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蜜丸已不如从前!中医秒杀“中药破壁-粉碎机”的法宝
亿万苍生,人分九种,“九种体质”,关乎着一个人的健康与否。体质养生是基础、根本的养生方法,也是最真的养生理念。四代中医世家传人——效哥,从医二十余载,从诸多的临床案例中验证了“体质调理”和“体质重建”对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性。效哥致力于体质养生、调理研究,专注于个体化体质辨识,以人为本,因人制宜,充分注重人的个体化差异,采取优化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人通过体质重建和体质调理,不生病,少生病。
很多人,喜欢做蜜丸!但,只要不撒谎,你是否问过自己的灵魂,“同样的配方、同样质量的药物,现在配制的蜜丸,为何没有那么好的效果”?
回顾3个问题:
1、手工剁肉馅好吃,还是绞肉机出来的肉馅好吃?
2、农村大缸酿制的豆酱好吃,还是工厂生产的酱好吃?
3、手擀面好吃,还是面条机压制的面条好吃?
今天的文章,和去年的文章不矛盾,那篇文章,效哥只是在反对“披着古法、手工、老某某”骗钱的商业炒作!但,效哥绝不反对那些现代科技无法替代的“古法某某、手工某某、老某某”!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故事是,没有粉碎机、破壁机的年代,中医的药丸为何那么有效!
1、引子——有效千年的“甘澜水”
《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条文中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甘澜水”首创于《黄帝内经》,原文
“其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者五升煮之,”
甘澜水,也叫千扬水,也称劳水,这是中医的一个秘籍,所以,很多外行人学中医,甚至包括披着中医外皮的某些教授,是压根不信这个理念的,也就注定了“照葫芦画瓢”!
(1)有些学者认为甘澜水是淘米水,这就大错特错了,是黄帝内经写了,还是伤寒论写了?
这两个地方,都是写的 “水,扬之” 而已!淘米水在哪里?难道淘米水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
(2)至于还有“中医”学者认为甘澜水,是“过饱和氧”的水,我勒个去,大哥,咱们别哏儿了,豪嘛?
你一个挂着“中医”的学者,居然提到了氧气?咱们中医没有“气”的概念吗?
气之大,无器可容,气之小,无器可容!
千扬水、甘澜水、劳水,说白了,不就是利用了“人的气”在水里的意义吗?
中医要有个中医的样子,效哥在“笑谈中医”里面浪迹两年,效哥有什么时候,没有用中医证明中医过?
不是鄙夷西医,是尊重西医,但,阐述中医,不需要西医!
2、现在的蜜丸,为何效果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古代没电,所以,即使你穿越时带回去一部智能手机,放心,你也玩不了几天,
所以,古代也没有电机驱动的“中药破壁粉碎机”!如下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古代,只有这个,俗名叫做“药碾子”,洋气点的名字也叫做“铁研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个东西,效哥真的有,
为什么从“甘澜水”直接跨越到了这里,
因为,虽然这个,和“甘澜水”不一样,但,这个和甘澜水的原理,异曲同工!
电动的“中药破壁粉碎机”、“中药粉碎机”,其实是电驱动的粉碎机,
讲真,他们粉碎的粉末的细度,绝不比“铁研船”低!
但,铁研船研磨后的中药粉末,效果更好!
你知道为什么吗?
对,你都会抢答了!
因为“人的气”,已经融入药材的粉末!这个原理,和千扬水、甘澜水、劳水是一模一样的!千扬水之所以会有很好的的效果,就是因为“人的气使水千扬”,所以,喝到你嘴的,并不是H2O,而是你喝下的是一个人的“人气”!
所以,此刻,继续抢答文章开头的三个问题,手擀面、手剁肉馅、手打豆瓣酱,为什么好吃?
因为,进入你的嘴的,绝不是简单的食物,而是“人的气”!
机器粉碎药材,分分钟就几公斤,但,药碾子、铁研船,至少需要24小时连续工作,才会达到同样的目的,24小时,双手或者双腿动了几万次?需要消耗一个人多少“气”?而电动粉碎机,你吃到“半点人气”了吗?
是零!
爷爷在世的时候,帮爷爷用药碾子,粉碎一付中药,爷爷给2块钱,那个年代的2块钱,可以买今天最好的猪肉4斤,一百大几的好猪肉!
那年,效哥还是个童子身,谁那么有幸吃了“童子身元气”做出的中药蜜丸?
关于中医的“气”,我们写过很多了,包括中医针灸需要大量消耗针灸师的“气”,谁也别撒谎,“中医针灸师做久了,有几个还硬的起来”?
总结:
中药粉末制作的蜜丸,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但,中药破壁粉碎机粉碎出来的药粉,哪怕它达到“纳米级”的细度,放心,它也远不如药碾子粉碎出来的比较粗的药粉的效果好!
为什么?
如果你还在问为什么?这篇文章,你没读懂!
因为,“人的气”!在里面!
王致效,副教授,四代中医世家,祖籍山东高密,曾祖是民国时期黑龙江四大名医王守典,祖父王明先是海伦名医。
现为中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师从国务院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梁贻俊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梁贻俊工作室传承人,先后在北京东钓鱼台炎黄国医馆、太申祥和健康产业集团太医馆出诊20余年。
先后跟随首批国家级名老专家梁贻俊教授、肝病泰斗谢子恒教授、肺病泰斗方和谦教授、消化道疾病专家徐振盛教授、北京“小儿王”宋祚民教授、脾胃病专家危北海教授、肾病专家杨大绮教授等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