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金箔、珍珠粉......他们竟用这些药材制墨,价值堪比黄金

一两徽墨一两金

上庄古镇雾气氤氲,山水婉约,马头墙连绵起伏,旧弄堂像被墨染过一样。还没走进位于镇上的老胡开文墨厂,远远地就闻到了沁人心脾的墨香。

老胡开文墨厂内,制墨师傅在案前忙碌

车间内,一位老师傅正从热气蒸腾的锅里揪出一大团和好的墨泥,放在木墩上用锤子反复锤打,并不时用铲子翻搅着锤打过的泥饼。

这位名叫董玉安的师傅,中等身材、体型微胖。

别看他已年过花甲,但锤墨的动作仍旧娴熟麻利、干净利索。

制墨师傅董玉安

“墨泥就是徽墨的魂。别小看这一团泥,来得可不容易!”

董师傅朴实内敛,地道的绩溪口音虽然有些难懂,却能从中感受到他对徽墨的喜爱。加热过的墨泥冒着淡淡的热气,被他不停地锤打。这声音仿佛穿越了数百年的时空,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墨韵。

每一次,都是坚实有力地敲击

“覆碗收烟,集烟制墨”,古法制墨第一步就是炼烟。

腹碗炼烟

炼烟是一门苦差事。在一间完全封闭的烟房里,点起一盏盏桐油灯,灯上覆盖一只只瓷碗,袅袅飞烟把碗熏得墨黑,累积起一层薄薄的粉末。匠人要光着上身,挥汗如雨地穿梭、忙碌于高温烟房中,不停地拨灯芯、添油和扫烟。

制墨师傅在烟房

“有了烟灰还不行。”董师傅说,“黏合还需要上好的胶,最常用的是由猪骨头、牛骨头熬的胶油。最高级的油烟墨里放的是阿胶,还有丁香、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各种珍贵的中药材,真正是'一两徽墨一两金’。”

工序-修瑕

炼好墨烟本就已费尽心力,要最终成型,还要再经过去粗取精的洗烟、文火慢炖的熬胶、秘制古方的拌料、真金火炼的烘烤、千锤万击的锤打。

精美的制墨模具

制墨匠人把智慧凝结进每一道沿袭古法的工序中,每一块质量上乘的徽墨都承载着制墨匠人执着的人生历练。

徽墨之美

人磨墨来墨磨人

“一日不闻墨香,三天不知食味。”

做墨的间隙,董师傅和我们攀谈着。“我这一辈子都是同墨打交道,这是我的招牌!”他满是感慨地向我们讲述着自己40多年来在徽墨世界里摸爬滚打的故事。

“人磨墨,墨磨人。制墨是文活也是武活,只有静得下心,才做得了墨。只有把性子磨'慢’了,才能做出好墨。”

方寸的墨块中,浓缩着匠心

文墨厂大门旁的2间门面房里,摆放着松烟墨、油烟墨等数个种类的徽墨成品。店里一位老者热情地招呼我们,耐心地介绍每一款墨品。只见块块徽墨不仅色泽黑润、芳香浓郁,而且造型讲究,集书、诗、画于一体,可谓“方寸之间,景象万千”。

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置身这墨的世界,仿佛随着墨香,重新回到阔别已久的中国古代文人雅士飘逸的精神生活意境中。

上庄古镇

“天下墨业在绩溪。”

老者说起家乡与徽墨,满是自豪,“这是有原因的,清代徽墨四大家,绩溪就有其二:汪近圣和胡开文。胡开文是近代影响最大的一位制墨大师,他就是我们上庄人。”

胡开文雕像

真正令胡开文声名远播的,是他以熊胆、蛇胆、青鱼胆、牛胆、猪胆等,和入水牛角、羚羊角、珍珠、牛黄、麝香、朱砂等8种珍贵药材入墨,制成了能够凉血止血的“八宝五胆药墨”,他也因此被誉为“药墨华佗”。

今天的老胡开文墨厂,仍旧守护着传统的制墨古法,用精湛的工艺传承着古老的文脉。

信有人间翰墨香

一锭好墨,唯有漫长的历史能证明它真正的价值。看似轻巧的小小墨块,实则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千百年来,徽墨就这样忠实地在宣纸上履行自己职责,在一撇一捺中挺起坚实的墨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