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的境况,妙或者不妙,又岂能是她开门或者关门就能决定得了的呢?
上卷 第四十一回 第八节:
【原文】
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这是自然的。”说着,便袖着那杯,递与贾母房中小丫头拿着,说:“明日刘姥姥家去,给他带去罢。”交代明白,贾母已经出来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不在话下.
【端木持易见解】
话说妙玉用的各种器皿,都是非常难得珍贵的物件,我却为何说,这应该让我们感到恐惧呢?
因为诸位,这每一个物件的背后,你们说,是不是都流着劳动人民的无数血汗啊?甚至是不知道多少人命呢,对不对?
这些珍贵的物件,哪里来的?妙玉的钱哪里来的?
正如她自己说的,大约是“是旧年蠲(juān积存)的雨水。”这个“蠲”,是积存的意思。旧年是哪些年呢?一个是她爹或者更上的祖辈积累;啥叫积累?还不是从老百姓身上揩油?另一个方面,是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蟠香”很有意思,就是盘剥香火的意思。就像前面张道长收受各种宝物一样,妙玉和她师傅,自然也是少不了收取香客的宝物的。这不也是从老百姓身上揩油?
或者扮鬼脸,弄的各种把戏骗来,吃一吃,不也是办法?加上寺庙都有很多土地和房屋,出租土地和房屋,自然也有不少收入;还有一些当地的权贵为了避税,自然是将土地房屋挂靠到寺庙去,以此避税,寺庙是免税的,提供了保护措施,自然是少不了收点手续费的。还有来拜师的,烧香的,避祸的,等等,自然都少不了给钱。总之,寺庙是一个高收入的生意,是一个天堂。妙玉和她师傅,自然是积累了不少的财富。
为什么来到荣国府呢?因为师傅死了,靠山倒了,需要找个新靠山,这才来到荣国府。既然是投靠,那还能不捐点钱?我想,自然是在建设大观园的工程中,捐过银子的;甚至元春入宫,妙玉也是少不了资助的。这才有了她的一个落脚之地。这也是为什么妙玉能在贾家人面前,有骄傲的资本的。将来妙玉走了,这些财产,自然也是归到荣国府的。
妙玉带着财富住进大观园,和元春带着财富到宫里,不是一样的吗?黛玉和宝钗住进大观园,不是同妙玉一样的吗?
天底下哪有一个地方,是你不花钱就能进来的?旅游景点都不可能免费,都需要买张门票,更何况人家大观园呢?
正因为妙玉、黛玉、宝钗等等这些人都是带“玉”带“宝”而来,所以,荣国府里人,也不好拿她们怎么样,大家也都面子上过得去便罢了。“贾母已经出来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你看,也不用那么客气。毕竟,人家是买了门票的,献过宝的,对不对?
妙玉,你看她一直追求什么?你看那些器具,都是脱胎的、脱俗的、洁白的、纯洁的,连喝的水都是“雨水”,“雪水”,在古代这些被称为“无根水”,不沾土,不染尘的水。喝茶一定是品的,而不是吞,可不可能是饮牛饮骡式的。
但她入了佛,却没法平等待人;入了乡,不得不俗;她的心高气傲,只能成为无根之水,轻飘飘浮在大观园的盖碗茶里了。
有人说她有心和其他人比富,又有心黏连宝玉,这倒都是属实的。可她为什么要拉拢宝钗、黛玉、宝玉呢?我想,这是她的依存关系,寄托生活带来的不安全感的必然吧。将来大观园的主人,如果不出意外,自然是由宝玉和黛玉或者宝钗来主持的,她为了自己的未来,也不得不有所侧重吧。这既是一种情义,也是有种现实吧。对于她的厚爱,宝玉自然也是投桃报礼的,这不,宝玉就说了:“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
中国自古以来财富对权力的依附关系,就是妙玉自身处境的真实写照。这一点,不也正是四大家族的写照吗?很多人说钱重要,马克思说,钱不也是有种交换的权力关系吗?以物易物变成以钱易物罢了。本质上不都是交易吗?
大观园里,也不过是个生意场啊!妙玉作为下海的交易者,又岂能躲得开市场的涨跌,或者所谓的大观园系统性风险呢?
妙玉的境况,妙或者不妙,又岂能是她开门或者关门就能决定得了的呢?