢、倪元璐、米芾、苏东坡等等,他们都各有特点,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两家深入下去,就能快速达到自己的目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大家都知道,学习方法很重要,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进度会快很多,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是科学的呢?接下来的内容,我就为大家具体地讲解一下。

彭双龙

草书书论一则

作品尺寸:180*50cm
关键词二:研究
研究性地学习书法是保证科学有效地学习的重要方法。研究的内容不仅仅是碑帖的技法,还有碑帖的背景等相关资料。如果你拿到帖子上来动手就写,而不对碑帖进行一定的了解,那么你的临帖就是盲目的,始终会和碑帖隔着一层“雾”。
那研究性学习应该怎么做呢?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研究法帖背景资料和相关风格特点;
第二是研究法帖的技术动作;
第三是研究法帖的空间分割,也就是字法;
第四是研究法帖的章法布局;
第五是研究法帖的墨色变化;
第六是研究法帖的上下左右关系。
下面以《姨母帖》中的单字为例进行分析示范:

关键词三:关系
我们处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处处都有关系,学书法也一样,不能孤立地学习,也要注意各方面的关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法帖,甚至一个字的时候,大脑中就要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资料、信息,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去了解,去认知,去积累。
而在研究字帖技法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字与字之间上下字的关系、左右行的关系、前后墨色的关系、轻重提按的关系、开合收放的关系,还有大小关系、快慢关系、浓淡关系等等。在单字中,我们也要关注字内的关系,比如左右结构的左收右放、左欹右正、左低右高等,上下结构也类似,所以在学习中要学会举一反三。
比如你遇到《二谢帖》中的“谢”字,你就要联想到《圣教序》的谢,还有王献之的《鹅群帖》中的谢,你可以把这几个“谢”放在一起,找到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彭双龙

行书联

作品尺寸:136*30cm*2
关键词四:临创
临创转换是很多我们学书法必须要讨论的问题,目前社会普遍的现象主要有三种:
一、临不进去,创作也不理想;
二、临得不错,但是创作时用不上,临创脱节;
三、临得很好,也能创作,但是都是生搬硬套古人的东西,没有自己的思考,一看就是集字创作。
而真正好的状态是临得很好,创作时能够合理运用,有选择性的吸收,既能传承经典,又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那么怎样临摹才能在创作时活学活用呢?

彭双龙

文天祥诗节选

作品尺寸:180*45cm*2
大家都知道,临摹对于学习书法是个很重要的训练,也是实现创作的唯一途径。但是并不是说能创作了,或者说成了大家了,就不用临摹了,临摹其实是终生的事情。通过临摹,一方面能够不断地培养书写的手感,另一方面也是磨炼心性的一种方式。但是,如何临摹呢?
关于临摹,主要误区之一就是抄帖,拿来就写,不做任何研究分析,抄得很开心,但是却没有任何收获;
还有一个情况,临不准。有些人说临像没有用,只是书奴,确实如此,临得像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也不能证明你是个书法家了,但是这个过程必须要有,画画也是一样,否则当初达芬奇也没必要跟一个鸡蛋较劲那么久。所以说,临像是每个书法人的基本功,是对心眼手脑的协调能力的考验。

彭双龙

隶书《节临鲜于璜碑》

作品尺寸:360*142cm
比如当你看到王羲之的字,你能够准确地将这种创作状态在脑海中表达出来,同时你的手也能跟得上,将王羲之的字书写出来,这就是一种能力,但我们很多人正是缺少了这种能力。
再比如创作作品的时候,你脑海中往往会呈现出一幅完整作品的模样,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却始终不能将脑中的字呈现在纸上,而是要一遍又一遍地调整,实际上就是因为你的手、眼、脑协调不到一块儿,而实临的训练就是对这个能力的锤炼。
那实临怎样算过关呢?就是你看到一个帖,就能将它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基本的能力,所以说平时要多做临摹的训练,让自己的准确把握的能力得到提升,把它训练成一种肌肉记忆。就算已经入展获奖,成名成家了,也要持续地训练,否则也是会退步的。
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按刚刚所说的时间、资料、方向、方法四个方面的要点,进行科学地学习,将它持续贯彻下去,那么你的学习进度,对古人的深入程度,都将远远超过盲目临帖的其他人。

彭双龙

行书《安和堂札记》

作品尺寸:130*35cm
那么接下来就要谈谈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如何进行临创转换。其实这个问题在古代是不存在的,只是因为现在毛笔书写失去了实用性,我们也没有日常书写的条件,另一方面是随着时代和互联网的发展,看到的资料庞杂冗余,有些错误信息往往会把你带入歧途,再想改过来就需要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努力,所以学书法,吃好第一口奶就显得尤为重要。
至于临创转换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种,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比较典型的方法,但关键是如何坚持贯彻,不断练习。
1. 集字创作
你可以买一些集字的字帖去学习,当然更建议你自己找字去集,因为这样你对字的记忆才能更加深刻。
2. 模拟创作
我们可以模拟“体势”,比如苏东坡的体势。苏东坡的字主要是呈现一种扁的体势,又有点向右上倾斜,用笔比较敦厚,比较好把握,只要关注到这个原则,有一定行书基础的人就很容易写出苏轼行书的味道。你在临圣教序的时候,就可以把苏轼的体势融入进去。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
3. 风格借鉴
我们拿最典型的是欧阳询和颜真卿两家的行书来举例。欧阳询的结字偏内擫,用笔刚劲,而颜真卿则是外拓,线条绵厚。那么你在临其它碑帖如《圣教序》的时候,你就可以尝试将颜真卿的外拓的特点融入进去,当然你也可以把欧阳询刚劲的特点和《圣教序》结合。
4. 经典改造
这相当于模拟创作和风格借鉴的结合,将其他书家的风格融入到另一个经典之中,比如说我们可以把王字改造成颜字,也可以把黄山谷改造成王铎,也可以把欧阳询的楷书改造成隋碑。
5. 自然书写
这是我比较提倡的一种方法。在临完帖后,你可以写两句今天临帖的感受和心得,利用你临帖时的手感,如果遇到和帖中相同的字,就尽量往帖子上去靠,尽量写像。你也可以养成用毛笔记日记的习惯,在临帖之后,尝试运用碑帖中的元素,这样也能够培养你的创作能力。

彭双龙

行书《董香光论书选》

175cmx90cm

关于临创转换的这五种方法是比较典型的一些方法,也许还有其他老师总结了一些方法,也都是各有优势,总而言之,我们要通过这些方法的训练,让自己能够运用古人的一些元素,提升技法表达能力,风格演绎能力以及自己作品的格调,等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临创转换是基于临摹之上的训练,如果你还不能进行有效的临摹训练,甚至你还不会临摹,那么临创转换的问题就不存在。
但是刚刚说了,临摹是一辈子的事,那是否永远都不能进行临创的训练了呢?其实不是,只要你能够进行有效的临摹训练,能够汲取到古人的元素,那么你就可以进行这些元素的临创训练,毕竟临摹不是一蹴而就的。

彭双龙

《杜荀鹤诗一首》

180cmX70cm

十大行书超高清(免费下载)

文末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看到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