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part2
读书打卡day355
被讨厌的勇气part2
这本书真的是读进去了,进入佳境。今天讨论的话题仍然是目的论,看来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目的论了,这也许就是阿德勒的心理学思想吧。目的论就是把外部归因的习惯转变为自我归因,只有自我归因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的缺点但是仍然没有勇气突破,所以这本书其实是给我们勇气的。但是对于比较消极的人来说,正如书中的青年那样,这本书仍然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所以不必奢望靠这本书的思想去影响别人,先改变自己,跟自己比就行了。
第二部分叫做,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烦恼的产生可以用一句流行语“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来解释,书中叫做竞争,生活中我们什么都是需要和别人比的,和别人比才能获得优越感,和别人比才能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当然和别人比也获得了自卑感。和别人比其实就是不接受自己,最常说的就是不和别人比,只和昨天的自己比。但是很少有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世界上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其实都是我们人类赋予它们了主观的意志,比如个头矮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人们又用主观意志赋予了个头矮不同的意义,有的人把自己个头矮当做优势,有人却因为个头矮自卑。其实还是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影响,还是有了“对比”,因为事实上个高的人在生活中会有一定的优势,正因为这个对比,个头矮的人才会产生了自卑感。但是如果把个头矮这件事实完全由自己来赋予其积极的意义的话,我们的心态会变得更端正,当然这也很难,不是能靠着几句话来改变的,还是要有不断的实践。
自卑情节和自卑感,我认为这就是线段和点的区别,情节可以看成一条线,比如有自卑情节的人在某段时间会把很多不如意归咎于自己的自卑感。也就是目的论,为了不去经历更多困难,而找了自卑去“背锅”,自卑的目的就是不去经历困难。而自卑感就是一个点,是突然涌上来的一个念头,但是它不会持续,比如看到别人比我有钱,我突然感受到了自卑,但是我相信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有更好的生活,反而这种自卑感给了自己动力。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自负就是自我中心,当别人施予关怀的时候,他们会说“你没有经历过怎么可能理解我的感受”,一句话把对方呛到无话可说,其实我目前也有点这样了,就是不想接受别人的意见,其实就是自负,以为自己太独一无二了,所以以后也要注意,当别人给我意见的时候我选择倾听,千万不要说上面那句话,很伤人的。当我遇到这句话的时候也要保持耐心去继续劝导对方。
阿德勒还说:在我们的文化中,弱势其实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特权。谁弱谁有理,因为人类天生的对弱者具有同情心,这是基因决定的。婴儿时期就开始了,哭可以引起大人的注意,不成熟的人会用自虐的方式惩罚对方,这也是幼儿时期的习惯,自残可以让大人很心疼。“打在儿身疼在母心”这句话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了,这也是人们超强的同理心。
追求优越不是与别人对比,而是和自己对比。竞争只会让自己只关注外部,局限于竞争的事物,而不能跳出框架思考问题,也就是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了。人生不像体育比赛那样只有一个赛道,人生可以“剑走偏锋”选择其它赛道。我们只有摘掉竞争或胜负之争的眼睛才能够改变完善自己。
人生三大课题:工作课题、交友课题以及爱的课题。这也是逐步上升的,和同事即使没有交际,没有感情,工作一样可以完成,就像流水线作业一样,各司其职。交友课题,交友首先是自己改变了,才能交友,也可以叫做适应当下。爱的课题最难,分为恋爱关系和家人关系。
总的来说还是需要勇气,因为人们大都能懂得很多道理,但是过好这一生还是需要勇气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