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的堪舆官4500年前就发现了美洲,扶桑国其实是墨西哥

《山海经》中为何会有美洲大陆故事?

这要从一本书说起,书中赫然地说道《山海经》中的东山之首和东山第三正是美国的洛基山脉和内华达山脉,山峰的距离、物产、风光都能一一对应。

这本书叫做《pale lnk》。

时间回到1936年10月,在太平洋路东段,一位优雅的美国女士正坐在墨西哥瓦哈卡城市广场上享受着美妙的下午。

离她不远处坐着一个看起来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女士的心中对中国充满了好奇,于是询问自己当地的朋友应该如何与这位中国人搭讪,而朋友却笑着说他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印第安人。

女士虽然感到惊奇,但是一场跨越时空和文化的漫谈还是开始了。

交谈过程中,一个让女士惊掉下巴的故事影响了她的一生。

这个印第安人说,墨西哥在几千年前就和中国有着密切的往来,当地的运河中曾经挖出过中国的古代钱币和石碑。

他感觉自己长得这么像中国人,其实没准他就是中国人的后代,他和女士一样对中国文化深深着迷。

这次交谈匆匆结束以后,这位女士在接下来的几年间,不停地往返于美、墨之间,拜访这位印第安朋友,探索着古代中国和墨西哥交流的线索。

正当这位女士接近真相的时候,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这位女士也被征召入伍,成为了一名密码破译员。

这位女士叫做亨利埃特·默茨正是《pale lnk》的作者。

直到1949年,默茨从二战中复原归来,她做的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到瓦哈卡继续探寻那个秘密。

因为默茨相信如果那位印第安朋友说的是真的,那么就一定能够找到证据。

但是当她回来后,却再也没有找到十年前的那个印第安朋友。

默茨并没有放弃,她回到美国后开始大量地阅读有关中国古代与美洲交流的资料。

起初他看到了一本法国学者的书,叫做《无名的哥伦布》,这让默茨如获至宝,因为书中给出了鲜明的观点。

第一: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是公元五世纪的中国南北朝的和尚慧深,慧深的同伴是一个阿富汗的佛教僧侣。

第二:在慧深之后,中国还有大量的学者、佛教徒多次往返于美洲,并且每次往返都是不少于100人的团队。

第三:山海经中的扶桑国就是墨西哥。

沿着慧深和尚的线索,默茨又找到了大量的研究文献,这些文献中最让默茨兴奋的就是法国的戴尔为侯爵翻译了慧深和尚的美洲游记——《梁四公记》。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扶桑仅仅是一个关于墨西哥的地理神话,是佛教徒虚构出来的一个故事而已。

但是默茨还是决定按照《梁四公记》的记录一字一句地去探访美洲。

在这个探讨的过程当中,默茨超越了200多年来所有前辈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秘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获此得到了一本英译本的《山海经》。

默茨后来说,当她得知《山海经》是大约4500年前,中国的帝王大禹命人去堪舆天下后做的第一个记录时,她兴奋不已。

同时她也得知了《山海经》是一部残书,今天的十八卷大概只是大禹时代的原文一半的内容。

她拿到的英文译本恰好是《东山经》和《大荒东经》。

按照慧深和尚的说法,《东山经》和《大荒东经》就是他们1500年前探讨美洲的地图。

默茨对此深信不疑,她决定穿上运动鞋、背上背包,就像1500年前的惠深和尚一样,按照《山海经》里的记述去探访美洲的山川。

《山海经》让它往西走100步,她就走100步,让它左转她就左转,让她右转就右转。

默茨想用双脚证明大禹的堪舆官的早在4500年前就看堪舆过美洲。

结果默茨发现了三个爆炸性的结论。

第一:自己徒步了6000多英里以后,与《山海经》记录的距离只相差了107英里。

第二:《山海经》中的东山经之首就是洛基山脉,东山之首的12座山峰与洛基山脉一一对应。

第三:《山海经》中的东山第三经就是内华达山脉,九座山峰也一一对应。

完成了这些勘探后,默茨决定再花三年的时间将她花二十多年来的探索写成书,向全世界公布自己的发现。

三年以后,默茨将自己的书稿交给了一位杰出的美国人类学家,但是这位人类学家却极力地阻止了默茨发表这部书,理由是离经叛道。

没想到默茨近20年的探索得来的就是离经叛道四个字。

愤愤不平的默茨决定,即使是离经叛道,也要把她心中的这个真相讲出来,结果全美没有一个书商敢出版这本离经叛道的书籍。

最后到了1953年,默茨决定自费印刷出版,出版后等待默茨的却是20年的沉寂,没有人会对这个离经叛道的故事感兴趣。

直到20年后,香港《文汇报》的主编林博士发现了默茨的书,决定以《文汇报》头版的位置发表默茨的文字,默茨的学说总算是可以正式发表,但是似乎还是没有太多人关心她的学术。

接着又是二十年的沉默后,《pale lnk》被翻译成了中文书名叫《几近褪色的记录》,默茨学说终于在中国得以出版。

而这一年默茨已经去世了11年,也就是默茨次至死也没有看到自己的学说被全文出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